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54139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正文Word下载.docx

2系统总体方案

单相交流调功电路方框图如图

2.1.1所示。

图2.1.1

2.1交流调功电路工作原理

交流调功电路的主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的形式基本相同,只是控制的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移相控制而采用通断控制方式。

交流调压是在交流电源的半个周期内作移相控制,交流调功是以交流电的周期为单位控制晶闸管的通断,即负载与交流电源接通几个周波,再断开几个周波,通过改变接通周波数和断开周波数的比值来调节负载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如图2.1.2

所示,这种电路常用于电炉的温度控制,因为像电炉这样的控制对象,其时间常数往往很大,没有必要对交流电源的各个周期进行频繁的控制。

图2.1.2

采用周波控制方式,使得负载电压电流的波形都是正弦波,不会对电

网电压电流造成通常意义的谐波污染。

此外由于在BCR导通期间,负载上

的电压保持为电源电压,因此若将此控制方式用于手电钻在低速下对玻璃或塑性材料进行钻孔,将非常有利。

2.2单相交流调压工作原理

将一种形式的交流电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交流电,可以通过改变电压、

在交流

所示。

电流、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只改变相位而不改变交流电频率的控制

电力控制中称为交流调压。

单相交流调压的典型电路如图2.2.1

 

Ui

]If?

I2(X)

\/

€1二

2

图2.2.1

SCR反并联

采用双向可控硅BCR(Z0409MF取代由两个单向可控硅的结构形式,并利用RC充放电电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DB3的特点,在每半

个周波内,通过对双向可控硅的通断进行移相触发控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由图2.2.2可见,正负半周控制角a的起始时刻均为电源电压的过零时刻,且正负半周的控制角相等,可见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只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

在电阻性负载下,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a角的移相范围为OWaWn,a=0时,相当于可控硅一直导通,输入电压为最大值,UO=Ui灯最亮;

随着a的增大,U0逐渐降低,灯的亮度也由亮变暗,直至a=n时,U0=0,灯熄灭。

此外a=0时,功率因数COS©

=1,

随着a的增大,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发生畸变,COS©

也逐渐降低,且对

电网电压电流造成谐波污染。

交流调压电路已广泛用于调光控制,

图222

3电路设计

3.1电感性负载设计

交流调压电路可以带电阻性负载,也可以带电感性负载,比如感应电动机或其它电阻电感混合负载等。

由于感性负载本身滞后于电压一定角度,再加上相位控制产生的滞后,使得交流调压电路在感性负载下大的工作情况更为复杂,其输出电压、电流波形与控制角、负载阻抗角都有关系

图3.1

其中负载阻抗角arctan(wLr),相当于在电阻电感负载上加上纯正

弦交流电压时,其电流滞后于电压的角度为。

为了更好的分析单相交流调

压电路在感性负载下的工作情况,此处分为,,三种情况分别

进行讨论。

3.2工作时的设计

图3.1所示为单相反并联交流调压电路带感性负载时的电路图,以及

在控制角触发导通时的输出波形图,同电阻负载一样,在ui的正半周角

时,Ti触发导通,输出电压uo等于电源电压,电流波形io从0开始上升。

由于是感性负载,电流io滞后于电压u。

,当电压达到过零点时电流不为0,之后io继续下降,输出电压Uo出现负值,直到电流下降到0时,Ti自然关断,输出电压等于0,正半周结束,期间电流io从0开始上升到再次下降

到0这段区间称为导通角0。

由后面的分析可知,在工况下,180

因此在T2脉冲到来之前「已关断,正负电流不连续。

在电源的负半周T2导

通,工作原理与正半周相同,在io断续期间,晶闸管两端电压波形如图3.2所示。

为了分析负载电流io的表达式及导通角与、之间的关系,假设电

压坐标原点如图所示,在t时刻晶闸管T1导通,负载电流i°

应满足

方程

L

Ri°

=ui=.2Uisintdt

其初始条件为

iolt=0,

解该方程,可以得出负载电流i°

在<

t<

区间内的表达式为

i0=20卜叫tat—-sin(a—欣弋宀^如]+

3+(均

图3.3

图3.3中以为参变量,当=00时代表电阻性负载,此时=180-;

若为某一特定角度,则当时,=180;

当>

时,随着的

+sin2.CCsinfdEE*上

增加而减小。

根据上述电路的控制角为时,交流输出电压有效值Uo、负载电流有效值Io、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t分别为

式中,Iomax为当=0时,负载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其值为

omax

Ui

*Jr2(i)2

IT为晶闸管有效值的标玄值,其值为

效值i

I/O

图3.4

3.3=工作时的设计

当控制角=时,负载电流i°

的表达式中的第二项为零,相当于滞后电源电压角的纯正弦电流,此时导通角=180°

,即当正半周晶闸管T1

关断时,T2恰好触发导通,负载电流i°

连续,该工况下两个晶闸管相当于两个二极管,或输入输出直接相连,输出电压及电流连续,无调压作用。

UQ

-P~~P—P—0

1111

图3.5

3.4工作时的设计

在工况下,阻抗角相对较大,相当于负载的电感作用较强,

使得负载电流严重滞后于电压,晶闸管的导通时间较长,此时式仍然适用,由于,公式右端小于0,只有当()180时左端才能小于0,

因此180,如图所示,如果用窄脉冲触发晶闸管,在wt时刻Ti被触

发导通,由于其导通角大于180,在负半周wt()时刻为T2发出出发

脉冲时,T1还未关断,T2因受反压不能导通,「继续导通直到在wt()

时刻因「电流过零关断时,T2的窄脉冲Ug2已撤除,T2仍然不能导通,直到下一周期T1再次被触发导通。

这样就形成只有一个晶闸管反复通断的不正常情况,i。

始终为单一方向,在电路中产生较大的直流分量;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方式。

4电路的测试与故障分析选用灯泡作为实验负载,从灯泡亮、暗时段的变化,可了解交流调功电路的原理与特征。

线路中双向晶闸管的触发信号由555组成振荡器,产生一个占空比可调的触发脉冲,并通过模拟门形成可靠的触发信号,其频率要低于市电的频率,并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

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是输出线电压为220V,用两根导线将

220V交流电压接到DJK22的“Ui”电源输入端,按下“启动”按钮。

打开交流调功电路的电源开关,用万用表测量555的电源电压,是否接近10V,之后,用示波器观测555输出端“3”的波形及4066的输出(即BCR触发信号)波形是否正常。

当触发电路波形正常后关闭电源,接入负载(220V15W灯泡),并开启交流调功电路的电源开关,调节“周波控制”电位器,观察灯泡亮暗或闪烁的变化规律。

在由原555集成触发电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066芯片,可产生三相六路互差60°

的双窄脉冲或三相六路后沿固定、前沿可调的宽脉冲链,供触发晶闸管使用。

4066的引脚功能具体如下:

每个封装内部有4个独立的模拟开关,每个模拟开关有输入、输出、控制三个端子,其中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互换。

当控制端加高电平时,开关导通;

当控制端加低电平时开关截止。

模拟开关导通时,导通电阻为几十欧姆;

模拟开关截止时,呈现很高的阻抗,可以看成为开路。

模拟开关可传输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可传输的模拟信号的上限频率为40MHz各开关间的串扰很小,典型值为一50dB。

再就是用到了双向可控硅BCR(Z0409MF取代由两个单向可控硅SCI反并联的结构形式,并利用RC充放电电路和双向触发二极管DB3勺特点,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双向可控硅的通断进行移相触发控制,可以方便地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

正负半周控制角a的起始时刻均为电源电压的过零时刻,且正负半周的控制角相等,可见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只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

在电阻性负载下,负载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a角的移相范围为OWaWn,a=0时,相当于可控硅一直导通,输入电压为最大值,UO=Ui灯最亮;

随着a的增大,U0逐渐降低,灯的亮度也由亮变暗,直至a=n时,U0=O,灯熄灭。

=1,随着a的增大,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发生畸变,COS©

也逐渐降低。

5总结

这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我真正感到了设计的不容易。

在平时的实验中我没有体会到设计的辛苦与艰辛。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难题有很多。

我的matlab还需更加练习和思考。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前做实验都是按部就班的做,在以前的经历中没有这么多的错误,但这次却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一个一个的查找修改,一步一步不能马虎。

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在真正的课题中,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总之,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真的学到了很多,matl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