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1 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1 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1 最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布地区广;
具有关联性;
生命、财产损失重等。
(2)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在江南、华南长时间停留,形成晴热干燥的高温天气。
(或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灾害类型:
暴雨。
成因:
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暴雨灾害;
夏季气温高,大气对流强,易形成暴雨天气。
解析 第
(1)题,从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分布范围、财产损失等方面说明2018年7月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第
(2)题,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多形成炎热干燥天气。
第(3)题,夏季,我国各地降水集中,洪涝灾害最为广泛;
这与大气环流形势及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关系密切。
二、我国灾情的地域差异
根据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并结合孕灾环境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6个灾害带。
如下表所示:
灾害带
范围
灾害种类
危害
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
对海洋渔业、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东南沿海灾害带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造成灾情
东部灾害带
地势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霜冻、地震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中部灾害带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危害
西北灾害带
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及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
暴风雪、地震、冻害、雪崩
对畜牧业造成灾害
练习2
2018年1月14日,国家减灾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有:
①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②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③西南地区秋冬春特大干旱、④5月~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过程、⑤7月下旬东北洪涝过程、⑥7月中旬陕西安康山洪泥石流、⑦6月28日贵州关岭山体滑坡、⑧第11号台风“凡比亚”、⑨年初新疆地区北部暴雪、⑩年初渤海、黄海海域海冰灾害。
据此回答
(1)~
(2)题。
(1)上述十大自然灾害中哪些属于地质灾害?
(写序号)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多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
答案
(1)①②⑥⑦。
(2)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或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
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解析 第
(1)题,结合地质灾害的概念进行判断。
第
(2)题,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导致我国地质灾害多发。
三、中国的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对比分析
地质灾害
多发的原因
特点
分布
灾情
地震灾害
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又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带的东北边界
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烈度较高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主要有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
东重西轻,特别是地震多发的南北地震带、华北地区及台湾地区的地震灾情最严重
滑坡
和泥
石流灾害
山地面积广,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夏季多暴雨等
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
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山区,特别是西南地区,在地域上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西南地区为重灾区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西南地区的地质灾害是地质、地貌、气候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原因及危害分析如下图所示。
练习3
2018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普降特大暴雨,造成了特大泥石流灾害。
阅读材料并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
(3)该区域泥石流在______月份最容易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自然灾害能诱发滑坡的是(多选)( )
A.地震B.暴雨C.台风D.干旱
(5)下列地区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区的是( )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
答案
(1)地形 物源 水源
(2)突降特大暴雨;
山区地形;
山区植被覆盖率低。
(3)7~8 7~8月份雨水多
(4)ABC (5)A
四、中国的水文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及危害
2.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
原因
自
然
因
素
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
特别是雨期大范围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
地形→滞洪能力
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
地形→泄洪能力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宣泄能力)不足
人
为
上游→滥伐森林
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即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
中游→围湖造田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
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我国经济核心地带,占据河道的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还无形中使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及灾害损失增大
练习4
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的重点地段。
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______季,成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沿线经常发生凌汛,请在左图中圈出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并说明凌汛形成的条件。
答案
(1)均为地上河 (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堤坝加高;
(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
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
(3)易发生凌汛的河段如下图所示。
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解析 第
(1)题,先由黄河下游河段河床特点得出两河段的共同特征,然后从河流的流速、泥沙沉积两方面寻求答案。
第
(2)题,由我国的季风气候特点得出荆江河段的汛期在夏秋季节,成灾原因可从水量大、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等方面寻求答案。
第(3)题,凌汛产生需两个条件:
温度低于0℃;
河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
据此可得出答案。
五、中国的气象灾害
1.中国旱灾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分布区
旱灾类型与特点
成因
东北区
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的旱灾
气温升高,雨期推迟
华北区
是全国旱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尚未来临
长江区
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的说法。
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
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
华南区
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桂西则以春旱为主。
沿海地区的旱灾频度与强度均超过内陆
雨带推移到北方,受高温天气影响
西南区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
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更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
受西南季风干热风和高温天气的影响
2.影响我国的台风与寒潮灾害
灾害路径
灾害名称
台风
寒潮→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源地
西北太平洋
北方大陆和冰雪洋面
时空分布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粤、琼、闽、浙等省区
冬半年(9月至次年5月),除滇南、青藏、台湾、海南外大部分地区
主要危害
主要由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强烈的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练习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7月19日至31日,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华南等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连续3天以上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
材料二 2018年云南省气候出现异常,1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548毫米,比常年偏少127毫米,是自1959年以来第二少年份。
材料三 下图为2018年8月2日我国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监测图。
(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
图中济南、郑州一带最易出现____旱。
(2)结合材料分析西南地区此次严重旱灾形成的原因。
(3)分析说明预防干旱的措施。
答案
(1)华北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江淮地区 春
(2)气候异常,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实力偏弱,使得降水较少,干旱时间长,形成春夏连旱;
持续高温天气,使用水量和蒸发量增大,加剧了干旱;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下渗严重,地表水缺乏;
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多断层,不利于修建大型的水库,水资源的储备不足。
(3)调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