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4563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Word格式.docx

3、 

还有其他方法吗?

4、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

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

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

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

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5、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

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三、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

哪种方法更合理?

四、全课小结并 

整理实验用品

实验二:

轮轴的作用

科学概念:

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费力。

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

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

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

(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

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分组实验开展对轮轴作用的研究

1、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

(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

(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示范操作实验:

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的表格内。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

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实验总结并整理实验用品。

实验三:

滑轮的作用

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钩码、线、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一、激趣导入新课

二、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做一个定滑轮,模拟升旗的情形,并思考:

当我们利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引导“定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已习以为常地认为我们所学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请同学们自行设计研究定滑轮是否能省力的实验方案。

(提供实验设计方案表)

要研究的问题

定滑轮是否能省力

预测

是( 

)否( 

要改变的条件

不要改变的条件

实验设计(可附图)

4、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记录下研究的数据。

左边钩码个数

右边钩码个数

定滑轮的状态

我们的发现

5、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

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动滑轮作用实验研究

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安装一个动滑轮。

并思考:

“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在提升重物时,我们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

这说明定滑轮能否改变用力方向?

用测力计研究动滑轮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学习使用测力计,认识力的单位:

牛顿。

并进行巩固练习,拉出3N、5N的力。

2)教师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不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示范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度数。

3)请学生小组合作用测力计按顺序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的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读数和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重力读数,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P13的表格内。

并比较表内数据,发现了什么?

4)全班内进行交流动滑轮能否省力?

能省多少力?

四、实验结论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的不同

实验四:

斜面的作用

认识像搭在汽车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制订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1块搭斜面的平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小物品(橡皮等)、钩码、测力计、实验计划表。

一、结合影视导入新课

播放学生喜爱的《头文字D》动画片的赛车过盘山公路的录象。

提问:

虽然动画片很精彩,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山上的公路和平地上的公路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要这样修建?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实验要求:

指导如何用测力计测斜面上的拉力。

(拉动中,当测力计处于匀速运动时,读出其读数)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反馈交流实验方案。

分工提升不同的物体(每人一次,每次操作3遍)

4) 

在操作员操作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取其正确的值,做好记录。

斜面的状况

提升不同的物体

A

B

C

D

直接提升物体的力

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

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发现同一物体从斜面拉上用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所以斜面可以省力)

三、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

1、提问:

刚才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和其他组的数据相比较,你还发现了什么?

(发现每个组的用斜面拉上去所用力的大小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小组坡度高,有的小组坡度低)。

那么坡度不同对于沿斜面拉物体所用的力也不同吗?

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一下?

2、分组设计实验,并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和记录分析工作

1)制定实验计划表(教师准备)

实验目的

研究不同坡度的斜面的作用

坡度越大,用力越()

坡度越小,用力越()

实验设计

2)交流计划中的要点,并进行相互修改。

3)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操作。

(提醒:

每个坡度做3次实验,取平均值填入表中P17)

沿不同斜面提升物体的力(N)

1

2

3

4

4)观察数据表格,讨论发现数据规律,进行总结。

三、实验总结。

实验五:

抵抗弯曲

●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竹片或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

有关的建筑图片。

一、质疑与猜想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1)图片导入了解:

房子和桥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撑的。

这要通过观察、比较最简单的房子和最简单的桥的结构特点来认识。

用板凳来比喻柱和梁,用板凳来比喻房子和桥梁,学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桥梁结构的共同点了,因为它们在结构上都和板凳是类似的。

(2)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柱子承受的压力是要把柱子压短、压碎,这当然是很不容易的。

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这就比较容易了。

所以,研究横梁抗弯曲能力就很重要了。

二、实验验证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中特意去留心纸的特性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纸抗弯曲的能力与什么有关。

1.、教师提出问题:

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

那厚的纸呢?

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纸的厚度,纸的抗变曲能力会怎样呢?

(小黑板出示)

2、通过同学的猜想会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加强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

影响弯曲的因素上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施中注意的问题。

(1) 

注意实验应控制哪些量不变。

(2) 

怎样表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3) 

表格设计:

表1

纸的厚度

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实测

4、并根据所得数据制成曲线图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课时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得要培养)

5、最后得出结论:

增加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其承受重量的能力。

三、平放还是立放。

我们发现桥梁的横截面一般是什么样子的?

观察桥梁是怎样安放的,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同学们说说这样安放的理由。

并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四、课堂小结

提问归纳本节课学习的要点,指名这生回答教师给予更正完善。

实验六:

形状与弯曲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

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