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13271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docx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化工原料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学院药科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20XX

(2)

姓名赵XXXXX

学号XXXXXXXXXX

指导教师龙XX、蒋XXX

 

年月日

 

丙酮-水分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1.概述

1.1设计题目

拟建立一套连续板式精馏塔分离丙酮-水溶液,进料中含丙酮80%(质量分数)。

设计要求废丙酮溶媒的处理量为22万吨/年,塔底废水中丙酮含量不高于10%(质量分数)。

要求:

①产品丙酮的含量为98%(质量分数);

②丙酮的回收率为_______。

(①和②条件满足其一)

1.2操作条件

1.2.1塔顶压力常压

1.2.2进料热状态泡点进料

1.2.3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2倍

1.2.4塔底加热蒸气压力0.5Mpa(表压)

1.2.5单板压降≤1.0kPa

1.2.6塔板类型筛板塔

1.2.7工作日每年工作日为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2.设计内容

2.1本设计任务为分离丙酮-水混合物。

对于二元混合物的分离,应采用连续精馏流程。

设计中采用泡点进料,将原料液通过预热器加热至泡点后送入精馏塔内。

塔顶上升蒸气采用全凝器冷凝,冷凝液在泡点下一部分加回流至塔内,其余部分经产品冷却器冷却后送至储罐。

该物系属易分离物系,最小回流比较小,故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2倍。

该物系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底产品经冷却后送至储罐。

2.2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2.2.1原料液及塔顶、塔底的摩尔分率:

丙酮的摩尔质量=58.08kg/kmol

水的摩尔质量=18.01kg/kmol

2.2.2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平均摩尔质量

2.2.3物料衡算

原料处理量

总物料衡算

苯物料衡算

联立解得

2.3塔板数的确定

2.3.1理论板层数的求取

丙酮—水属理想物系,可采用图解法求理论板层数

2.3.1.1由手册查得丙酮—水物系的汽液平衡数据,绘出x-y图

2.3.1.2求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

采用作图法求最小回流比,在图中对角线上,自点e(0.553,0.553)作垂线ef即为进料线(q线),该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坐标为

=0.663=0.440

故最小回流比为

=

取操作回流比为

=2=20.244=0.488

2.3.1.3求精溜塔的气,液相负荷

L=RD=0.488×437.17=213.34kmol/h

V=(R+1)D=(0.488+1)437.17=650.51kmol/h

L′=L+F=213.34+760.84=974.18kmol/h

V′=V=650.51kmol/h

2.3.1.4求操作线方程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2.3.1.5逐板法求理论板层数

总理论板层数=14(包括再沸器)

进料板位置=13

2.3.2实际板层数的求取

精馏段实际板层数=12/0.52≈23

提馏段实际板层数=2/0.52≈4

2.4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2.4.1操作压力的计算

塔顶操作压力=101.30kPa

每层塔板压降P=1.0kpa

进料板压力=101.30+1.02=103.3kpa

塔釜操作压力

提馏段平均压力

精馏段平均压力=(101.30+103.30)/2=102.30kpa

2.4.2操作温度计算

查苯—甲苯的气液平衡数据,由内插法求得

塔顶温度=57.45℃

进料板温度=59.71℃

精馏段平均温度=(57.45+59.71)/2=58.58℃

塔釜温度

提馏段平均温度

2.4.3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塔顶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由==0.938,查平衡曲线,得

=0.685

=0.938×58.08+(1-0.938)×18.01=55.59kg/kmol

=0.685×58.08+(1-0.685)×18.01=45.46kg/kmol

进料板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0.816

=0.205

=0.816×58.08+(1-0.816)×18.01=50.70kg/kmol

=0.205×58.08+(1-0.205)×18.01=26.22kg/kmol

精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55.59+50.70)/2=53.145kg/kmol

=(45.46+26.22)/2=35.84kg/kmol

塔釜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提馏段平均摩尔质量

2.4.4平均密度计算

2.4.4.1气相平均密度计算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即

精馏段气相密度

提馏段气相密度:

2.4.4.2液相平均密度计算

液相平均密度依上式计算,即

塔顶液相平均密度的计算

由=57.454℃,查手册得

=747.8kg/=984.45kg/

kg/

进料板液相平均密度的计算

由=59.71℃,查手册得

=745.00kg/=983.34kg/

进料板液相的质量分率

kg/

塔釜液相平均密度的计算

由,查手册得

塔釜液相的质量分率

精馏段液相平均密度为

kg/

提馏段液相平均密度为

2.4.5液体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

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依下式计算

塔顶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

由tD=57.45℃,查手册得

进料板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

由tF=-59.71℃,查手册得

精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为

塔釜液相平均表面张力的计算

由,查手册得

提馏段液相平均表面张力为

2.4.6液体平均粘度

液相平均粘度依下式计算,即

塔顶液相平均粘度的计算

由tD=57.45℃查手册得

解出

进料板液相平均粘度的计算

由tF=-59.71℃,查手册的

解出

塔釜液相平均粘度的计算

由,查手册得

解得

提馏段液相平均粘度为

精馏段液相平均粘度为

2.5精馏塔的塔体工艺尺寸计算

2.5.1塔径的计算

精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

提馏段的气、液相体积流率为

式中C由5-5计算,其中的由图5-1查取,图的横坐标为

取板间距,板上液层高度,则

-=0.40-0.06=0.34m

查图5-1得=0.072

C==0.072

取安全系数为0.70,则空塔气速为

按标准塔径圆整后为D=2.4m

(2)提馏段塔径计算

由,式中C由求取,其中由筛板塔汽液负荷因子曲线图查取,图横坐标为

取板间距,板上液层高度,则

查史密斯关联图得

取安全系数为,则空塔气速为

按标准塔径圆整后为

塔截面积为

实际空塔气速为

2.5.2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精馏段有效高度为

提馏段有效高度为

在进料板上方开一人孔,其高度为:

0.8m

故精馏塔的有交高度为

2.6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2.6.1溢流装置计算

因塔径D=2.4m,可选用单溢流弓形降液管,采用凹形受液盘。

各项计算如下:

2.6.1.1堰长

取=0.6D=0.62.4=1.44m

2.6.1.2溢流堰高度

选用平直堰,堰上液层高度由式5-7计算,即

=

近似取E=1.095,则

=

取板上清液层高度60mm

故0.06-0.0098=0.0502m

2.6.1.3弓形降液管宽度和截面积

由0.6

查图5-7得

0.0550.120

故=0.055=0.0550.4.522=0.0564

=0.122D=0.1221.0=0.122

依式5-9验算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即

故降液管设计合理

2.6.1.4降液管底隙高度

>0.006m

故降液管底隙高度设计合理

选用凹形受液盘,深度=50mm

2.6.2塔板布置

2.6.2.1塔板的分块

因D800mm,故塔板采用分块式。

查表5-3得,塔板分为3块

2.6.2.2边缘区宽度确定

2.6.2.3开孔区面积计算

开孔区面积按式计算

其中2.4/2-(0.288+0.070)=0.842m

2.4/2-0.035=1.165m

2.6.2.4筛孔计算及排列.

筛孔按正三角形排列,取孔中心距t为

筛孔数目n为

开孔率为

气体通过阀孔的气速为

2.7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2.7.1塔板压降

2.7.1.1干板阻力计算

干板阻力由式计算

由5/3=1.67,查图5-10得,0.772

故液柱

2.7.1.2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计算

气体通过液层的阻力由式计算

查图5-11,得0.58。

故m液柱

2.7.1.3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计算

液体表面张力的阻力可按式计算,即

液柱

气体通过没层塔板的液柱高度可按下式计算,即

液柱

气体通过每层塔板的压降为

〈0.7kpa

2.7.2液面落差

对于筛板塔,液面落差很小,且本例的塔径和液流量均不大,故可忽略液面落差的影响。

2.7.3液沫夹带

液沫夹带量由下式计算,即

故〈0.1

2.7.4漏液

对筛板塔,漏液点气速可由下式计算,即

实际孔速>

稳定系数为

2.7.5液泛

为防止塔内发生液泛,降液管内液层高度应服从下式的关系,即

丙酮——水物系属一般物系,取,则

板上不设进口堰,可由下式计算,即

液柱

液柱

故在本设计中不会发生液泛现象

2.8塔板负荷性能图

2.8.1漏液线

=

=

整理得

在操作数据内,任取几个值,依上式计算出值,计算结果列于表

,0.00400.00800.01200.01600.0200

,2.2992.4132.5062.5852.656

由上表数据即可作出漏液线1

2.8.2液沫夹带线

以=0.1kg液/kg气为限,求关系如下

=

=0.052

=

整理得=8.89-42.89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上式计算出值,计算结果列于表

,0.00400.00800.01200.01600.0200

,7.8097.1746.6426.1675.730

由上表数据即可作出液沫夹带线2

2.8.3液相负荷下限线

对于平直堰,取堰上液层高度=0.006m作为最小液体负荷标准。

由式5-7得

取E=1.095,则

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限线3

2.8.4液相负荷上限线

以=4s作为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的下限,由式5-9得

4

据此可作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限线4

2.8.5液泛线

联立得

忽略,将与与与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式中

将有关的数据代入,得

0.0018

144.46

0.826

在操作范围内,任取几个值,依上式计算出值,计算结果列于表

,0.00400.00800.01200.01600.0200

,8.1887.5106.655.503.74

由上表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