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4131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8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docx

洛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投标书

(一)

在《洛阳旅游发展规划》修编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一二三”的洛阳旅游目的地建设理念。

“一个立足点”

洛阳是中原腹地第二大城市,随着洛阳新区的规划建设,城市人口将达到近200万人的大都市,洛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有发达的旅游业基础,但洛阳并

没有发达的城市旅游,洛阳还不是一个旅游意义上的目的地型城市。

本次规划要立足于把洛阳规划建设成为都市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

把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看待,首先应该是看城市的特色。

把城市当做吸引物来塑造,挖掘城市的个性,塑造城市的主题,扬名城市的品牌。

不但开发景区,更注意培养城市本身,把整个城市规划成景区,让城市包容景区,城市本身就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两大转变”

——推进旅游发展模式由景区驱动向目的地驱动转变

当旅游需求从单一形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向集知识性、娱乐性、体验性、享受性等于一体的多重满足的休闲度假转变,旅游业也从景区时代迈向了目的地时代。

从现代化到后现代化,国际化延伸到全球化,时代的演变使城市

本身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消费品和吸引物。

洛阳的景区旅游/节会旅游很发达,已

经塑造成为了知名的景区/节会品牌,但由于洛阳市本身并没有成为知名的旅游

目的地,导致于洛阳旅游的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业发展停滞不前。

需要对驱动模式做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推进旅游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型”&“资本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知

识驱动型”的转变

过去传统的旅游发展观念局限于资源为本,多是圈地售票的开发模式,属于资源驱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到了旅游发展中期,出现了依靠投资搞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的模式,被称为资本驱动型发展模式。

从目前洛阳的现状来看,洛阳的有形资源基本上开发殆尽。

洛阳的旅游要突破,就要强调创新——产品的

创新、环境的创新,形成“创新驱动型”&“知识驱动型”的旅游发展模式。

对城市

和景区的开发经营管理进行创新,以企业创新、景区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的构建洛阳的创新体系。

“三大突破”

——文化旅游产品的再造突破

——城市品牌升级的营销突破

——产业联动发展的聚能突破

第一章洛阳旅游“二次创业”的宏观背景解读

一、区域经济发展背景解读

(一)国家战略,中部崛起

中部作为连接东西部和南北区的桥梁和纽带,是保持中国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中部地区的发展也是东西互动、南北合作,是中国经济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枢纽,使我国经济布局均衡和协调发展的坚实支撑点。

从古至今,都有“中原定,天下安”的说法,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中央在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将中部崛起作为又一重大国家战略。

中部也由此隆重地走向人们“视野”。

东部的产业升级和梯度转移、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合作以及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为中部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中部地区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中国四

大板块格局中,中部地区无疑将成为中国未来20年城市竞争最惊心动魄的区域,

现在一场“中原逐鹿”的大变局正在拉开序幕。

(二)中原崛起,领跑中部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六省竞相响应,推出各种战略举措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领跑”中部。

近几年来,河南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总

体上呈现出效益显著、结构优化、速度较快、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随着郑东新区的建设,大郑州已经成型,而郑汴洛一体化发展,也构建了中原城市群的框架。

河南省2008年生产总值18407.78亿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

中国粮仓美誉的河

南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1/10的粮食。

坚固的GDP总量加上

关系“民族命脉”的人口总量和粮食产量,事实上已把河南推向中部领头羊的位置。

(三)郑汴洛一体,领舞中原

郑汴洛城市群有其历史的渊源,中国灿烂的文明自古以来就以“西安——郑

汴洛”中原城市群和“苏宁杭”江南城市群为依托。

前者代表了黄河文明,唐宋皇朝时独领风骚。

后者代表了长江文明,元明清盛极一时。

而中华民族最鼎盛的时期就是由中原城市群领舞,中原城市群的重新崛起意味着民族与文化真正复兴。

郑州一小时都市圈建立,郑汴一体化已近完成。

而开封的经济体量不足以支撑中原城市群的隆起。

郑汴洛一体化是必然的趋势。

郑西铁路客用专线的开建,为郑汴洛的一体化打通了一根血脉,即将开建的郑徐客运专线则彻底把“郑汴洛”推入高速铁路时代,一幅中原城市雄起蓝图赫然在目。

2006年2月出台的,《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指出中原城市群的发

展目标是:

郑州市的核心地位显著提升,初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型核心区。

东西以“郑汴洛”为平台打造工业走廊、南北以的“新郑许漯”轴线建设“洛平漯”、“新焦济”产业带。

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为辅翼三城联动、互为犄角的城市格局已浮出水面。

(四)洛阳新区,蓄势待发

作为驱动中原城市群的双核动力之一,洛阳新区的开发被省委、省政府与郑汴新区一起纳入省级发展新区。

洛阳新区定位为现代产业发展示范区、河洛文化旅游精品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和对外开放示范区等多种功能区于一体的综合型新城。

洛阳新区的建设不仅要有当年深圳破冰的意义,更要在产业转移升级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试验。

我们可以把洛阳新区看作为河南设立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资源、资本、人才和技术都需要新的制度创新在新区里进行质的提升。

当前洛阳新区以高新工业为内涵带动中原迈入工业化后期,以旅游等文化产业为品牌树立中原城市之形象迎接知性化时代,实行的是两步跨越式发展。

旅游、设计、文化等知性产业元素渗入到新区工业中,洛阳将进入一个以无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知性工业时代。

洛阳新区将强化洛阳作为中国工业重镇的历史地位。

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的156个重大项目中落户洛阳的有7个,是中部重大项目最集

中的城市,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洛阳的经济总量、社会发展程度在全省占有重要位置,在中部地区也有重要影响。

洛阳新区将引领河南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

从现实需要看仅仅把郑汴新区打造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远远不够,广大的豫西同样要有个辐射源。

把洛阳新区建设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与郑汴新区的核心增长极相呼应,形成东中西三点成线,由线带面的发展格局。

这一设想是符合河南发展实际的,而且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二、“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洛阳城市发展审视

(一)工业重镇,文化古都

洛阳这个城市的现状是把中国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出路结合在一起。

中国现在正处在工业化的升华时期,洛阳作为新中国建国伊始就倾力打造的十大重

工业城市,有着辉煌的过去,上世界60年代,洛阳给国家上缴的利税曾经超过整

个广东省,直到80年代,洛阳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在河南独占鳌头。

这里生产了

新中国第一辆拖拉机,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动力核;洛阳耐火材料厂全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中信重机集团,生产出世界最大齿圈;洛阳洛玻集团,生产出世界上最薄的玻璃。

品一口杜康,这酒中的滋味就是洛阳的文化的味道、历史的味道。

洛阳建城历史长达4000多年,前后有十三朝在此定都。

商周、汉魏、隋唐三个有名的

皇朝时期都在洛阳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洛阳十三朝古都历史英雄在这悉数粉墨登场,西安的王朝,动则两三百年、太过于悠长神秘不如洛阳的那样的清澈透明;洛阳的皇都史大部分是陪都史,这里宜人的环境和气候以及那娇艳动人、国色天香的牡丹令无数君王乐而忘返,洛阳的气候环境柔润似杜康,牡丹芳香香杜康;洛阳居中原自古有“天下之中”、“九州腹地”之称,中国文化以中原为正,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二)洛阳城市竞争力比较

洛阳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丝绸之路”起始点(长安、洛阳)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

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

洛阳近几年在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荣获了“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诗都”、“花都”、中原第一门——巍巍洛城丽京门“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最佳魅力城市”、“倾国倾城:

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十大中国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得两次)、“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等城市名片。

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报告》NO.6正式发布。

是中国城市竞争

力2007年度排名。

该报告对20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香港以综合竞争力第一排名榜首,深圳次之,上海位居第三。

在河南省地区的城市竞争力排名中,洛阳排在第二位。

表略。

(三)洛阳旅游竞争力比较

2007年八大古都旅游比较

城市国内游客(万人)旅游收入(亿元)入境游客(万人)旅游收入

(万美元)旅游总人数(万人)旅游收入(亿元)北京143001754435.5458000 14735.52103

郑州2883280.526.199772909.1287.8

洛阳2231.08187.226.1995

95372231187

西安3018194.810054000

3118237

南京4489-116.1280800

4605.12614.9

杭州4111.89548.6208.61120004320.49630.06

开封--12.73022.61183.5986.9

安阳--3.01758.5849.9757.5

2007年,洛阳市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位于国内八大古都的第6位,其中北京为直辖市、其他也有几位是省会城市。

国内旅游业收入仅次于西安。

2007年河南省主要城市旅游比较

城市旅游总人数

(万人)旅游收入

(亿元)城市旅游总人数

(万人)旅游收入(亿元)

郑州市2909.1287.8开封市118487

洛阳市2231187平顶山市53635

安阳市85058鹤壁市23314

新乡市65038焦作市111869

濮阳市47330许昌市37419

漯河市24514三门峡市82348

南阳市77649商丘市44326

信阳市75435周口市39926

驻马店市50428济源市1289

洛阳市的旅游业的发展在位于全省18市中位居第二,有较强的竞争力。

洛阳市周边旅游城市不断崛起,新品牌不断涌现,竞争不断加剧。

省内的

“焦作现象”闻名全国,云台山被评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载入名录,少林武功扬世,安阳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西柏坡红色旅游闪光、林州红旗渠旅游兴旺,

(四)“大洛阳”的作为——东张西望,南联北拓

新时期随着洛阳新区的建设,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国动力谷建设呼之欲出,洛阳的产业发展走出了规模经济时期,着手于以产业的集群推动省内外的交流,

加强国内外500强和央企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

真正把产业的品牌做强。

洛阳还在产业的发展中渗入文化的元素,工业加文化产业的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使洛阳的发展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把今后发展的工业化和文化化合并为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

洛阳新区的开建并不只是洛阳城区的扩大,洛阳要在新区中进行产业集聚、文化产业提升城市品牌、城乡一体化进程、现代复合型新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五项实验任务。

新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