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6374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设计心理学PPT推荐.ppt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第一节感觉与知觉,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感觉与知觉,1,知觉就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二、什么是知觉?

知觉,知觉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感觉组合成整体形象,能够反映出对象的具有可感性的整体性结构和特性。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感觉与知觉,1,区别,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

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

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感觉与知觉,1,区别,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也存在不同: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选择性,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

第二节知觉特性,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一、知觉的选择性:

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

我们周围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选择性,当我们把黑色作为背景时,就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则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这种前景与背景的关系是一种图与底关系。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一匹斑马的黑白条纹相间非常美丽,你是首先看到黑色背景中那些白的斑斓,还是看到白色背景中那些黑的跳跃?

选择性,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选择性,产生不同知觉对象的原因主要是有人们不同的需要、兴趣、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等。

让具有不同爱好、不同的知识经验的人走进一个同一个室内空间,就会产生不同的知觉对象,知识分子和文人会注意墙上的字画,爱种花的人会知觉盆景,喜欢室内陈设的人往往把室内的摆设作为知觉对象。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二、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家曾对知觉的整体性进行过许多研究,提出知觉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和组织起来的,在知觉任何给定的刺激模式时,我们易于以稳定且连贯的形式把不同的元素简单加以组织,而不是把这些元素当成不可理解的、孤立的一堆混乱感觉。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白背景中的白色三角形和黑背景中的黑色三角形,是作为一个整体被知觉的,尽管背景图形似乎支离破碎,但构成的却是一个整体。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看看中间是什么?

人对中间对象的感知受到周围与之联系字母和数字的影响,使人的知觉产生整体的归类效应。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不是各部分的机械堆砌,对一个事物的知觉取决于它的关键性的强的部分,非关键性的弱的部分一般被掩蔽。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1、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尽管图中这些圆点和线段没有完全用线封闭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

这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当看到不完整的几何图形,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

(2)周围联系对知觉的影响:

当人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周围与之相关事物的影响时,人的知觉产生整体的归类效应,这种相互作用的联系对知觉的影响称作为境联效应。

人的知觉会因境联不同而有所不同。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整体性,商品的归类陈列,在商品繁多的商场里准确识别和知觉各种产品、包装、商标,有时会感到困难。

如果将商品适当归类出售,将会使消费者的识别简化。

归类的作用体现了境联效应,即相关联的商品帮助了特定商品的知觉。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理解性,三、知觉的理解性:

通常人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或者真伪,即表现为当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思维,或者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是因为人的知觉系统里,有一个重要的特性理解性在发挥作用,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它含有两层意思:

其一,需要人储存的相关知识经验尽量丰富;

其二,知觉的理解性对当前对象的感知更加详细和精确。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对当前对象的感知更加深刻、精确和迅速。

在知觉信息不足或复杂情况下,知觉的理解性需要语言的提示和思维的帮助。

黄山上的风景“猴子观海”就是一块像猴子的石头,开始看不出来,但如果有人用语言提醒,就会越看越像。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恒常性,四、知觉的恒常性:

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知觉特性,2,恒常性,橱窗设计明度恒常性知识为处理对象与背景照明提供了适宜的依据。

从大小知觉恒常性出发,可以更好地把握对象与周围景物的关系。

通过它们之间的适当比例(而不是遵循严格的几何透视规律),可指望整个的布景让人感受得更加协调,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认知模型,3,第三节认知模型,“认知模型”(theArchitectureforCognition)是指作为认知科学的概念、方法和数据基础的一种“组织性的框架”,即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一般认识规律和过程。

人认知事物的心理过程通常包括从开始注意,到记忆、学习,最后问题求解等方面,即感知-思维-行为的过程。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人认知事物的心理过程,认知模型,3,设计中的知觉基础,信息处理过程,认知模型,3,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认知模型,3,来自个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信息表征成分必须成为注意的对象才能持续地对人的神经系统发生影响。

经过注意,外界信息被转化成刺激信号,被人选择性感知,在人的感觉收录器保持0.252秒;

被转换的信息紧接着以声音或形状的方式进入短时记忆。

从学习者的角度看,信息最为关键的变化发生在进入短时记忆后的编码,经过编码,原先以声音或形状储存的信息马上可能转化为能被人理解的、有语义特征的言语单元或更为综合性的句子、段落的图式,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留的时间也是非常短暂的,一般在2.520秒之间,如果学习者加以复述,最长也不会超过一分钟。

这些有意义组织的信息经过学习者的不断复述而进入人的长时记忆系统,被永久保存下来。

以后在人为地提供一定的外在线索后,这些被长久保存起来的信息经过反应发生器和效应器而提取出来反作用于外在环境。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注意,一、注意

(1)注意的含义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2)注意的特征注意的特性包括注意的范围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认知模型,3,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注意,认知模型,3,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广度的重要因素有两个:

知觉对象的特点和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注意,认知模型,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注意的分配对人的实践活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首先,同时并进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其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

注意的转移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

注意的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彼此密切联系着。

注意转移了,注意的分配也必然发生变化。

每当注意中心的对象转换后,必然出现新的注意分配。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记忆,二、记忆

(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认知模型,3,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体验过的情感,思考过的问题等,都会在大脑中留下一定的痕迹。

这些痕迹在日后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重新被“激活”,使人们重现当时的情境或体验。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记忆,

(2)记忆的分类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

认知模型,3,识记:

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

保持:

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

重现:

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

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3)记忆的结构记忆结构是指记忆在内容、特征和组织上的要素与信息存储的位置。

记忆结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感官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认知模型,3,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记忆,认知模型,3,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

感官记忆只留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马上就会消失。

短时记忆是指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可以刺激发生同时能够意识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记忆。

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

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时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认知模型,3,学习,三、学习

(1)学习的含义:

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这种变化,有的是可以从学习者行为的变化中直接观察到的,有些是内部心理结构(知识、技能、态度等)的变化,会在以后的行为中表现出来。

设计中的知觉基础,1、注意与辨别、记忆的关系。

没有注意就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没有对刺激信息的辨别与选择,也就不会有对相关信息的学习与记忆。

2、对刺激物的注意,必须在选择后把注意保持在一定时间以加工处理。

学习时,学生必须对相关对象注意长达一定时间,在这段时间中将注意对象进行加工处理,才能达到记忆效果,从而学到注意对象的特性,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