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624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阅读指导课教案

导读书目:

《伊索寓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伊索寓言》有整体而清晰的认识;接触更多的《伊索寓言》小故事。

2、了解《伊索寓言》的作者。

3、听读《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了解其寓意。

教学准备:

仔细阅读《伊索寓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伊索寓言》是一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也是世界上读者量最多的一本书。

今天我们就再来读读《伊索寓言》。

二、学习文章

1、《伊索寓言》一共十卷;翻开目录;读读题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故事中的人物大都是动物或与动物打交道;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如:

狼、狮子、狗……牧人、渔夫……)板书:

[人物形象:

狐狸、狮子、狗……]

2、哪些寓言故事非常熟悉?

你读过哪些故事?

3、在没有读过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故事题目最吸引你?

读读题目;猜猜故事情节;看看与你想的是否一样?

三、边读边聊

1、说说人物

(1)在这些(读过或听过的)故事中;你喜欢或讨厌哪些人物?

为什么?

(2)说说《蝉和狐狸》中的蝉。

(善于观察;机警、聪明的人)具体表现:

仔细观察;察觉有诈;摘树叶试探用一句话概括:

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2、明白寓意以《蝉和狐狸》为例;在读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或事呢?

交流心得:

例故事中:

《亡羊补牢》中的牧羊人;《装病的狮子》中的狐狸……

3、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书中的很多故事;反映的生活经验丰富多彩。

这些经验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生活;这就是《伊索寓言》的生命力所在。

4、最近所读的《伊索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故事和故事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四、拓展延伸《伊索寓言》中还有许多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地方:

1、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幽默夸张;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不同的故事中相同的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性格。

导读书目:

《昆虫记》教学目标:

1.对《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作初步的了解;推荐作品《昆虫记》

2.激发学生对《昆虫记》的阅读兴趣;指导大家用浏览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封面、内容提要和作者简介。

3.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

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人手一本《昆虫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听昆虫音乐、看昆虫图片;激发阅读兴趣。

2.(出示法布尔的图片)

3.作者及其背景介绍:

(投影出示文字资料)

法布尔;1823年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实验生理学奖。

师:

请你轻声读读这段文字;看看通过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

(生交流)

二、了解《昆虫记》:

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来观察、研究“虫子”;他专为“虫子”写出十卷本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先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出版;中国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他的笔下;每一类昆虫都有自己独特的“音符”:

被人大加赞美的“勤劳”蚂蚁原来是它虫利益的损害者;黄蜂会在地下建起自己的“星球”;吵翻整个夏季的蝉原来是个聋子;赤条蜂会像一个神经科医生般巧施麻醉术;让自己的猎物昏而不死;使幼虫可以在自动保鲜的食物上长大;美丽的孔雀蛾生到世上的唯一目的就是找配偶;它仅有两三天时间的寿命;只来得及在世上找一个伴侣……这就是世间最奇妙的秘密一一生命。

过渡:

大家想去看看经典名著《昆虫记》吗;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一下这本书!

三、书中片段赏析: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耗费毕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虫学巨著。

法布尔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将纷繁复杂的昆虫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在其笔下;昆虫的灵性栩栩如生;昆虫世界成了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

1.片段一“蟹蛛是一只非常漂亮的小东西。

虽然它们的身材并不十分好;像是一个雕在石基上的又矮又胖的锥体;但是它们的皮肤比任何绸缎都要好看;有乳白色的;有柠檬色的;有碧绿色的。

它们中间有些特别漂亮:

腿上有着粉红色的环;背上镶着深红的花纹;有时候在胸的左边或右边还有一条淡绿色的带子;人们见了别种蜘蛛都敬而远之;但对美丽的蟹蛛却怎么也怕不起来;因为它实在长得太漂亮;太可爱了。

蟹蛛自从产了卵之后;比以前消瘦多了;差不多完全失去了以前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它全神贯注地守护着;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全身紧张;进入备战状态;挥着一条腿威吓来惊扰它的不速之客;它激动地做着手势;叫它赶紧滚开;否则后果自负。

它那狰狞的样子和激动的动作的确把那些或怀有恶意或无辜的外来者吓了一跳;把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赶走以后;它才心满意足地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第二卷蟹蛛蟹蛛有哪些特点?

蟹蛛的生活习性如何?

蟹蛛是如何工作的?

想读这个故事吗?

来;我们来读读这个故事;和法布尔一起感受蟹蛛的可爱吧!

怎么读这个故事呢?

2.片段二萤火虫稍稍探察了全身都藏在壳里;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儿的捕猎对象;认为可以开始工作了。

这时萤火虫打开它的工具;这工具很简单但细小的肉眼看不见;要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出来。

这是两片编程钩状的颚;十分锋利;但细得像一根头发。

从显微镜里可以看到;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槽。

这便是它的工具。

萤火虫用它的工具反复轻轻敲打着蜗牛的外膜;就好像和蜗牛逗着玩;而不是蜇咬。

用一个“扭”字来形容萤火虫对蜗牛施行的手术比较恰如其分。

萤火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扭着;每扭一次;还要稍加休息一下;似乎想了解扭的效果如何。

牛的次数不多;至多扭六次蜗牛就无法动弹;没有知觉了。

萤火虫的方法是这么迅速奏效;几乎可以说是闪电般的;毫无疑问;他利用带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传播到蜗牛的身上了。

这些看似温和的蜇咬;却能产生快速的效果。

如果蜗牛的壳和它的支持物没有贴紧;这么一来;萤火虫就可以安静地美餐一顿。

——第一卷第九章萤火虫

五、总结推荐:

1.几个小故事就已经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住了;书的序言里面有一句话:

大家一起读。

(看书齐读。

2.同学们;这么畅销的一本书;感动了一个世纪的一本书;吸引了全世界读者的一本书;也一样吸引住了我们。

我想呀;目录里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看看!

我们还可以利用空余的时间;再来读读法布尔《昆虫记》的另外几卷书。

下一回;想不想把自然界中奇妙

的昆虫故事说给老师听呢?

例如;瓢虫、蜣螂、……要是你喜欢;就也买来读一读吧!

六、点拨读书方法:

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吗?

2.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写作特色等最快的方法。

尤其是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也可以先去读这些内容。

3.除了内容提要;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

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导读书目:

《上下五千年》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上下五千年》及作者。

2.了解《上下五千年》对弘扬中国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贡献。

3.通过导读;让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教学准备:

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中的几则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路;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读过哪些中国历史故事?

选择最喜欢的讲给大家听。

2.简介《上下五千年》及作者。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

该书作为当代中国通俗历史文化的经典;已成为广大青少年的必读书。

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著名的人物和重要的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裁减;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

全书按历史顺序编写;涉及的时间自远古至清朝鸦片战争前;共收有260多个历史故事。

《上下五千年》由林汉达等编著。

林汉达;浙江宁波人;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

他致力于汉字改革和文化教育工作;建国后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教育部副部长。

3.老师也喜欢看《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两个故事我很喜欢;大家想听吗?

二、明确读书要求;制订读书计划

1.《上下五千年》版本较多;选择合适自己的一本进行阅读;要持之以恒;读完整本书。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自己的书:

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也可以在书上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借来的书:

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作记录;也可自制读书卡片。

采用各种方式随时留下自己的读书思考痕迹。

3•制订读书计划;做到每天必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大体规定一个时间表;一般可在1〜2

月内完成。

三、后继活动;深化阅读效果在全班同学都读完《上下五千年》后;组织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谈谈自己有哪些收获;获得怎样的思想启迪。

导读书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把握作品的语言的优美和隽永;体会感受作者与生命作斗争的精神。

2、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人假如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听觉;失去了语言;永远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之中;那将是多么的可怕和不可想像的事啊。

海伦•凯勒;就遭遇了这样极大的不幸。

但她却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而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姓;一位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的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以其勇敢的方式和杰出的成就震撼了世界的人类的“精神楷

模”。

那么;海伦•凯勒巨大的生命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奇迹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假如给我三

天光明》使我们找到了答案;了解了海伦•凯勒的精神源泉;那就是她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存的渴望;对生活的赞美;对人类的友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二、整体感知

1.从文题来看;这是作者设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读课文;这三天光明带给海伦一种怎样的感受?

2.眼睛是心灵的门窗。

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传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

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

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

提问: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三天美妙的时光(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将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画出来。

三、亮点探究

1•“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2.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后一眼要看的是喜剧;欣赏人类精神世界的喜剧的泛音?

海伦•凯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有视力的人”对诸多“奇观”的“忽略”;如何理解其中

所要表达的感情?

怎样认识海伦•凯勒心中的“奇观”?

4.“有些场面是令人愉快的;让你内心喜悦;可有些情景却使你感到悲哀和忧郁。

对后者我也不会闭上眼睛;因为它们毕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它们闭上眼睛就等于紧锁心灵;禁锢思想。

”怎样理解这段话?

海伦•凯勒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假如”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