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301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路标准及安装规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进行管路的布置和安装设计时,首先应保证安全、正常生产及便利操作、检修,并且不影响车间内的运输和运行。

2、进行管路设计时,力求管线短,附件少,以节约成本。

3、管路设计除考虑正常生产外,还要考虑开车,停车,检修和事故处理的需要,同时应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4、管路安装设计应根据具体生产特点,结合设备布置、建筑物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

5、管路设计时应考虑装配自控仪表的条件和要求。

五、管路布置

1、在管路的设计时设计工程师要先根据原理图考虑管道的走向,对所需连接的组件、元件、接头、法兰作一个通盘考虑,保证安装时不与其他管路及部套发生碰撞。

同排管道的法兰或活接头应错开100mm以上,保证拆卸方便。

2、管路敷设应按有关工艺规范进行,排列和走向应整齐一致,层次分明。

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尽量减少转弯,并避免交叉,使管道简洁、实用、美观。

3、水平或交叉的管系之间,应有10mm以上的间隙。

需要包裹保温层的管道应预留足够的空间。

4、管道的配置必须使管道、液压阀和其他原件装卸、维修方便、系统中任何一段管道或元件应尽量能自由拆装而不影响其他元件。

5、配管时必须使管道有一定的刚性和抗振动能力,应适当配置管道支架和管夹。

弯曲的管子应在起弯点附件设支架或管夹。

管道不得与支架或管夹直接焊接。

6、管路敷设应防止元件、液压装置受到污染;

配管不在圆弧部分接合,必须在平直部分接合。

7、管路应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敷设,焊接后的管路固定和连接不得施加过大的径向力强行固定和连接;

穿墙管道应加套管,其接头位置宜距墙面800mm以上。

8、管路的最高部分应设有排气装置,以便排放管路中的空气。

9、细的管子应沿着设备主体、建筑及主管路布置;

管路避免无故使用短管件进行拼接。

六、管道沟槽及管子固定

1、主沟槽一般在宽度方向其最小间距(指管道附件之间的自由通道)等于1200mm,最小深度为2000mm,沟槽的地基图,必须根据管子的数量和规格来绘制。

(表格、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30mm是选用JB/ZQ4485《高压法兰》时的数值。

当选用JB/ZQ4462JB/ZQ4463《对焊钢法兰》时,该值至少还要增加10mm。

注:

a、确定一般管道所需位置量时,对于回油管道应考虑有3%的斜度。

b、当选用其他型号管接头时,应满足扳手空间或其他操作的要求。

2、管子沿垂直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1所示。

在宽度方向的最小间距≥800mm,沟槽深度按表17-9-1。

(图见机械手册第四卷第17篇第9章)

公称通径≤32mm的管子沿水平方向布置的支沟槽如图17-9-2所示。

深度≤400mm,宽度根据所铺设的管子数量和尺寸a来确定。

3、支架和主沟连接处,管道由主沟进入支沟或支沟进入主沟时,可能会产生某种干涉。

因此需通过基础设计给以保证(例如:

管道之间互相上下交错开)。

4、为了在沟槽中固定管子,必须在基础中装进相应的扁钢。

扁钢与扁钢之间的距离应在1500mm左右,以便在受撞击时不致使管道系统产生振动。

距离沟槽拐角处的间距约为250mm,见图17-9-3。

5、管道的安装设计要求如下:

a.高压管道的安装,固定管夹时,可以直接固定在意浇灌在基础中的扁钢上。

b.低压管道的安装,管子可以采用管夹固定在12号槽钢上,管子的公称通径DN≥32mm选用管夹固定;

DN≥200mm选用托架与管子卡箍一起固定。

7、管路的正确布置

硬管管路

1、管子长度要短,管径要合适,流速过高会损失能量。

2、两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应避免紧拉,需有一个松弯部分,如下图所示,以便于装卸。

3、管子的弯管半径应尽可能大,其最小弯管半径约为硬管外径的2.5倍。

管端处应留出直管部分,其距离为管接头螺母高度的二倍以上。

常用管径嘴角弯曲半径及最小管端留直对照表

管外径

Rmin

H

10

25

20

16

40

32

50

63

30

75

60

80

64

38

200

76

注意:

最小弯曲半径要随着管壁厚度的增加而适当加大。

4、硬管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机械振动引起的疲劳失效,当管路较长时,需加管夹支撑,以缓冲振动,还可减少噪音。

在弯管的二端直管段处要加支撑管夹固定,在与软管连接时,应在硬管端加管夹支撑。

管夹间距推荐如下图及表格所示:

管外径(mm)

管夹间距A(mm)

管夹间距B(mm)

管夹间距C(mm)

6~12.7

900

100

15.9~22.2

1200

25.4

1500

31.8~38.1

150

2100

300

48.3

2700

5、不要使用太多的90°

弯曲管,流体经过一个90°

的弯曲管的压降比经过两个45°

的弯曲管要大。

同样,尽量少用90°

弯头。

如图

6、布置管路时,尽量使管路远离需经常维修的部件。

7、管路排列应有序、整齐,便于查找故障、保养和维修。

对错

8、管路排列应尽量采用水平或垂直布管,平行或交叉的管系之间,应有10mm以上的空隙。

软管管路

1、要有足够的弯曲半径

胶管在无渗漏、扭曲、破裂时所能承受得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胶管最小弯曲半径应参照相关样本),可以帮助避免管路损坏以及流动受阻,另外过小的弯曲半径会大大降低软管总成的寿命。

按右下图正确安装。

错误正确

2、避免扭曲软管

如果安装时发生软管扭曲,软管承压力会降低。

设计时应注意使软管在机器移动时只会弯曲而不是扭曲。

扭曲的软管同时还会松脱接头的连接。

3、必要时使用弯头和其它连接件.可以避免过长的软管。

可以保证安装整齐,日后的维修方便。

4、要有一定的松弛,来补偿受压时发生的软管收缩现象。

在收压时通常软管会有-4%到+2%的长度变化率。

上图中,靠上的安装方式正确,靠下的安装方式错误。

5、使用管夹来保证软管的定位。

6、在安装胶管时,管路的长度、角度、螺纹均要合适,不能强行进行装配,否则会使使管路变形,产生安装应力,导致其强度下降。

八、管路安装弯曲要求:

在装配硬管的过程中,应按规定的弯曲半径时管路弯曲,使用正规的机器,否则会使管路产生不同的弯曲内应力,在油压、气压的作用下会逐渐产生渗漏。

如果硬管弯曲半径过小,就是导致管路外侧管壁变薄,内侧管壁产生皱纹,使管路在弯曲处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强度大大减弱,在强烈振动和高压冲击时,管路就会产生横向裂纹而漏油等;

如果硬管弯曲部出现较大的椭圆度,当管道内油压脉动时易产生纵行裂纹而漏油。

所以在管路弯曲时应遵循设计图纸上的尺寸使用专业的工具进行操作,使管路适用、美观、大方、不交叉。

九、管路安装固定要求:

1、在安装油管时,不能不顾管路的长度、角度、螺纹是否合适强行进行装配,使管路变形,产生安装应力,同时容易碰坏管路,导致其强度下降。

2、在安装固定管夹时应注意管路的横平竖直原则,更要注意找平,使其在一个高度上,在拧紧螺栓时管路不能随之转动,造成管路扭曲或与别的部件发生碰撞,禁止在生产使用时产生摩擦,减损管路的使用寿命。

管夹间距:

管径≤φ10时,约05-1米;

管径φ10-25时,约1-1.5米;

管径φ25-50时,约1.5-2米;

但在直角拐弯处,两边应该各用一个管夹。

3、与管接头或法兰连接的管子必须是一段直管,即这段管子的轴心线应与管接头、法兰的轴心是平行、重合。

此直线段长要大于或等于2倍的管径。

4、一条管路由多段与配套件组成时应依次逐渐接管,完成一段,组装后,再配置其后一段,以避免一次焊完产生累积误差。

5、使用的管道材质必须有明确的原始依据材料,对于材质不明的管子不允许使用。

十、职责及分工

1、设计院

设计人员依据此标准进行产品设计及三维制图。

2、安装车间

依据图纸进行管路布置安装。

附件:

1、《XXXX管路布置标准图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