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0090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学年八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

中国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考点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时间:

1856—1860年

3、参战国家: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4、主要经过:

1856年10月英、法发动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考点三.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1、时间:

1894—1895年

2、原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3、经过:

1894年(旧历甲午年),日本出兵朝鲜,又发动侵华战争。

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

在辽东战役中,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1895年签订)

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赔款——2亿两白银

③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④增辟通商口岸

考点四.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1、时间:

1900—1901年

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根本原因)。

3、侵略国家:

英、法、日、美、俄、德、意、奥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经天津进犯北京,在廊坊遭义和团痛击,逃回天津。

随后,联军在瓦德西率领下,攻陷北京,颐和园遭到洗劫,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①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1901年签订)

①经济—赔款白银4.5亿两;

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③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

列强侵华战争

时间(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1840-1842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

1856-1860

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条约

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甲午战争

(日本)

1894-1895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①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腐朽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近代列强侵华的启示:

①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

③青少年要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考点五.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内:

太平天国运动;

外:

列强侵略)

3、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4、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5、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6、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7、口号:

“自强”“求富”

8、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主要内容:

①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开端)、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业)、福州船政局(远东第一大船厂)(简称“两局一所”)

②后期:

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一批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

10、结果: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11、性质: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评价:

(1)消极:

洋务派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2)积极: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③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3、破产原因:

只学习先进技术,没有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考点六.戊戌变法(1895-1898年)

1、序幕: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准备: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3、高潮:

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史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政变,

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5、“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1898年,创办京师大学堂)

思想上——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资产阶级维新派

7、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8、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9、失败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10、历史意义: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1、教训: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考点七.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③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

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民,合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⑤1924年,主导国共合作,创建黄埔军校。

2、武昌起义:

(高潮)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武汉三镇。

仅一个多月,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史称“辛亥革命”。

3、中华民国建立(结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4、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5、革命的影响:

①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革命的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

8、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结束。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应如何看?

①成功:

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失败: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考点八.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兴起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激进派

3、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4、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6、旗帜:

“民主”和“科学”(也是口号)

7、宣传阵地:

《新青年》

8、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会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9、评价:

(1)意义:

①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②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

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且一直影响到后来。

★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根本

目的

口号

学习

内容

性质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启示

学习层面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维护清

朝统治

自强求富

技术

器物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地主阶级

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科学技术(经济的工业化)

戊戌变法

1898年6-9月

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救亡图强

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要救中国,必须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制国

社会制度(政治的民主化)

辛亥革命

1911-1912年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新文化运动

1915年-20世纪20年代

解放思想,唤醒民众

民主

科学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对东、西方文化应批判地吸收

思想文化(文化的自由化)

★中国近代化呈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