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9534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促进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的策略Word文档格式.docx

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6000万多人口中约有2/3分布在农村(王崇彩,杜立辉,燕保锋,2008),耕地面积广阔,这为农资市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力。

安徽农资市场需求总量每年约为200亿元,至今尚无一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农资连锁企业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皖北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东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带有少量的低山丘陵,淮河穿过其大部分地区。

本文主要考察的地区具体有以下几个地市:

宿州市、淮北市、亳州市、蚌埠市、淮南市、阜阳市、滁州市,详见下图:

表1:

各市行政区划情况

地区

行政区划

淮北市

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

亳州市

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

宿州市

萧县、砀山县、灵璧县、泗县、宿县

蚌埠市

怀远县、五河县、固镇县、蚌山区、龙子湖区、禹会区、淮上去

阜阳市

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颍上县、阜南县

淮南市

凤台县、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大通区、潘集区

滁州市

天长市、明光市、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琅琊区、南谯区

皖北地区是传统的农耕区,是主要的粮食等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之一,具有耕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的特点。

据统计,截至2008年皖北地区总人口,其中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口9067741人;

总耕地面积2294958公顷(安徽统计年鉴—2008);

详见下表:

农林牧渔从业人数/人

年末是有耕地面积/公顷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

农药使用量/吨

化肥用量/吨

粮食产量/吨

油料产量/吨

421636

138127

257622

1651

87271

1015527

9562

1722916

494961

848997

6851

300710

3588467

79556

1900670

292156

771063

14872

294703

3274020

196553

968536

287382

435801

5134

261714

2269099

218519

2447232

574580

1027895

6160

364528

4231002

76424

350841

115030

206168

5256

131485

1206666

13839

1255910

392722

651681

5717

311760

3755414

199162

表2:

皖北地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资料来源:

《安徽统计年鉴—2008》

3.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农业生产资料简称农资,就是农用物资。

一般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基础物资,如农业运输机械、生产及加工机械、农药、化肥、农膜等很广泛的内容等,是农村商品流通的重点商品(杜九如,2O04)。

自1949年以来,根据农业生产的要求,我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与其它物资流通一样,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农业生产资料由省、地、县三级农资公司独家批发,进行垄断经营,由供销部门的基层网点进行零售。

直到1998年化肥流通体制的改革才使整个农资市场的流通有了一定的松动(洪运华,2006)。

随着三农问题逐渐被社会关注,国家对农资市场的发展也进一步重视,分别在2003年3月发布了《关于农产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的意见》;

在2005年2月商务部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在2005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农资流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

这些措施促进了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的快速发展。

农资流通渠道发展逐渐实现多样化,基本形成了由供销社农资公司、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三站”、种子公司、个体工商户等多种市场主体、多种流通渠道共同参与农资经营的格局,改变了原有供销社独家经营农资的垄断局面,农资经营现代化的流通方式也在皖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资连锁等经营形式迅速发展。

行业内各主体的经营现状

供销社。

供销社原来是皖北地区农资流通的主要渠道,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以前,供销社负责绝大部分农资的流通。

但由于过分强调国有流通渠道的主要地位和农资的专营以及统购统销等,而忽视了市场竞争在促进流通市场发展方面的作用。

农资流通企业和其它企业一样,其经营很长时期都处于国家的总体计划之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产权主体结构比较单一,人才流失严重,经营机制和市场观念落后,低水平重复的组织结构,使整体竞争力低下(魏巍,2006)。

随着农资流通渠道对全社会放开,各种民间资本的进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采购加供应”,供销社的独家经营局面被打破,其它各种经营体制发展迅速,农资市场出现了农资公司、农业“三站”、个体经营同台唱戏的局面。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供销社渠道的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淡薄,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上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致使供销社存在问题凸现,经营出现困难,甚至有的地方的主渠道名存实亡,形同虚设,供销社的品牌形象影响力下降。

农技部门。

农技部门由于技术人员比例高,拥有人才结构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农资销售。

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技部门是皖北地区传统的农资经营部门之一,但随着市场的放开和竞争的加剧,大多数农技部门由于受到自身资金少、经营规模小的限制,在营销服务上力度不够,农资销售份额总体处于下降的趋势。

在皖北部分乡镇,农技部门成为个体户经营农资的招牌,原有的农技部门已经名存实亡。

个体、私营农资流通企业。

皖北地区作为我国农资流通市场改革的试点之一,出现了一些大的个体、私营农资流通企业,例如喜洋洋农资连锁和辉隆连锁等凭借资金、设施、人员及政策优势,通过特许、连锁等流通组织形式,吸收各界农资力量加盟,壮大了实力,企业发展迅速,在农资流通市场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与此同时,一些个体、私营农资企业由于管理不善,且受自身各种条件的限制,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艰难维持,有的已经濒临破产。

行业内部主体参与竞争的方式

在皖北地区,农资流通行业内部主体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在价格上。

农资属于大宗商品,消费时间的集中度高,为此很多农资流通企业都要在淡季进行一定数量的储备。

为了降低储存费用,在旺季把农资尽快销售出去,快速回笼资金,各农资流通企业之间经常进行价格竞争,以至于市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下降。

同时也给了一些不法经营者经营假冒伪劣农资商品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可乘之机,影响了农业生产,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其次,近年来皖北地区农资流通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注重进行内部改革。

很多规模较大的企业都在完善服务体系,树立自己的良好品牌形象上下功夫。

农资商品一般是标准化生产,同种类型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流通领域的主体进行差别化经营的余地小。

因此,完善的服务、知名的品牌,对于建立流通主体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供销社近年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希望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变革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竞争主体的要求;

个、私经营主体通过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树立自身品牌,博取农民的信赖;

农技部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把技术推广与农资销售相结合,完善为农服务体系,来赢得形象上的差别化。

4.皖北地区农资流通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进货渠道管理不善,农资质量难以保证

过去农业生产资料大多数来自供销合作社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质量不仅能够得到保证,而且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所购买的农业生产资料的品质、用途和使用方法等负责管理,既节省费用又能放心使用。

近几年,随着农资流通体制的变革,皖北地区各市县都有很多新的农资经营主体进入流通市场,原有的农资市场管理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市场情况,而新的运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对农资流通市场的管理上出现一些混乱现象。

因为进货渠道的不规范以及管理上的漏洞,使得一部分农业生产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假冒的伪劣农资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皖北地区,每年都有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事件发生,优质农资搭配劣质农资销售是农资企业的潜规则。

监管部门职能划分过细,执法深度受限

目前,对农资监管包括农业、质检、工商、质检、专利、环保以及公安等部门。

农业部门是农资的行业主管部门,兼有执法权;

质检部门负责生产领域商品质量监管;

工商部门负责流通商品质量监管。

从农药企业投资审批、农药登记、生产许可证发放到农药经销审批和注册登记,以及环境保护和打假等等,各个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

这样的职责划分看似明确,实际上存在很多弊端,很容易造成执法过程的“中断”。

无论是农业部门,还是工商、质检部门,受执法领域的限制,都不能将查处的案件一追到底,往往贻误最佳办案时机,在基层,这样的职责划分是造成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不力的根本性原因。

农资经营的微观基础薄弱,难当农资流通大任

经营主体混乱(蔡文着,2006),经营规模大小不一,总体偏小。

随着国家对农资流通市场改革的逐步深入,进入农资经营领域门槛的降低,使得大量企业涌人农资流通领域。

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规模比较小,点多面广且分散,没有固定的供应渠道,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且大多处于单独分散经营的状况,彼此之间缺乏相应的联系,导致其抵御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

农资流通领域中存在着大量小型企业,使得中间流通环节复杂众多,流通过程中需要承担过高的交易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使得最终的经营成本上升,而这些小型企业又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等问题,规模效益无法实现。

由于现阶段进货渠道混乱,无序竞争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合法流通渠道发展也比较困难。

以皖北地区的宿州市为例,仅浍水路上就有100多家经营农资的企业;

在作者接触的农资流通企业中,小的企业几乎等同于夫妻店,仅有一个门面一辆送货车而已。

品牌缺失。

由于受到农资流通本身特征的影响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农资流通行业现阶段品牌集中度低,缺少一批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强势品牌,仍然还是以区域(主要是以县、市为主)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