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8819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国内国外玉米的巨大价差导致大量进口8

4、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玉米单产是提升我国玉米竞争力的根本出路9

四、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前景广阔9

五、行业拐点显现,龙头迎发展良机15

1、行业库存下降,拐点出现15

2、政策鼓励整合,龙头企业应发展良机17

2008年之后,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粮食储备降到了30年来的最低点,粮食价格的飞涨已经诱发了30多个国家的粮食危机。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2月底,过去三年国际小麦价格上涨了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特别是国际大米价格创出历史的新高点。

一、我国粮食供需关系紧张,粮食进口节节攀升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率自1990年以来,逐步降低,但人口总数依然逐年增加,2014年,我国人口总数达到13.68亿,较1970年增长了64.82%,于此同时,我国农业播种面积2014年达到1.65亿公顷,较1970年增加15.38%,人口增长速度远超于农业播种面积的增长速度。

虽然,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单位农业面积产量大幅增加,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保持上升趋势。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快速增长,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我国粮食供应逐年趋紧,粮食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

2013年,小麦、大米和玉米三大主粮的进口量为1900万吨,2014年前7个月,进口总额已达到1144万吨。

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我国亦有望超过埃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

2013年,国家发布的《中国粮食安全报告》,要求实现“一个确保,三个力争”,即确保粮食基本自给,立足国内实现基本自给,确保基本自给率在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

而2012年,我国进口粮食总额达到7842.96万吨,占粮食产量的13.3%,相当于我国粮食消费的11.74%,即我国粮食自给率为88.26%,远低于我国要求的95%的目标。

未来,三大因素将继续推动我国粮食需求快速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继续增加,根据国家计生委预测,到2030年,我国热门口将增加到15.3-16.3亿;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的饲料粮需求继续明显增加;

三是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从2011年至2030年的20年间,中国将新增城镇人口3亿左右,直接带动粮食消费增长。

二、我国化肥农药使用过多,良种成为提高单产有效途径

面临严峻的粮食供需问题,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成为了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

单位面积土地粮食产量的提升主要可以通过使用化肥农药、使用良种以及提升种植技术等方面着手。

种植技术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的农民,在短期内较难以实现。

我国之前的粮食增产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然而,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提升粮食产量的同时,会带来土地硬化、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而且会降低农产品的质量。

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在主要农业生产国中,2012年,我国每公顷化肥使用量达到647.6千克,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因此,良种成为了我国粮食增收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优良品种,对农业的增产增收贡献大,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有特殊的意义,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在不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利于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生产污染、水土保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近10年良种在全球单产提高的作用率占25%以上(美国已占40%),是承载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当代生物科技的重要载体,而在我国,新品种的推广利用在玉米增产总额中发挥40%的作用。

三、玉米库存高并不代表我国玉米生产过剩

1、我国玉米需求不断增长,仅实现供需平衡

玉米是全球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大的谷类作物,居三大粮食作物(玉米、小麦、水稻)之首。

我国是玉米生产和消费大国,播种面积、总产量、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2位。

在地区分布上,根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2年,玉米产量达到27383万吨,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2.06%,而中国位居第二,2012年产量达到208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为24.36%。

从需求角度来看,玉米是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

在我国,玉米消费主要以饲料和工业消费为主,口粮消费较少且长期保持稳定。

随着饲用玉米需求增长、玉米深加工提升与我国饮食结构变化的三重催化,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正逐年增长,近十年玉米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4.25%,近些年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在1.9亿吨左右。

而从近年来我国玉米的产量来看,由于玉米播种面积的持续增长,我国玉米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但直到2013年,我国玉米总产量也只有1.93亿吨,略低于我国玉米消费量1.94亿吨。

2014年,我国玉米总产量2.06亿吨,仅超过我国玉米消费量0.17亿吨。

2、玉米库存增长主要因为进口替代品增加

然而,2011年以来,我国玉米库存开始快速增长,到2014年已经达到7377万吨,玉米库存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玉米及玉米替代品高粱、干酒糟、大麦的进口量大幅增长。

高粱、干酒槽、大麦也是比较理想的饲料用品,是玉米的良好替代品,由于我国对于高粱和大麦的进口限制较小,因而,导致三种产品的大量进口,而挤占了国内对于玉米的需求。

2014年,三种产品的进口量近1200万吨,对玉米的替代两可达900万吨。

3、国内国外玉米的巨大价差导致大量进口

2012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玉米价格开始下降,而我国玉米由于受到国家最低保护价格的支撑而一直稳在较高水平。

目前,美国黄玉米到中国的完税价格仅1600元/吨,而国内最新玉米收购价格为2000元/吨。

国内玉米价格远高于国际玉米价格,因而导致国内企业对于国际玉米,以及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的进口需求。

4、降低玉米生产成本,提升玉米单产是提升我国玉米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我国玉米价格高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端的成本高企,另一个是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位生产成本,通过科技投入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将是提升我国玉米竞争力的根本出路。

其中,对于玉米良种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四、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前景广阔

杂交玉米种子市场空间取决于播种总面积以及单位面积种子费用。

在播种面积方面,我们认为,考虑到我国耕地面积总量的限制,以及我国玉米收购价格的下调,我国未来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

在杂交玉米渗透率方面,目前已经达到98%的水平,已无再提升空间。

因此,杂交玉米市场空间的扩张主要依赖于亩均种子费用的提升。

随着育种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种子用量趋于下降,则杂交玉米种子的市场空间主要取决于种子价格的增长。

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会推动杂交玉米种子价格的提升:

首先,杂交玉米种子新品种的不断推出;

其次,国家和企业对于套牌、冒牌种子的打击力度增强;

第三,库存水平的降低,也会带来杂交水稻种子价格的提升。

之前较为流行的比较种子合理价值的指标是“种粮比”,即表示一公斤种子能值多少公斤产出品。

然而,目前,我国粮食价格高企,简单用我国的“种粮比”与国外的“种粮比”进行比较来说明我国种子行业的市场空间已缺少合理性。

相对更为合理的指标是“价值比”即每亩种子的费用与每亩产出品的价值的比重。

在发达国家,常规种的“价值比”大约是8%~10%,杂交种在12%左右,转基因种子更高,还要看转了几个基因,转得越多,价格越高。

根据wind数据2013年我国玉米亩均产值1090元,按照12%的“价值比”计算,亩均玉米种子费用约为130.8元。

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粮食价格远高于发达国家,从而我国亩均产值较高,随着未来规模化生产的推广,预期农产品价格将会回落。

根据wind数据计算的美国每亩玉米的产值约为115.8美元,折合人民币702.8元,以该产值计算的亩均玉米种子费用约为84.34元。

随着中国农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成本的下降将带来我国农产品价格逐步向国际价格趋近。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最新的《2015-2023年农业展望》,预计在短期内,高库存和不断降低的生产成本会使谷物的名义价格进一步下降,而在中期内,持续的需求和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会使谷物的名义价格再次提高。

考虑到我国对农业扶持政策的持续存在,我们估计我国杂交玉米种子亩均费用的预期均衡值为1/3*130.8+2/3*84.34=99.83。

从我国农业生产来看,人工成本构成了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成本,占比接近一半左右,之后为土地成本、化肥和机械作业费用,而种子的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较小,仅5%-6%左右。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特征决定的,家庭分散经营导致了人工和化肥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已经严重过度。

预期,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改革的加速,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推进,人工成本、化肥成本以及机械作业费用将出现下降,而种子费用则会出现增长。

2013年,杂交玉米种子费用为预期均衡值的55.13%,我们预期10年后达到预期均衡值,即杂交玉米亩均种子费用达到99.83元。

考虑到目前是种子行业供给过剩时期,去库存的过程需要两年左右,2015年和2016年的增长率较低,而随着种子库存量的减少,种子将重新回到景气周期,亩均种子费用重回较快速的上涨周期。

我们预期到2019年,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需求将达到390.53亿元。

粮食价格下跌会对种子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对于行业优质种子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首先,虽然主粮价格下降,但是由于可种植作物的选择有限,农民改种其他作物的空间有限。

其次,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优质的种子产品。

下游粮食种植减少更多的会导致那些不具备优质品种资源的种子企业受到严重影响,而对于那些研发实力强、品牌认可度高、种子品质优良的种企,依然可以凭借优质品种扩大市场占有,甚至可能借机加大对于其他种子企业的并购重组。

第三,随着我国土地流转改革的推进,规模经营通过机械的推广使用,以及科学的种植技术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产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冲掉农产品价格下降带来的影响。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粮转饲”等工作的推进,我国主粮种植面积会趋于减少。

但有三个方面的理由让我们继续坚定看好种业龙头的发展前景:

一是与国际相比,我国种子价格依旧偏低,未来有较大的提价空间;

二是农业规模生产的推进将有利于优质种子的推广,从而有利于研发实力强、种子质量优的龙头种企发展;

三是目前龙头种企的市场占有率依旧较低,未来有广阔的外延发展空间。

五、行业拐点显现,龙头迎发展良机

1、行业库存下降,拐点出现

2005年以来,我国杂交玉米种子行业共经历了两次高库存时期,第一次是从2005年至2007年,2007年的库存达到8.7亿公斤,而当时的年需种量仅为10.7亿公斤左右,库存消费比高达81.31%。

这一波的库存高峰期是由于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商业育种市场快速发展,大量的中小育种企业涌入市场,导致了行业产能快速扩张,从而造成库存的快速增长。

第二次高库存期起始于2012年,到2014年库存量达到12.1亿公斤,而需种量仅为11.5亿公斤,库存消费比高达105.22%。

这一波高库存是由于国家对于种子行业等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