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8777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教学基本理论.ppt

实践信息化教学需要掌握的,部份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介绍,一、引言,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性意义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内容,我国的“414”教育技术标准的体系结构:

四个能力素质维度(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类子标准,N依次为41、46、44)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和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需求意识、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兴趣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应用与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协作与交流、学习与发展社会责任信息道德、法律法规、社会责任、人文关怀,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内容,“414”体系结构,二、了解教育技术,1.什么是教育技术?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布了著名的AECT1994定义(简称“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一定义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同。

在理解94定义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教育技术是以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为研究对象(我国一般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第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方面(或五个范畴),这里不打算详细讨论教育技术的定义,但希望我们一线的老师们能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并把教育技术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

所谓教育技术的本质(也称质的规定性)是什么?

通俗地说就是“运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目的。

”这里所说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技术。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有形技术主要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的物质工具,如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既包括传统媒体也包括现代媒体。

无形技术(观念形态),无形技术既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也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

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2、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一切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示、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南国农2001)。

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通常有视听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等,问题:

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有什么关系?

3、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整合:

指使分化的各要素、各成份形成有机的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2004年6月,南国农先生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而可以互相换用。

但名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和理念的变化,“信息化教育”名称的流行表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但从学科角度而言,信息化教育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我国目前将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

“信息化教学”的说法,信息化教学是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设计,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更简单的说法:

三、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一般过程(主要环节),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顺序;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情境设计;5、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6、在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

注意:

在环节(3)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的设计;在环节()和在环节()中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一)关于选题,信息技术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教学中的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基于技术的方法来解决。

在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时,首先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几种选题思路,1、所选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必须是信息技术易于突出和突破,而且效果优于其它技术手段。

所选的课题必须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资源工具、协作工具、情感激励工具等的优势,以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广的认知范围、更深的认知深度。

案例,2、所选教学内容能充分展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思想。

所选的教学课题应该是能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和收集、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案例,3、能明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所选的教学内容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列举验证、提供示范、呈现过程、展示事例、归纳总结等作用,进而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于教学设计,在标准中,教学设计被定义为:

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特征:

教学设计的方法是:

应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探索教与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

对内容、媒体、策略、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

将教育教学原理与理论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1、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当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各环节的安排需要围绕目标来进行,学习目标也是评价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

根据我国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编写需要考虑三个维度: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从过去的重视知识到重视能力,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从重视认知到重视情感。

在目标编制过程中,我们应当尽量考虑这三个维度。

描写行为目标的参考动词,2、学习者分析,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学习者常常会在认知风格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越来越强,并逐渐达到稳定,如果在低年级阶段就要求学习者具备较高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水平,不仅违背了人的正常认知发展规律,同时也容易使学习者对学习产生畏惧。

3、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操练法、实验法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

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

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的策略)。

每一种方法策略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合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选择,另外,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要求,往往不是靠单一的方法策略所能完成,而是要通过多种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一节理化课在开始阶段往往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接着运用演示软件突破重点难点,然后用操练法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常把“多种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称之为教学模式,可见,教学模式属于方法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方法策略;一般的方法策略是指单一的方法、单一的策略,教学模式则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4、学习情境分析,学习情境设计的目的是要通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尽可能吻合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学习主题上来。

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

播放一段视频录像、朗诵一首诗歌、放送一段乐曲、讲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举一个典型的案例、演示专门制作的课件、设计一场活泼有趣的角色扮演。

当然,所有这些活动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必需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否则达不到创设情境的目的。

5、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媒体与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需要充分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媒体资源的使用不应简单地追求形式,而要关注其对教学效果的优化。

6、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学习效果,不应仅仅看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还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但又要避免滑向只重视过程而忽视结果的另一个极端。

目前,运用学习档案袋来支持学习评价的方式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

评价案例,信息化教学评价,(三)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概念:

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人力和物质条件,由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两大部分组成。

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1、教学资源的组成,2、教学媒体的分类,

(1)非投影视觉媒体:

印刷材料、静止图画、图示材料、实物教具和模型。

(2)投影视觉媒体:

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3)听觉媒体:

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4)视听觉媒体:

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象机(VCD、DV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5)综合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媒体选择,3、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辩;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等)。

前半句是媒体的使用目标;后半句是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媒体选择方法,4、教学媒体使用的方式,A.设疑演示讲解;B.设疑演示讨论;C.讲解演示概括;D.讲解演示举例(或学生讨论);E.演示提问讲解;F.演示讨论总结;边演示、边讲解;边演示、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等;.自定义。

5、教学媒体出示的最佳时机A.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化时;B.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互相转换时;C.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奋转化时;D.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平静向活跃转化时;E.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向理性升华时;F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学习目标时;G.鼓励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时;H.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时;I.满足学生表现成功的欲望时。

6、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原则、方法,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对象依据教学条件,

(2)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2)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优化组合原则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况的“超级媒体”。

实际应用中采取各种教学媒体有机组合来杨长避短、优势互补,从而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

但是媒体的组合要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叠加。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在确定知识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

选择媒体类型;确定媒体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