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40877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下科学笔记文档格式.docx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信息。

三、放大镜的特点

1、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2、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它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的,放大倍数就越大。

3、为什么一些器具也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因为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的镜片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4、人们为什么把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因为它的镜片中央凸起,且又是透明的

四、13世纪,英国的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培根设计并制造了增进视力的眼镜。

第二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苍蝇的复眼:

有几千个小眼组成,观察范围广,易于发现周围的敌害;

2、昆虫的触角:

是他们的“鼻子”,可以分辨各种气味,是嗅觉器官;

3、蟋蟀的“耳朵”在头上吗?

不是,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可以迅速感知来自周围的动静。

4、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5、苍蝇落在竖直的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爬行,主要和他的脚的构造有关。

二、蚜虫的天敌——草蛉(草蛉是怎样消灭蚜虫的?

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

是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显微镜观察了毛细血管的血液流动,水中的微生物等。

4、显微镜的发展经历了金属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到200万倍。

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三维的原子结构图。

(P11)

第五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一)

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了一块木片的结构,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P12)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⑴取标本的方法:

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掰下其中一块;

然后再内表皮上用小刀轻轻划“#”字;

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教材P13最上方图}⑵制作装片的方法:

Ⅰ、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上一滴清水;

Ⅱ、用镊子把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Ⅲ、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注意不要有气泡);

Ⅳ、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Ⅴ、然后将做好的洋葱表皮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如不用显微镜显微观察,到第Ⅳ步即可完成】

3、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概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4、动手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洋葱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

}(P14)

第六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

(二)

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的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

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4、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5、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许多物质,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

6、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不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7、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专门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8、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1、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

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2、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原生动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3、在池塘的水里可能生活的微生物有草履虫、钟形虫、喇叭虫、变形虫、毛口虫、单胞藻、眼虫、唇滴虫、衣藻、团藻、硅藻、鼓藻等等。

4、怎样判断是不是生物?

是否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

是否吃食物或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是否需要呼吸;

是否排泄废物;

是否对外界的刺激有应激表现,是否有生殖现象等等。

第八课微小世界和我们

1、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发明之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

(P19)

2、流程图表示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

放大几倍到几十倍放大几百倍、可观察放大几百万倍、可观察分辨率为百分之几

小昆虫→→可观察到物质晶体→到生物的细胞、微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纳米,可以直接

生物较小器官组织物、少数的细菌极小颗粒——原子操纵原子或分子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3、人类在利用微生物以及生物方面取得的成果:

医药方面:

利用显微镜发现了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等,搞清了人的传染病是由微生物造成和传播的,于是就发明了各种灭菌消毒法,制造了许多药物来杀灭细菌和病毒,保护我们的健康。

食品方面:

人们发现有的微生物对人有益,利用它们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如酿酒、制作酱油,醋、豆酱、豆腐乳、泡菜、制酸奶、面包、馒头、腊肉等,都要依靠微生物。

农业方面:

杂交水稻的培育,需要用显微镜进行配花粉

土壤改良:

利用微生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净化土壤。

克隆技术:

可以按照人的要求培育所需的生物,还可培育出人的器官。

污水和垃圾处理:

需要用微生物分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除去垃圾中的臭味等

第一单元资料库

1、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我们的皮肤,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量超过10万个。

2、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单,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钟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

3、动物的卵,例如鸡蛋,就是一个细胞。

4、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5、血液中的红细胞好像运输兵,负责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6、白细胞还能和病毒、细菌作战,保卫我们的健康。

7、草履虫虽然只有一个细胞,但这个细胞却能完成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动。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拉长,接着从中部分裂成两部分,最后每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草履虫。

8、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也是一变二、二变四、环境恶劣时,外部形成胞壳,进行休眠。

 

《科学》六年级下册笔记内容2011-3-16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3、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物质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4、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P27)

第二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混合沙子和豆子,豆子还是豆子,沙子还是沙子,它们没有发生变化。

(P28)

2、加热白糖,白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可以闻到焦糊味。

分析白糖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白糖由固体状态熔化变成了液体状态,它仍是白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是物理变化;

接着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至全部炭化,有焦糊味,这时已经不再是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3、蜡烛在燃烧时的变化:

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油是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4、定义:

(P29)

物理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第三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一、会变味的米饭

1、在咀嚼米饭时,为什么会有甜味?

因为米饭里有淀粉,咀嚼时在口腔里的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发生变化,变成了麦芽糖。

所以我们感到了甜味。

淀粉变成了麦芽糖是化学变化

二、米饭、淀粉和碘酒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为什么会变成蓝色?

它还是淀粉吗?

米饭、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淀粉的新物质。

三、寻找淀粉的踪迹

3、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的颜色变化,我们可以检验那些食物中含有淀粉。

(或问:

我们可以怎样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答:

将碘酒滴在要检验的食物上,如果发现颜色变蓝,就可以认为此种食物含有淀粉。

4、富含淀粉的食物有:

米、面、薯类;

含淀粉较少的食物是:

青菜类蔬菜、水果、

四、制作神秘的信件

1、调制淀粉溶液:

用温水将淀粉溶解,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取澄清的淀粉溶液;

2、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晾干。

3、显影:

用药棉蘸碘酒溶液在信件纸上涂搽,用淀粉液写的字就显现出来。

第四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小苏打的的特点:

白色颗粒晶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白醋的特点:

无色透明的液体,闻着有酸味。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要求、过程及注意点:

①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汤匙醋,然后倒入一汤匙小苏打,

②在杯子口上盖上一块玻璃片,【立即盖上,不要让产生的气体散失】

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马上产生反应,平静的液体产生大量的气泡,等小苏打在液体中完全消失后,气体气泡也观察不到了。

④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温度要低;

⑤将玻璃片从玻璃杯口平移开,把点燃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当中,火柴马上就熄灭了;

(或者:

将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熄灭)。

【注意不要把玻璃杯中的液体倒出来】

三、产生了什么气体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这样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P33)

2、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和醋酸钠,这个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3、二氧化碳气体能使让少的火焰熄灭。

二氧化碳也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4、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产生了光和热,变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

第五课铁生锈了

一、观察铁锈

1、铁锈和铁皮铁片有什么不同?

从外观和实验验证两个方面来说明铁锈和铁片是不同的物质:

(记录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