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百校届高三大联考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百校届高三大联考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百校届高三大联考历史精校word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建构的新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
D.郡国并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说明确立新的制度是大势所趋,这种新制度应当是不再依靠血缘关系、不再赋予地方较大的权力,因此建构的新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
故答案为C项。
根据“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说明宗法制已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排除A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是血缘纽带的松弛导致分封制难以维持下去,排除B项;
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2.“爱臣太亲,必危其身;
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能独断者,故可以王天下
D.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维护君主至尊地位的理论,属于法家思想。
C项强调君主权力的思想与该观点同属于一个学派。
A项“兼爱”主张属于墨家思想,B项“民贵君轻”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D项的“顺应自然”的主张属于道家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法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主张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韩非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
法家思想后来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期的李悝、吴起、商鞅等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3.邓嗣禹指出,中国古代某选官制度“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以下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孝廉是做官的主要途径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人仕
D.保证公正选拔优秀人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可知这种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B项。
在察举制实行时期,孝廉是做官的主要途径,排除A项;
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入仕,排除C项;
D项说法绝对,排除。
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晚唐诗人韩屋用生动的诗句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描述了该书法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
以下作品中与该书法作品书体一致的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怀素《自叙帖》
C.颜真卿《祭侄文稿》
D.柳公权《玄秘塔碑》
【解析】题干中的诗歌和材料中的“描述了该书法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应当是对草书作品龙飞凤舞、肆意酣畅的形象描绘。
怀素《自叙帖》属于草书作品,故答案为B项。
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属于行书作品,柳公权《玄秘塔碑》属于楷书作品,排除ACD项。
5.明清江南市镇,直到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
据明清江南地方志(府志、县志)解释。
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商贾所集谓之“镇”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
据此可知
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经商促进城郊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增加社会财富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商贾所集谓之‘镇’,贸易之所曰‘市’”,说明市镇的产生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和对外贸易在市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排除CD项。
6.有人将右侧漫画中跑路者的现实活动归纳为:
溜之大吉→反咬一口→为人打工。
与该漫画相关的列强侵略事件导致
A.台湾被割占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B.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上海等地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
D.列强竞相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期间改变对义和团的招抚政策,下令剿杀义和团。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项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C项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结果,D项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漫画类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主要考查信息解读、分析理解、比较辨别、归纳推理等能力。
准确判定主题喻意,是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读懂历史漫画的内涵,清晰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2)深刻领会其通过造型夸张手段和丰富想象力反映出的事件内在本质特征。
漫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其寓意深邃、针砭时弊、催人思考而成为近年历史和文科综合试题的取材内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7.兰陵忧患生在《京华百二竹枝词》中云:
“坤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
”注文有云:
“庚子岁(1900年)以缠足致累,尚在目前,事过辄忘,积习中人,一深至此。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政局变化推动了习俗变迁
B.庚子国变后,放足风气大开
C.民族工业发展要求废止缠足
D.缠足陋习深重,废止过程艰难
【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但从材料中的“庚子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和“积习中人,一深至此”来看,缠足陋习深重,废止过程艰难。
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改变缠足陋习的艰难,排除;
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反映废止缠足非常艰难,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在废止缠足过程中的作用,排除C项。
8.毛泽东指出:
“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绝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这一理论成果
A.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B.首次明确了中国社会性质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中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
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因此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成果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排除A项;
B项“首次”说法错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明确,排除;
材料阐述的是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排除D项。
9.下图是登载于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标题为《赣匪弃巢西窜》。
文中有报道称:
“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雩(于)都、瑞金老巢西窜(二十二日专电)。
”这则新闻可以间接佐证
A.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B.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开始
C.北伐胜利进军,军阀实力受损
D.太原会战失利,正面战场受挫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雩(于)都、瑞金老巢西窜”来看,材料反映的应当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
故答案为A项。
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排除B项;
北伐胜利进军的是国民革命军,不是“朱毛彭”率领的队伍,排除C项;
太原会战是国民政府军与日军的一次大会战,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
10.解读地图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形势图,下列有关这次战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C.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
D.是相持阶段对全局胜败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
【解析】材料表明这场战役发生在上海,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是中日军队之间的战役,因此这场战役应当是1937年8月—11月的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第一场大型会战。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排除B项;
淞沪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而不是相持阶段的大会战,排除D项。
11.20世纪50年代,对于即将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积极准备了方案,并将参加会议的国家除中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分为下面表中几种类型。
在这次国际会议上新中国
类型
部分代表国家
“和平中立”国家
印度、缅甸、印尼、阿富汗
接近“和平中立”的国家
埃及、苏丹、尼泊尔、叙利亚
接近“反对和平中立”的国家
日本、泰国、菲律宾、土耳其
A.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首次步人世界外交舞台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积极奉行非集团的政策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根据表格反映的是亚非国家参加的一次会议来看,这次会议应当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
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排除B项;
D项是万隆会议没有涉及的内容,排除。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是二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认为亚非各国的命运,应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来掌握,呼吁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
周恩来总理“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1980年,中国改革先锋步鑫生出任浙江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一砍“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在车间实行“联产计酬制”;
二砍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请假不发工资;
三砍“铁饭碗”制度等。
以下有关步鑫生对工厂改革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针对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D.成为企业成功进行改革的模范
【解析】步鑫生对工厂的改革措施,包括砍掉“大锅饭”的分配制度、不合理的劳保福利制度和“铁饭碗”制度,均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采取的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排除A项;
当时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尚未确立,排除B项;
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3.据希罗多德记载:
“克里斯提尼改革后,雅典人在私生活上使用他们村社的名字作为姓氏,并且,人们使用他们的村社作为自己的一次称号,在这以前,用的是父名。
”出现此现象是因为克里斯提尼改革
A.使雅典公民权得到扩大
B.缓解平民和贵族的矛盾
C.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