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教案Word格式.docx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教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教)
小组汇报,全班总结。
三、稳固练习
(1)长方形面积肯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
为什么?
|
(2)这节课我们用图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
用x、y表示面积为24cm2的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长,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1.观看表格,依据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这8个长方形。
2.把图中的点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起来。
3.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
有什么规律?
长扩大,宽缩小,相对应的长和宽的乘积是24。
(二)沟通订正:
1.更正
学完后,在小组内进展沟通。
(有错的在小组中说错的缘由,不会的优生讲解。
2.争论
集体订正。
(学困生先说,优生订正,学困生再说)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回忆本节课,你有什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把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试验、观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分析、综合、猜想,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推断、推理来猎取新学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学问是“相互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擅长猜想的习惯,在探究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亲密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点:
把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
沙子、水、杯子;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五一节放假期间,教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好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
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教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
我选择底面的;
我选择高是的;
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冰淇淋是个什么外形?
(圆锥体)
你会求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信任这个问题就很简单解答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圆锥的体积。
并板书课题:
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那么你能想方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测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局部水的体积。
假如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做出最终的评价;
生:
教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讨论,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依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议。
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方:
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进展评价。
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方法?
我们组认为:
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假如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简单进展讨论。
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亲密,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看比拟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展观看争论。
2、各小组进展沟通,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沟通消失以下几种状况:
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
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
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
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
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状况都进展讨论?
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简单操作且能代表全部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
(小组争论)
4、小组沟通,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展探究的理由。
我们大家全都认为应当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
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
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想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
究竟谁的意见正确呢?
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测,不过在试验前先阅读试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
开头吧!
要求:
试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试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
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展试验操作、小组沟通)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试验的?
通过做试验,你们发觉它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特别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生略
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
(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你能依据刚刚我们的试验和课件演示的状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
(小组争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
圆柱体积÷
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
3即V圆锥=1/3sh
同学们刚刚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
(噢!
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
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
1、根本练习
(1)推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的圆锥,削去的局部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
(单位:
厘米)
s=25.12h=2.5
r=4,h=6
2、变形练习
出示学校沙堆:
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
底面半径:
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
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依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V锥=1/3Sh
(3)、预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练习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
假如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整理归纳,回忆体验
(通过小结展现学生共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3-26的内容,P24“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的第1、2题。
1、熟悉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把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依据试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肯定的空间想象力量。
3、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望。
把握圆锥的特征。
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预备:
每人一个圆锥,师预备一个大的圆锥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圆柱的特征是什么?
二、新课
1、圆锥的熟悉(直观感受观看争论汇报)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看和摆布后,指定几名学生说出自己观看的结果,从而使学生熟悉到圆锥有一个曲面,一个顶点和一个面是圆的,等等。
(2)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在图上标出顶点,底面及其圆心O)
(3)圆锥有一个曲面,圆锥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
(在图上标出侧面)
(4)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
从圆锥的顶点究竟面圆心的距离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线都不是圆锥的高,由于圆锥只有一个顶点,所以圆锥只有一条高)
2、小结
圆锥的特征(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强调底面和高的特点,使学生弄清圆锥的特征是:
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3、测量圆锥的高(组织学生分组进展测量)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4、教学圆锥侧面的绽开图
(1)学生猜测圆锥的侧面绽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试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绽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课堂练习
1、做第24页“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拿出课前预备好的模型纸样,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教师行间巡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准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自由地观看,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四周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补充习题
1出示一组图形,识别指出哪些是圆锥。
2出示一组图形,指出哪个是圆锥的高。
3出示一组组合图形,指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四、总结
关于圆锥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能向同学介绍你手中的圆锥吗?
教学反思:
观看、感知中熟悉并把握圆锥的特点,经受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的过程,加深了对圆锥高的熟悉。
在旋转,比照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加深对圆锥特点的熟悉,进展学生的思维。
六年级数学下教案4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较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较方法、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较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推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矫捷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领悟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糊口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可以或许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学问解决比拟简洁的现实问题;
能依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