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06862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电子教案Word下载.docx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概念及内涵。

【问题导入】

1、你们理解的课程是怎样的?

(或以你的经验谈谈:

什么是课程?

2、你们现在学习的课程有哪些表现?

【知识要点】

(一)课程的概念

理解几种常见的课程定义:

1、课程是一系列的学科;

2、课程是教材;

3、课程是教学计划;

4、课程是学习计划;

5、课程是在学校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6、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所经历和获得的经验;

7、课程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8、课程是学习的进程;

【思考讨论】

以上课程的各种定义关注点是什么?

对我们理解的课程有什么启示?

(二)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指在学校教师的直接和间接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总体。

它不仅包括教育机构中课程表上所列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有计划组织的和学生自动自发的所有活动。

课程深刻而丰富的内涵表明了怎么样的一种课程观?

【归纳小结】

课程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表明了教育工作者已经冲出狭隘的课程观,正在建立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观。

1、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单是知识能力训练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其他课外活动和自发活动的教育;

3、学习不是使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学科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通过讲授,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一)了解我国当代幼教专家对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

1、卢乐山:

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园整体教育或某一科目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等”;

2、王月媛: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中幼儿的全部活动或经验”;

3、冯晓霞: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

4、李季湄: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与教师指导下,为达到幼儿教育目标而进行的各种有程序的学习活动”;

5、虞永平: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6、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上述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定义有什么不同?

体现了哪些倾向?

学科倾向;

活动倾向;

经验倾向;

计划倾向;

目标倾向;

【解读材料分析观点】

 1、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有关课程本质的观点当中,“学科教材说”、“目标说”以及“计划说”,要么是其教育价值取向不适合幼儿园,要么是过于注重课程的外在部分或局部,已经淡出了课程研究者的视线。

而“经验说”则随着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潮的兴起,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占据支配地位。

但是将课程理解为学习经验,由于学习经验的主观性,造成教师不容易把握,教师比较容易驾驭的是学科教材。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可以跳出传统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在学习经验和学科教材的结合点——活动上来思考课程。

  用活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有其优越之处:

一方面,活动具有主体性和对象性,作为活动的两大要素——对象和主体并存在活动当中。

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将课程理解为“活动”,有利于研究者和教师同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学习的对象和学习的主体。

此外,活动自身有一定的存在的形式,教师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

同时由于课程具有双重转换性,外在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方式可以通过学习者的活动内化为主观的学习经验,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也可以外化为态度、技能、动作方式等,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完善、重组和改造。

因此课程工作者可以通过活动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水平,也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提供活动材料来干预儿童的活动,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经验。

另一方面,活动一词更能够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因而更适合用来解释幼儿园课程。

  2、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

学习经验前边加上“有益的”是为了突出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性,以克服用活动来定义幼儿园课程可能带来的偏颇——过于注重活动的外在形式和过程,而忽视甚至忘却活动的目的,视活动本身为目的,为了活动而活动。

  当然,活动过程必然伴随着某种结果。

幼儿在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活动对象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一定印象,留下一些关于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记忆,但这些内容并不一定与教育期望相一致,也就是说,有些活动的结果并不是教育者想要的。

因此,把幼儿园课程定义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可以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的目的,使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和谐地统一起来。

  3、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是“上课”或者所上各门课的叠加。

凡是作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而被运用,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游戏还是生活活动,都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课程的下位概念,幼儿园课程也有其属概念所具有的一般形态,也遵循属概念的一般分类标准。

但是在现实当中,幼儿园课程分类方法和课程类型有其特殊性。

比如一些国际知名的幼儿园课程方案,是按照其创立者的名字或者所依据的儿童发展理论创始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和“皮亚杰早期教育方案”等。

也有一些幼儿园课程是根据某种价值追求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的某种特色来命名的,如“学会学习课程”、“生存课程”、“素质教育课程”、“游戏课程”等。

这些幼儿园课程从教育理念到实施方法各有特色,但同属于课程形态,只是在课程结构上有所不同。

【小组讨论】

1、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2、幼儿园课程与课程的关系?

3、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4、从幼儿园课程的定义中,体现了怎样的课程观?

讨论要求:

8-10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选择以上任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做总结发言。

【总结归纳】

1、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保证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即幼儿园课程是指幼儿一日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课程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包含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从属于课程范畴,是课程的下位概念。

幼儿园课程分类方法和课程类型有其特殊性。

但同属于课程形态,只是课程结构呈现形式不同。

(1)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开展和幼儿参加的所有活动,包括各项教育活动(如:

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节日娱乐活动等)。

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具体途径。

(2)幼儿园教学活动存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幼儿园课程不仅指“教育教学活动”,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

不仅是“显性课程”,还包含“隐性课程”;

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基础。

4、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全部活动。

它反映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观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其内涵深刻而丰富:

(1)它不仅指“专门组织的活动”,还包含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

(2)它不仅是"

显性课程"

还包含"

隐性课程"

(3)它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包含“非正规课程”;

三、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案例呈现】

神奇的蛋壳(科学领域,大班)

设计意图:

本设计试图借助蛋壳这样一个孩子们熟悉的物品作为媒介,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活动结果的获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探索的方法,并享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对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出现的不同现象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兴趣。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3简单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勘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蛋壳(分成两半)、铅笔、水、吸管、透明胶带纸、纸条(三条,长短相同)、河流模型(可固定纸条)、小积木若干。

2.教师操作材料:

桌面教具一套、记录表、投影仪,有关桥梁、隧道、圆屋顶等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导幼儿操作感知。

(1)故事《小鸡出壳》引出问题:

小鸡是怎么啄破蛋壳的?

(2)启发幼儿用铅笔尖代替小鸡的尖嘴巴,来模拟小鸡用尖嘴啄蛋壳的过程;

发现力作用于蛋壳的凹面时,蛋壳很容易被啄破的现象。

(3)师:

试试用笔尖啄蛋壳的另外一面,看看会怎么样?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验证相同力分别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2.实验:

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1)将水分别滴落在蛋壳的凹面和凸面,引导幼儿观察两种不同的现象,初步感知力的分散现象。

(2)幼儿操作:

将水滴落在蛋壳的凸面,再次感受力的分散现象。

(3)教师出示图l,作简单小结:

我们作用于蛋壳上的力就像水珠一样,滴在凹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凝聚在一起,作用力大;

滴在凸面上,力就像水珠一样流到四周,被分散,作用力就变小。

3.知识迁移,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师: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像“︿”的物体?

(2)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幼儿介绍有关拱桥、圆屋顶、隧道等的图片,了解薄壳结构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4.幼儿继续探索,并学习用简单统计魄方法记录探索的结果。

(1)给幼儿一个河流模型和三张纸条,启发幼儿尝试建造不同弧度的拱桥,用小积木代替拱桥所受的力来进行测量,并记录观察的结果。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记录。

)例:

(图表)

(2)帮助幼儿比较分析几种桥的受力程度,让幼儿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你觉得什么样的拱桥才是又好看又好用的呢?

帮助幼儿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5.延伸扩展:

激发幼儿不断探索的欲望。

(1)启发提问:

古人利用蛋壳的这种原理建造了许多的拱桥,有的到今天还在使用,都好几百年了。

你能用蛋壳的这种原理来建造什么样的建筑呢?

(2)请幼儿用笔画出自己设计的作品,并相互交流。

(此部分可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现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建造的,如斜拉索大桥、高架桥、立交桥、铁路公路两用桥等,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

活动评价:

大班幼儿已有较强烈的寻求问题答案的意愿,但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会受到挑战。

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就要寻找合适的媒介物来成为连接幼儿原有水平与潜在能力之间的桥梁。

在该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了蛋壳这样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利用蛋壳凸面受力和拱桥桥面受力原理相同的特点,让幼儿把在蛋壳受力实验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地迁移到拱桥上去,从而弄清拱桥受力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