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52620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生物圈的稳态人教版知识精讲Word文件下载.docx

内在原因:

a.能量角度

b.物质方面:

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存在的物质基础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构成了物质循环的回路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植物加强光合作用,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一种生物绝灭后,生物圈中起相同作用的其他生物就会取代它的位置

植食性动物数量增加时,有关植物种群和天敌种群的数量也随之变化

稳态特点: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

生物圈自我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

(三)生物圈的保护

全球性环境问题:

原因:

人类向生物圈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急剧增加

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

生物圈的稳态受到破坏

现象:

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等

影响:

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酸雨:

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SO2来源:

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危害:

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等

硫循环:

a.大气SO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成H2SO4

b.硫酸盐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

c.动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能将硫元素释放到土壤或大气中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a.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b.地球和生物圈的危机,实际上就是人类的危机

c.保护生物圈的稳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措施:

能源方面:

一方面要节约能源,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

另一方面,要努力开发新的能源

物质生产:

努力建立无废料生产体系

转变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生产模式

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生产模式

建立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

野生生物资源:

应当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保护

对濒危物种,禁止采伐或捕杀,人工繁育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会朝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

(1)生态系统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能力

(3)恢复力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内容:

抵抗力稳定性:

成因:

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影响因素:

特点: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稳定性就会被破坏

例如:

生态系统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

两者的相互关系: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关系。

如:

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高,恢复力稳定性低

草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

3.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

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种植防护林、避免过量砍伐、控制污染排放

生态农业:

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优点:

(1)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

(2)能量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使能量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

(3)能够减少化肥的施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典型例题】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平衡之间有何区别?

答: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的一种能力或特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概念是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期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于相等,即系统中的生产过程与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因此,这时生态系统的外貌、结构、动植物组成等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这种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但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

2.硫循环与碳、氮循环有何异同?

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如下表:

名师点拨:

3.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

答案B:

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4.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CO2释放氧气;

水中动物的呼吸则消耗水中的O2,呼出CO2;

这样在水中的O2和CO2基本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如果水生植物大量死亡(不能产生O2),而其他动物及大量增加的微生物却不断地消耗O2,故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O2。

5.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稳态、

答案D:

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提供物质,而且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大气中CO2增加→植物光合作用加强→CO2的吸收加强。

可见,CO2增加未必导致温室效应,只有当CO2释放量骤增超过了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时才会导致温室效应。

6.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住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

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

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气孔密度(个/mm2)

每个气孔面积(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

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

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

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对题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可以看出,植物的平均受害面积与气孔密度成反比,与每个气孔的面积成正比。

选作行道树的植物应有较多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SO2,减轻污染,而自身又不易受伤害,在三种植物中甲植物最理想。

实验设计时,应根据实验目的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来作出假设。

参照题中图示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和试剂设计实验步骤。

设计时注意遵循对照、等量、单因子变量等原则。

按照题目的要求对实验结果从三个方面进行推导分析。

本题正确答案是

(1)正相关反相关甲

(2)③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

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

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生物群落的特点有()

①有一定的分层结构

②植物之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③有相当数量的植物种类

④最底层是草本植物

⑤高层是木本植物

A.①④⑤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

2.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A.个体最大的种群B.个体最小的种群

C.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D.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

3.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

资源的限制使种内竞争增加()

A.CD段(增长速度慢)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D.FG段(速度逐渐变慢)

4.某鼠种群被高速公路分隔成A、B两个种群,A区因建化工厂而环境巨变,污水横流;

B区地势较高无变化,经数十年后,种群A的进化速率很可能是()

A.比B慢B.比B快

C.与B相同D.开始比B慢后来比B快

5.如果在一个种群中,某一性状出现的频率增高,从根本上说,很可能是()

A.该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部生物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该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显性的

6.倒置的生物种群数量金字塔适于描述()

①放牧牛羊的草原②放牧家鱼的池塘

③松毛虫成灾的松树④鼠害泛滥的草地

⑤蚜虫聚集的果树

A.①②③B.④⑤C.①③④D.③⑤

7.有一阴湿山洼的草丛中,有堆长满苔藓的腐本,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

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

A.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