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最新整理汇编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
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
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3、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代表人物:
朱熹、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
能。
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家孟禄。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杨贤江。
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
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
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四、学校教育的产生:
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2500年左右的埃及称“苏美尔学校”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痒序周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制度也日趋完善,那时的学校分为国学(大学、小学)和乡学(塾、痒、序、校)两类.
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A,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B,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累积,为学校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C,文化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教育的非独立性、原始性、平等性、普及型。
2、古代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商代,开始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职业。
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合成“七艺”。
在西方的僧侣教育,骑士教育,世俗教育等教育知识中,神学仍是主修课程.
古代教育的特点:
①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④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
⑤教育方法崇山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⑥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⑦形成个别施教的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3、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现代社会教育,其特点为:
A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B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C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外在动力)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如何培育人的学问。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教育学萌芽阶段:
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的<
政治学>
.昆体良的<
雄辩术原理>
.中国古代的<
论语>
<
孟子>
朱熹的<
四书集注>
韩愈的<
师说>
.其中<
学记>
是我国史上最好的一部教育专著,成书于战国末期.其二,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名著<
论演说家的教育>
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相观而善,长善救施,禁于未发’等是学记中千古传颂的教育格言.
2、学科独立和初步发展时期(17-19世纪):
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发表了<
论科学的价值>
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下来。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大体上确立了近代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的轮廓,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
1762年,法国思想家卢梭《爱弥儿》。
1803年《康德论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1861年斯宾塞《教育论》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⑴实验教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出现了“新教育”思潮,在美国出现了“进步教育运动”。
其共同特点是反对传统的以传递知识为教学中心的倾向,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代表人物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实验教育纲要1914》和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
⑵文化教育学:
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
⑶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克伯屈
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⑸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和金蒂
⑹结构主义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
⑺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
⑻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
⑼一般发展理论:
赞可夫
1806年,赫尔巴特发表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时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必考)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通常被视为“传统教育”的代表。
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科学路径的多样性;
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四、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不断拓展。
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拓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第三节教师与教育学
一、教育学的价值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
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
教育学作用:
A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B通过获取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C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D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E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
F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二、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一)沉淀扎实的教育理论;
(二)运用教育学理论与实践
第2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1节人的发展概述
1、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的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A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自由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有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
孟子“万物皆备于心”“人的心中自有浩然之气”、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
B外烁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中国古代的荀子、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华生
C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
1、遗传决定论: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
遗传论创始人高尔登《遗传的天才》“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性三品”
2、环境决定论: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受外界影响的结果,确信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其后天的生活经历和环境影响起着决定的作用,又称“养育论”。
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洛克的“教育万能论”《教育漫话》“白板说”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肯定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而且认为两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可相互替代。
施太伦、吴伟士。
第2节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
3学校教育是一致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
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
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同时学校教育可以抓住学生教育的最佳时期
(2)辩证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
第三节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二、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就是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