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2896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

(一)初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课件出示古诗

3、齐读

(二)理解诗句

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

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毕竟、四时)相机理解前两句诗的大意

3、理解后两句诗的大意。

出示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说出荷叶绿得充满生机,绿的无边无际。

荷花格外红艳,红得另有一种模样)

小结:

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4、齐读古诗课件出示

三、体会诗情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讨论)

2、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导说出作者是通过对西湖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3、齐诵古诗。

(创设情境:

同学们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

四、拓展学习

1、回顾古诗。

相机板书:

送别诗西湖荷花

2、小组为单位。

上网查阅,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师生互动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一首新的古诗,还利用网络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多发现,多查找,吸收更多的知识,来促进我们的学习。

最后让我们再把这首古诗美美的吟诵一番吧。

第二课时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一、复习检查

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

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

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

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

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

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

如: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

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

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重点指导“窗、柳”。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学课题

15古诗二首

学案编写者

教学课时

2

学案使用者

第周星期用

教学

目标

课(章节)教学

1.会认12个生字,会8个生字。

2.借助插图,联系生活,激活想象感受诗意,领悟诗情,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歌所描述的情景。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背诵表达出来。

3.初步领悟诗歌中比喻、夸张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诗意,领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感受诗意,领悟诗情。

教学准备与手段

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时间

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

共性意见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个人情感体验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4.写字指导。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二)朗读感悟

读杜甫的《绝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丽,景色迷人。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组成的春景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

(三)积累运用

1.读下面两首古诗,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

2.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实践活动

课外选一首古诗,自己读读背背。

在班里开一次“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外学到的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

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

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

能具体些吗?

(指导:

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

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习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

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

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

)解诗题: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

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

出示全诗。

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

(你怎么知道的?

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习惯。

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

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习古诗的最低要求。

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习古诗的信心。

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

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

”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

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

()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

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

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

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

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

(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

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

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

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

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

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

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

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

出示:

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

谁说一说。

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

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

(赞美、喜爱,愉快)

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

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

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

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

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

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

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现代人去学习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

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

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