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教案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B、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
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
隋与陈对峙!
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
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
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
”可从课文中找,也可
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
(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
①经济原因:
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
②政治原因:
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的过程
605年至610年,征发几百万民工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
至余杭,全长2000多千米。
(3)让学生看课本P3的《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强调记忆大运河的
中心、南北端点、四段的名称。
师)同学们看“隋朝大运河”这幅图,北南各起点是哪个城市?
生:
中心是洛阳;
北抵涿郡(在今北京),南达余杭(在今杭州)。
师:
大运河是在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利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邗
沟是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那它
分为哪四段呢?
生:
从北往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连接哪五河呢?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大运河从北到南全长两千多公里,因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同学们想
一想为什么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呢?
思考并回答
前面说到了隋文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到了隋炀帝即位他就利用已有
的经济基础征发了几百万人(前面也说到了隋炀帝是在已有的天然河
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开通的。
2.提出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一:
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问题二: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议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和个人发
言。
教师在引导时可提示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
一是
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
教师归纳:
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
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为开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隋朝的社会矛盾。
的社会。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科举制的诞生
曹魏后期,九品中正制开始发生变化,它很快就被势力雄厚的门阀世族所把持。
这些豪门大族世代为宦,把持了所有的高官显职,九品中正制,也就把门第出
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
之初,还是沿袭了前朝的选官制度,但两年之后,隋文帝就下诏予以废除。
2.科举制诞生的过程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推举人才,
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
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教师讲解:
科举制的创立,重才学而轻门第,从而扩大了招揽人才
的门路,使一批中小地主士人德以参加统治,适应了庶族(寒门)地主在政治上的要求.它有利于选拔封建统治人才,提高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
(四)隋朝的灭亡
1.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
民起义的爆发。
归纳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游江南;
②营建一系大工程:
营建东洛阳、开凿大运河;
③屡次战争:
三次征辽东。
(逼民反)
2.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3.思考隋朝灭亡的原因与教训。
三、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
板书设计
1.隋的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2.开通大运河
隋炀帝派人开凿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4.隋朝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
—、复习提问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
教师叙述:
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2)女皇帝武则天
1.唐太宗的儿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掌权,高宗死后,武则天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则天统治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还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
3.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这样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讨论:
你怎样评价武则天这个人物?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姚崇、宋璟为相。
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繁荣发展,唐朝进人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3.学生讨论归纳:
唐玄宗和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1政治上(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任用贤能(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
整顿地方吏治;
崇尚节俭。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盛世”。
2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著名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师小结: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唐朝前期处于繁荣阶段,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时期。
唐太宗统治时期,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臣,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批评和意见,从而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之后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继承了唐太宗时期的一些政策,下令奖励农桑,发展农业生产。
还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武则天的统治,上承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下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1.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大宗。
(3)“贞观之治”。
唐太宗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
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减轻劳役,鼓励发展农业;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西域统治。
2.女皇帝武则天
3.开元盛世唐朝的鼎盛时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前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技术的提髙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
与唐朝的关系;
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
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
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教学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
唐诗。
教学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但是它们的结构原理和先进性,学生不易理解,难以形成准确的概念。
从唐太宗的“自古皆
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能够认识到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
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