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401139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市地铁一期工程210标段中华广场站监控量测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⑷地下管线

中华广场站地下管线较多,主要为沿华南广场环岛及山东路分布雨水管、电力管、电信管、引用水管,对车站影响较大的管线为沿山东路方向的DN600、DN400的污水管,垂直车站方向的1200×

1600(管底埋深2.85m)的砖砌污水箱涵。

车站主体施工时对平行车站方向的管线改移出车站开挖范围之外,垂直车站方向的管线悬吊处理。

附属结构尽量躲避管线设置,出入口通道横穿道路环岛段采用暗挖法施工。

主体结构共拆改、保护管线27根,其中电信管9根、路灯3根、有线电视2根、污水10根、给水管1根、供电管2根。

附属结构施工时共拆改、保护管线5根,其中电信管2根、给水管2根、有线电视1根。

⑸车站结构及尺寸

本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车站中心里程覆土厚度约3.89m。

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车站总长167.4m,标准段宽18.5m。

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和2个风道。

二、编制依据

2.1招标文件及图纸

(1)大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大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大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1﹕500电子地形图;

(4)大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1﹕500地下管线图;

(5)大连市地铁1号线【泉水路车站】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6)大连市地铁1号线【中华广场站】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7)大连市地铁1号线第二标段【泉水路-中华广场区间】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8)大连市地铁1号线【中华广场站至千山路区间】施工项目招标文件;

(9)大连市地铁1号线【泉水路车站】总平面图。

2.2采用标准及规范

(1)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范(GBL404-87);

(2)地下铁道设计规范(GB50157-9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

(5)《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3编制说明

2.3.1编制原则

在深刻理解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和重点的基础上,以“精准监测,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方针,按照“技术领先、监测指导、动态施工、组织合理、措施得力”的指导思想,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先进的监测仪器和安全可靠的施工监测技术方案,配备高素质的监测队伍,保质保量的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确保施工工程及地面所有设施的绝对安全和正常使用。

遵循的具体原则如下:

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目标。

根据监测对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实际工作状态。

采用先进、可靠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设计先进的监测系统。

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利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在满足确保工程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编制监测方案。

2.3.2检测技术编制内容

本监测设计范围包括泉水站(CK5+647.755~CK5+820.155)施工、中华广场站(CK6+521.501~CK6+688.901)施工、全水路站~中华广场站区间隧道工程(CK5+820.155~CK6+521.501,右线全长701.346m,左线长700.986m),中华广场站~高新区站区间隧道工程(CK6+688901~CK7+786.839,右线长1097.938m,左线长1100.418m)的施工监测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施工场地的地标建筑物现场调查;

施工场地的地下管线状况调查;

泉水路站暗挖施工监测方案(包含支护结构承载监测);

中华广场站明挖基坑施工监测方案(包含支护结构承载监测);

泉水路站~中华广场站区间隧道工程矿山暗挖法施工监测方案(包含支护结构承载监测);

中华广场站~高新区站区间隧道工程矿山暗挖法施工监测方案(包含支护结构承载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方案;

地下土层承载监测方案;

地标建筑物沉降监测。

2.3.3技术标投标文件构成

技术标投标文件一式三份,其中正本一份,副本两份。

2泉水路车站暗挖法施工监测方案

由于本工程的地理位置额复杂性,施工过程的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各类监测点的布置参照设计单位出的监测图纸和以往工程经验进行合理的布置,确保工程安全。

在基坑的开挖、降水、支护和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基坑内外地基应力的重分布会引起维护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变形,从而有可能危及基坑、主体结构的稳定和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

因此在基坑和结构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控量测,对维护结构和周围土体、钢支撑、周围建筑物的变形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反馈信息,进一步掌握施工过程中基坑及周围环境的实际工作状态,以便修改设计参数,调整施工工艺,确保结构安全、经济、可靠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2.1检测项目与监测方法

1基坑开挖基坑内外情况观察

洞内观察是不借用任何测量仪器,而用肉眼凭借经验判断围岩、锚杆、衬砌和隧道安全性的最直观方法。

对于个别现象和特殊情况的发现尤其重要。

其目的是核对地质资料,判断围岩和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为施工管理和工序安排提供依据。

在矿山法暗挖隧道每开挖一环后,细致地观察隧道内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裂隙的发育和扩展情况,渗水情况,观察隧道两边及顶部有无松动的岩石,锚杆有无松动,喷层有无开裂以及中墙衬砌有无裂隙出现。

隧道洞内观察工作贯穿于隧道施工的全过程,及时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信息和资料。

基坑开挖情况观察开挖后立即进行。

2基坑围护桩及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1)测斜管的埋设与布置

测斜管沿车站维护结构每隔15m设一个。

测斜管采用绑扎方法固定在钢筋笼上,一起吊入孔中。

在进行测斜管管段连接时,必须将上下管段的滑槽对准,使测斜管的探头在管内平滑移动。

为了防止砼浆进入管内,还应对接头密封处理,测斜管布置断面见图2.1所示。

图2.1泉水路站地下水位监测剖面图

(2)监测方法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表现在维护结构的倾斜程度,应用测斜仪进行监测的基本原理是:

将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部,提升电缆使测斜管探头沿测斜管导槽滑动,自上而下每隔一定距离逐点量测每个测点相对于铅垂线的偏斜。

测点间距一般就是探头本身长度,因而可以认为量测结果沿整个测斜孔是连续的,这样,同一量测点任何两次量测结果之差,即表示量测时间间隔内围护结构在该点的角变位。

根据这个角变位,可以把它们换算成每个测点相对于测斜管基准点水平位移。

因此,可以提供维护结构沿深度方向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曲线。

(3)检测频率

在开挖后的1~7天内,检测频率为2次/天;

在7~15个月内,监测频率为1次/天,在30天后,监测频率为2次/3天。

(4)计算和作图

每次测完后,通过不同测点位移的变化确定支护结构受力。

然后再绘出累计位移-历时曲线图和本次位移-历时曲线图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化速度-历时曲线图。

3支护结构侧面压力

(1)测点布置

土压力盒埋设在挖孔桩护壁外侧,把土压力盒装入用布缝制的口袋内,使压力膜向外,通过增加护壁构造钢筋使土压力盒与土层贴紧。

施工中,应注意土压力盒、布帘、导线不受破坏。

在埋设土压力盒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在墙身迎土面一侧每断面平均布置6个土压力盒,基坑侧每断面布置1个土压力盒,共计14个压力盒。

每25m布置一个断面,布置断面见图2.2所示。

图2.2泉水路站墙水平位移,桩内力,支护结构界面上侧向压力监测剖面图

(2)监测仪器

采用土压力盒和采集仪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

自动采集绘制曲线

4基坑围护结构内力监测

根据监测点应力计算值,选择钢筋计的量程,在安装前对钢筋计进行拉、压两种受力状态的标定。

钢筋应力是通过串联于受力钢筋计两侧而得。

钢筋计与受力主筋通过连杆采用电焊的方式连接,在绑扎钢筋笼的同时焊接。

焊接中采用敷湿毛巾降温,以免钢筋传热对钢筋计产生影响。

布设钢筋计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断面,不设点应设在支撑位置处。

在浇筑砼前,应对钢筋笼上的钢筋逐一编号,核定位置,将应力计上的导线逐段捆扎在邻近的钢筋上,引到地面的测试匣中,并注意导线的保护。

砼浇筑后,检查应力计电路电阻值和绝缘情况,作好引出线和测试匣的保护措施。

每25m布置一个断面每断面20只,同图4.2所示。

采用应力采集仪进行监测

自动采集绘制曲线。

5钢支撑轴力监测

测点布置见图2.3所示,每个断面布置3根,每隔50米布置一组。

图2.3泉水路站横撑内力监测剖面图

(2)量测方法

应用轴力计来量测钢支撑的轴力,轴力通过安装架来固定在钢支撑的端头,钢支撑和轴力计安装后,即可确定支撑的轴向荷载和偏心荷载,安装示意图见图4.4所示。

(3)监测仪器

监测仪器采用轴力计进行钢支撑的承载的监测。

(4)监测频率

(5)计算和作图

6.基坑外地沉降监测

(1)测点布置及埋设

大连泉水路车站基坑外侧地表沉降监测点是沿断面方向25m设1个监测断面,基坑每个断面量测各布设沉降点5个地表桩,其详细布置见地表沉降监测点平面布置图2.5。

沉降观测点采用冲击钻钻约0.5m的孔,埋设0.5m长的φ16钢筋,钢筋露出地面约10mm,孔隙用水泥砂浆充实。

(2)检测仪器与监测方法

地表沉降采用苏光N2水准仪+GMP3测微器进行观测,以加密控制点作为后视,直接测出监测点的高程。

为使观测值能准确反映地表的沉降量,必须经常对加密控制点进行检测。

开挖前一定距离就开始量测;

拆撑时,频率加密。

每次测完后,通过测量出来钢筋外头的标高,求的地表沉降点的沉降量。

然后再绘出累计沉降量—历时曲线图和本次沉降量—历时曲线图及沉降速度—历时曲线图。

7,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

大连泉水路站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站沿车站纵向每侧布置2个,4个,测点布置见图2.1所示。

测斜仪用小型钻机钻孔埋设。

钻孔的孔径应大于测斜管5~10cm,钻孔时在土质较差处应采用泥浆护壁。

测斜管接缝处理完成后,在管内注满清水,钻孔结束后马上沉入孔中。

随后在钻孔与测斜管的空隙中填入细砂或水泥和膨润土拌和的灰浆。

测斜管顶面一般低于地面15~20cm,并砌保护井加盖板,以免遭受破坏。

大连泉水路站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监测。

在7~15个月内,监测频率为1次/天,在30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