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002621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电子教案文档格式.doc

《小熊住山洞》:

是一篇阅读课文。

语文园地六:

有四项内容,分别是:

字的偏旁部首归类、词语搭配、认识叠词和猜谜语。

主要目的是:

积累语言,巩固识字。

口语交际六:

共有三幅图。

第一幅,小兔站在南瓜地边望着大南瓜想:

怎么运走呢?

第三幅,南瓜已经运到了家,兔妈妈问小兔是怎样运回家的,小兔平静的告诉了妈妈。

小兔究竟怎样运南瓜,这幅图空缺,留给学生想象

教学

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知道课文中所描写事物的特性和特点;

明白事件的缘由,能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学习到课文中所传递的美好品德。

3.识字写字,认识55个生字以及学习“虫、孑、目”,“饣、牛”,和“石”这6个偏旁,会写“生、里、果”,“几、用、鱼”,“今、正、雨、两”,“瓜、衣、来”和“年、左、右”16个字。

二、过程与方法

启发为主,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生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懂得课文所传达的美德。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课时

安排

《小松鼠找花生》2课时

《雪地里的小画家》2课时

《借生日》2课时

《雪孩子》2课时

《小熊住山洞》3课时

口语交际六1课时

语文园地六1课时

共计13课时

课题

16、小松鼠找花生

一年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

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在学习中,培养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在学习中互相合作,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2.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普通教室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2.认识2个偏旁“夕”“母”。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审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地上的意思。

学生思考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4.巩固字词

5.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同桌互相正音。

注意读准“找、种、生”。

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游戏:

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学生练习写字

作业布置

回家把“生、里、果”三个字每个带拼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练习巩固,形式多样。

在学习中体会快乐。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巩固

2.开火车读词卡。

3.听写生字。

4.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学习1-2自然段:

①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②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鲜艳)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听写生字。

学生讨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

二、理解课文

③思维拓展:

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

(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④读好句子: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⑤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学习3-5自然段:

  ①引读3、4段:

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读好句子:

分角色读课文

点拨:

“这是什么花呀?

”要突出问话的语气。

“花生可好吃啦!

”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学生读: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

(学生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

②朗读指导:

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

(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指名再读:

③引导置疑:

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

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自言自语”。

④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

(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朗读指导:

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讨论:

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

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3.点拨:

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预习17课。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1.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4.学会6个生字,认识一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背诵课文。

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欲望。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理解课文。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认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

(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把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

(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

(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

(雪地里的小画家)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成句。

(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说出每一句是第几行)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

(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5.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

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

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

(从第1句两个“下雪啦”看出它们很高兴)师述:

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

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

(自读几遍后指名读)

(2)读第2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

①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

来了谁?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②“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

(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③“一群”是多少?

(好多个)

④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

(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

①谁在雪地上画画?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自己练说)

②它们都画了什么?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