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9975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Word下载.docx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6亿美元,年均增长14.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28元,年均增长12%;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2元,年均增长7.9%;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3‰以内,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均低于“十五”计划控制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

28.6:

43.4,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1.8%。

生态环境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覆盖率达到49%;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路和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451公里和2368公里。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成就,为“十一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和经济能级过低,处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末梢,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于国家的政策推动,自身调控能力弱。

二是区域经济布局小而散,缺乏集聚辐射中心,远离国内国际发达地区中心市场,生产、建设、运输包括行政成本都相对较高,突破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严重短缺的瓶颈制约困难重重。

三是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整体品牌匮乏,长期以来形成的产业单一、产品单一、所有制单一的结构性矛盾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制约严重,组合各种要素,发展组合经济,发挥综合优势仍然任重道远。

四是城乡、旗市区发展不平衡,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很大困难。

五是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六是体制改革特别是区域内大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全到位,外向型经济规模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差距大,与此相关联的一些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继续扩大,国际大企业将我国视为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优先目标。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深入发展,将带动我国与俄罗斯、蒙古国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更加密切。

我市处于东北亚经济圈中俄蒙交界地区,能源、矿产、水资源丰富,在国家安全和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经济技术合作条件来看,我市有望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俄蒙边境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区,为我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内环境看,伴随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来势,我市面临重大综合机遇期。

一是国家继续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更加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政策,为我市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和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加,为我市发挥后发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战略机遇。

三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利于我市加快能源和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发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有利于我市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更快发展。

从区内环境看,自治区大力支持东部盟市融入东北经济区加快发展,我市能源重化工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旅游业是自治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为我市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供了政策保障。

从我市自身条件看,我市具有的发展优势是综合优势,即能源、矿产、水资源富集区、优势农牧林产品主产区、重点旅游开发区、生态示范区、沿边开放区和多民族聚居区六大优势组合,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和可靠环境。

综上所述,“十一五”乃至更长的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把握来势,趋利避害,乘势而上,实现一个质量好、速度高、持续协调的发展周期。

第二章总体要求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富民强市兴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抓住综合战略机遇期,强力推进工业化、农牧林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确立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贸活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三大基地”,构筑“七大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和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呼伦贝尔,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快速发展。

抓住和用好当前综合战略机遇期,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落实好项目、企业、旗市区、基地和工业园区四个载体,在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保持经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富民强市和争名进位。

二是理性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重点突出、有进有退的原则,加快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能源重化工、绿色食品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步伐,限制森林采伐业、草原畜牧业、传统种植业及高投入、高污染的企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协调发展。

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和生态市建设标准,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工作。

以节约资源为基本出发点,科学统筹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能源、矿产、水等不可再生资源,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四是全面发展。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政治、文化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五是共同发展。

有效解决民族和区域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加快少数民族特别是“三少”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步伐。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状况、特色和优势,在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加大对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的扶持力度,促进各民族、各地区共同发展和不同群体的全面进步。

第二节发展定位

未来五年至十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是建成东北以至全国的能源战略高地、绿色食品基地、旅游休闲胜地、北疆开放龙头、自然生态屏障、平安和谐家园。

——能源战略高地。

充分利用呼伦贝尔的资源、地缘优势,加大市内、境外能源开发力度,打造全国乃至东北亚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成为东北乃至全国能源资源的重要支撑点。

——绿色食品基地。

围绕乳、肉、粮油、薯(蔬菜)、林、草和特色种养等主导产业,以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加快建设优势农牧林业产业带和生产基地,提高基地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绿色食品基地。

——休闲旅游胜地。

依托呼伦贝尔草原、森林、湿地、冰雪、民族、民俗文化和异域风情资源,大力开发体验旅游、商贸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和异域风情旅游等多元特色产品,打造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中国北方原生态旅游胜地”。

——北疆开放龙头。

充分发挥好对俄蒙口岸众多、资源富集和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等综合优势,坚持内引外联,有效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多元化的国际、国内合作,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的战略升级,建设全国对俄蒙开放的大门户、联结欧亚的大通道、东北亚产业集聚的大平台。

——自然生态屏障。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市,形成东北乃至全国的绿色生态屏障。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平安和谐家园。

建立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巩固社会稳定,确保边疆安宁,打造“平安呼伦贝尔”。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多民族之间的和谐、多元文化和多元文明的和谐、市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和谐,构建北疆民族地区和谐家园。

第三节奋斗目标

“十一五”时期,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1、经济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100元(按现价汇率折合3470美元);

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6.5:

46.4:

37.1;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9%,达到1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达到247亿元。

2、改革开放。

深化各项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适应WTO规则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构筑起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2亿美元,年均递增14.9%;

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3亿美元以上;

引进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30%,五年累计达到1200亿元以上。

3、社会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4、资源环境。

生态环境自然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主要城镇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三废”处理率达到国家平均水平,环境保护指标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标准;

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0%左右。

5、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4%以上,到2010年分别达到15200元和5250元。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6、民主法制。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呼伦贝尔取得新进步。

 

第三章构筑工业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工业和建筑业发展

以规划科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产业化、产业集群化为指导原则,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配套化发展的新格局。

重点建设能源重化工、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三大工业基地,构筑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进出口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型建材、生物制药两大特色产业。

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312亿元,工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39%以上。

第一节大力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和特色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