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多美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文档格式.docx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夜多美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导入新课
这幅对联说的是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
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
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特点吗?
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来组合成“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
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1、2、
3、4、
四、体味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2、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
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找出相应的例子。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三)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小结,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
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一、复习导入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
甲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乙 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
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 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
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
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
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
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去掉“声”字可以吗?
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
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
“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
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更喜欢哪一两“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解题
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
(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 山尖 草色 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甲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