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89400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7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含14新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

B 由材料可知,该运动反孔排儒,提倡信仰西方宗教,再据曾国藩的生卒(1811~1872年),由此判断该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

2.有学者认为:

“‘向西方学习’,必须适应和结合实际才有作用,洪秀全在中国近代史上开创了这样的范例。

”洪秀全所开创的“范例”应该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

B.社会改革与平均主义相结合

C.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

D.军事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C 洪秀全借鉴了西方基督教教义,也吸取了中国民间宗教中的平等、平均主义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因此C项正确。

洪秀全并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反封建相结合,A项错误;

B、D两项都没有体现“向西方学习”,错误。

3.(2014乌鲁木齐检测)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

“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

C 天京变乱是由农民阶级内部矛盾引发的,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宗派性。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建立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等级性和享乐主义思想。

4.(2013连云港模拟)1862年,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

“……在中国,在这块活的化石上,就开始闹革命了。

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东西,因为在东方各国,我们经常看到社会基础不动而夺取到政治上层建筑的人物和种族不断更迭的情形。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仍属改朝换代范畴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提出新的革命方案D.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A 社会基础没有改变说明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仅仅上层建筑人物的变化属于改朝换代的范畴,在这里马克思实际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5.(2013临沂一模)庄秋水在《武昌三日:

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D 题干反映在谣言的背景下,汉族士兵加入革命,说明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A、B、C三项缺乏材料信息的支撑。

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

A.革命比建立政权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B 材料中徐中约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国家并未出现和平与秩序,北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所以建立新的制度,以维护国家稳定甚为重要。

A项说法完全错误;

C、D两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后社会有较大进步,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本题选B项,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7.(2013昆明二模)近代前期某文件写道: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廷及旧时管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

……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

”该规定的目的是(  )

A.为推翻清王朝做舆论准备B.建立近代教育制度

C.塑造民国民主精神D.彻底废除科举制度

C 据材料“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可推断,中华民国已经建立,A项错误。

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是手段不是目的,B项错误。

科举制度早在1905年已经废除,D项错误。

材料要求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实际要求“塑造民国民主精神”,C项正确。

8.(2014广州调研)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

B.武昌起义后各地积极响应

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井冈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

B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

图片中的“民权”应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力,由此可以排除D;

维新变法运动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也得到了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但由于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最终失败,故A项说法不正确;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排除C;

B的表述符合图片含义,故为正确答案。

9.(2013九江二模)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

“以南皮(注:

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  )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

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

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

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

C 材料的含义是张之洞参与洋务运动培养大量的新式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故C项正确;

题干仅是涉及了张之洞,并没有反映D项历史现象。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与史实不符。

10.(2013揭阳模拟)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

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

袁世凯专横,杀!

章太炎阿权,杀!

”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

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

C.南方控制在革命党手中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

D 根据材料内容分析,评论的内容针对的是当时的政府高官和社会名流,其能够发表说明当时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这主要得益于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故答案为D。

11.(2013南昌二模)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大多数人认为“袁世凯尽管不好,我们希望他好,要用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使他不能不好。

”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  )

A.成立同盟会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发动护法运动D.发起新文化运动

B 从材料中的“诚恳的劝告,严密的监视,感动他,鼓励他”,可知革命派希望用和平的方式限制、激励袁世凯,使之拥护共和、维护共和。

因此他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A、C、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故选B项。

12.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

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

这表明(  )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D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西方列强在辛亥革命后先是支持清政府,转而支持袁世凯,B项错误,清朝驻荷兰一国公使不能代表清驻外大臣,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3中山模拟)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

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

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

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

第二,关于革命的后果。

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

汉朝革命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2)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

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1)问结合周朝和汉朝实行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析。

(2)问结合英国政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史实进行分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制“‘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

第(3)问前两小问通过分析材料三可知“笼子”是指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故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分权制衡”的内容回答问题即可;

最后一小问通过所学知识即可答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政治民主化。

第(4)问运用所学史实批驳材料四的观点,并应从理论高度分析其错误的根源所在。

答案:

(1)周朝:

实行分封制。

汉朝:

察举制和征辟制。

(2)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力;

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治权力。

(3)“笼子”指的是实行三权分立。

制定了1787年宪法;

总统是美国政府的首脑,经公民投票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

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趋向:

政治民主化。

(4)批驳:

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是错误的,其理由是不成立的。

①由于列强侵略加剧,社会矛盾激化,引起中国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成立革命团体,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斗争,为辛亥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经济近代化和社会生活多样化的进程;

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所决定的,其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③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片面扩大了历史发展偶然性的作用,否定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