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7182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新华学院本科质量评估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坚持“教育为民、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

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设有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财会与金融学院、电子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药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动漫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科技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和公共课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等2个教学部。

截至2015年9月,学校共设有本科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医学(药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工学类专业占44.4%,管理学类专业占20%,基本符合我校以工、管为主的学科专业定位,初步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规模与结构相协调的专业布局。

详见“表1-1”。

表1-12015年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专业数

占比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安全工程、风景园林

20

44.44%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流工程

9

20.00%

文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广告学

6

13.33%

艺术学

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5

11.11%

经济学

经济与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

2

4.45%

医学

药学、药物制剂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2.22%

合计

45

100%

截至2016年6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物流管理等5个专业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

动画、制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获批为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通信工程、药学、建筑学、动画和电子信息工程等7个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专业;

物流管理、网络工程、环境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4个专业获批为省级振兴计划重点建设专业。

(三)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截至2015年9月30日,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21382人,其中本科生16180人,专科生5202人,本、专科生分别占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的75.67%、24.33%;

自考学生746人。

2015年,学校面向全国9个省(市),共有44个本科专业(不含国际教育学院)进行招生,其中理科专业20个,文理兼收专业17个,文科专业2个,艺术类专业5个,考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招收报到统招新生6104人,其中本科4614人,比2014年增长8.06%;

本科报到率92.3%。

我校本科文科实际投档线537分,高出省控线15分;

理科本科实际投档线489分,高出省控线6分。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358人,占比为31.3%;

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851人,占教师总数的74.5%;

生师比20.52:

1。

教师专业结构分布合理,基本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

2015-2016学年学校开设本科课程门数为785门,共3844门次,其中按自然班授课的3157门次,占比为82.13%。

选修课学分为861,占总学分比例为12.6%。

有73位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教授总数的100%(不含讲座),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8.19%。

(二)教学经费投入

2015年教学经费实际支出4012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988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当年学费收入的比例为12.96%,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1291元,其中教学改革经费265万元,实验经费283万元(本科生均值为2830000/16180=174.91),实习经费162万元(本科生均值为1620000/16180=100.12)。

(三)教学用房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268749.2cm2,生均12.10cm2。

实验教学场地56406m2,生均实验室面积2.54m2。

(四)图书文献资料

截至2015年底,图书馆有文献资源总量285.64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22.29万册,电子文献163.35万册;

中外文期刊1507种;

全校生均藏书量121.81册,其中生均纸质图书52.15册。

现有各类阅览室6个、外借书库10个,阅览及自习座位1880席。

图书馆周开馆时间77小时以上,自习室周开放时间达110小时,电子资源24小时开放。

出口带宽1.1G,铺设信息点数3万多个,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学生公寓,无线网络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实现全覆盖。

(五)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15年,学校加大教学仪器设备投入力度。

截至2015年底,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987.44万元,生均5111元,2015年新增1089.77万元,增幅为10%。

(六)实践教学条件

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教学为主、兼顾科研”的原则,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有各类实验室187个,2015年,完成了网络实践与创新中心、物流工程与仿真实验和动漫创作实验实训室等6个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审核及立项工作,合计投入建设经费1297.7万元,进一步保障了实验教学的需求。

2015年,“自动化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获批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同时,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合肥及周边地区现代制造、现代服务、动漫、生物技术及新医药等企业合作,新增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2个。

截止2015年底,累计建成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澜境外就业服务有限公司、南京苏宁电器有限公司等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33个。

(七)校园信息化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2015年共投入269万元。

全面升级改造主干网络,校园网主干采用万兆光纤链路,主要楼宇为万兆互联,以100/10兆自适应方式到桌面,其中学生区出口带宽达30G,办公区出口带宽1.1G,教育网带宽10M。

万兆核心交换机2台,其他各类网络交换设备300余台,服务器30余台,网络存储2台。

互联网出口地址32个,教育网1024个,私有地址65534个,配备高性能防火墙1台。

建成教务系统、电子政务、邮件、VPN、图书管理、移动图书馆、教学科研成果数据库、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一卡通等多种应用系统,有效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学校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2015-2016学年,有精品课程64门(其中省级13门),在线课程39门。

另有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电子资源以及安徽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高校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多种资源平台,基本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科研需要。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稳步推进专业建设

1.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根据学校整体办学条件,按照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与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人才需求相符合的原则,在深入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申报了会计学、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子商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汽车服务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

获批新增物流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专业修业年限由四年改为五年。

2.精雕细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优化2015版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进一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纳入学分管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单独设立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分,并在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中明确社会责任方面的规定;

按照“每生平均每教学周的社会责任服务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要求,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深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1.全面推进“三纲两书”建设

2015年,全面开展“三纲两书”建设工作。

在认真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每门课程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并明确考核的方式方法。

2.不断提高课程资源建设水平

《C++程序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3门课程获批2015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程序设计--VisualBasic》等11门课程获批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新增2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校级精品视频开放课程,12门校级教改课程。

构建了由2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视频公开课程、12门省级“慕课”及51门校级精品课程、30门校级特色(教改)课程组成的省、校两级精品(特色)课程体系。

3.继续推进通识必修课程实行分级分类教学

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等课程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大学体育继续深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2-3项专项课程;

思政课继续完善“主题+专题+模块”改革,并逐步探索利用“慕课”等网络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

4.逐步推行专业课程模块化建设

在制药工程、动画、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专业,依据培养标准,采用“倒推方法”,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重构与职业标准相衔接、与培养目标相符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有效倡导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立项建设12门教改课程,有效引导各门课程切实推行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2015年度,采取基于案例、基于项目、基于问题、基于设计的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如“DSP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理论知识转化为硬件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部分通识课程采取论文、答辩、随堂测试、调研报告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三)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1.省级“振兴计划”和“质量工程”项目喜获丰收

我校申报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获准立项,是安徽省唯一一所获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