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032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docx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典例导悟】

【典例1】以下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思路点拨】此题考察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自主解答】选B。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与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和为1。

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存,它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

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A还是a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色盲为伴X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几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基因频率是一样的。

【互动探究】选项C中,假设Aa自交后代中aa失去交配能力,基因频率如何变化?

提示:

A基因频率上升,a基因频率下降。

【典例2】〔2021·高考〕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假设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那么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

【规解答】选B。

此题考察基因频率相关计算的方法,分析如下:

【变式训练】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展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8%B.10%C.6%D.11.7%

【解析】选C。

由于男性个体中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Xb的基因频率为:

×100%=6%。

【学业达标训练】

1.以下关于基因库的描述中,错误的选项是〔〕

A.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解析】选C。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每个个体是不可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的,种群是生物繁殖的根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2.如图表示某个种群基因型的组成情况,A、a为一对等位基因。

那么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

A.0.11B.0.4C.0.5D.0.55

【解析】选C。

由图中可知AA∶Aa∶aa=1∶1∶1,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

3.〔2021·高一检测〕人工养殖了一群鸡,以下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参加鸡群

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解析】选D。

基因库包括种群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

所以只要有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种群进展定向选择,使局部个体被淘汰,或参加新品种都会导致基因库发生变化。

4.〔2021·株洲高一检测〕以下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

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解析】选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只要基因频率发生改变那么生物一定在进化,生物的性状受基因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性状变了基因不一定改变,所以基因频率不一定改变,生物也不一定在进化。

5.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种群是进化的根本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方向

【解析】选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个体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

6.某豌豆的基因

型为Aa,让其连续自交三代,其后代中a基因的频率是〔〕

A.12.5%B.25%C.50%D.75%

【解析

】选C。

由Aa自交一代后,AA与aa所占比例一样,各占

而Aa占

不管连续自交多少次AA与aa的比例都是一样的,由于Aa中基因A与基因a比例一样,所以A与a的频率均为50%。

7.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答复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

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它们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______。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约是___________。

〔3〕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黑身〕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

〔4〕通过对果蝇及其他生物的群体遗传学的研究,可得出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是_______;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

【解析】〔1〕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会使生物产生多样性,但它们都是不定向的。

〔2〕由于每个个体含有约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率为10-5,而整个种群中含有的个体约为107,所以突变数目约为:

2×104×10-5×107=2×106个。

〔3〕

=65%,由于A与a两者基因频率之和为1,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

〔4〕生物进化的实质即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1〕基因库等位基因基因重组变异

不定向的原材料

〔2〕2×106个〔3〕65%35%

〔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关于生物进化过程的正确表述是〔〕

A.某种群中新产生的等位基因的频率一定逐渐增多

B.假设某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那么该种群一定发生进化

C.生物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一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选B。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种群中存在着各种变异,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变化。

在产生的变异性状中,假设适应环境其基因频率会增大。

2.〔2021·高一检测〕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那么〔〕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会降低隐性基因的比例

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解析】选B。

由于aa个体不能产生后代,所以后代中a的基因频率降低。

又由于Aa个体具有繁殖能力,

所以a基因不可能消失。

3.由于真菌传染而使某森林所有树的颜色都变成灰白色。

多年以后,不同颜色的蛾类增长率最可能的结果是()

【解析】选D。

环境对生物进展自然选择,由于所有的树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所以在生存斗争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蛾类易于生存下来,并产生子代个体,这种情况逐代进展就会使个体中体色与环境色彩相近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但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在群体中可能还会有棕色等其他颜色的个体存在。

4.〔2021·高一检测〕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

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B.50%和62.5%

C.62.5%和50%D.50%和100%

5.〔2021·高考〕以下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解析】选B。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进化的结果是使种群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

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

6.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多项选择〕()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局部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解析】选A、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普通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二、非选择题〔此题包括2小题,共32分〕

7.〔14分〕〔思维拓展题〕原产某地的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植株比例如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

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展的调查中,发现基

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一样〕,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展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3〕预测上述b植物中D基因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设要使c植物的后代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假设种群基因频率不变那么生物没有进化。

〔3〕根据自然选择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即上升、不变、下降。

〔4

〕基因频率维持不变的条件有:

①种群足够大;②没有迁入和迁出;③没有基因突变;④自然选择不起作用;⑤个体间自由交配。

答案:

〔1〕种群自然选择

〔2〕否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

〔3〕①假设D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那么D基因频率上升

②假设D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那么D基因频率下降

③假设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那么D基因频率不变

〔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

[实验·探究]

8.〔18分〕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