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950236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社科基金申请书活页1Word下载.doc

选题

3

主要考察选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论述和评价。

10分

9分

8分

7分

6分

5分

4分

3分

论证

5

主要考察研究思路、研究内容、重点难点、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基础

2

主要考察课题负责人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综合

是否建议入围

A建议入围

备注

评审专家(签章):

说明:

1、本表由通讯评审专家填写,申请人不得填写。

项目登记号、项目序号两栏不填。

2、请在“您对该项目内容的熟悉程度”A、B、C选择一个画圈;

在与“评价指标”对应的“专家评分”栏选择一个分值画圈,不能漏划,也不能多划,权重仅供参考;

如建议该课题入围,请在“综合评价”栏A上画圈。

“备注”栏可填写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或不填写。

本表须评审专家本人签字有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互动机理和协调发展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限4000字以内。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010年9月6日正式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2010年10月1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这是避免重蹈拉美等国家出现大量“城市贫民窟”的覆辙,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保持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历史显示,产业转移会引起转移双方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而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区域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许多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

Kuznets(1966)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主导产业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变,这种结构变动需要劳动力、资本投资和居住地点向城市转移,而生产结构的转变使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会吸引众多人口搬迁到城市,由此带动城镇化进程。

Chenery(1975)对经济发展各个时期的产业结构变动和城镇化发展的轨迹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相互关联的问题。

日本学者长尾谦吉(2002)以纽约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产业结构变化和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关系,并阐明了在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制造业对城市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其他学者还从聚集经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进程的互动关系(如Lucas,1988;

Black和Henderson,1999;

Murata,2002;

Davis和Henderson,2003;

Davis和Henderson,2003;

Bertinell和Stroble,2007;

等)。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产业的区域转移也会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有序演变进而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产业分工格局与区位比较优势的重构又会促进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转移。

郭克沙(2002)认为产业结构变动会影响城镇化进程,其作用机理是:

生产结构变动作用于就业结构,就业结构发生变化再影响到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孟祥林(2008)认为产业结构变化是城镇化的主线之一,主导产业与产业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

马玉香和张军民(2010)指出,新疆城镇化与二、三产业发展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与第一产业呈现出负相关性。

除此以外,国内其他学者着重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进程的互动机理问题(如洪银兴,2003;

陈甬军和陈爱贞,2004;

景普秋和张复明,2004;

安虎森和陈明,2005;

江世银和杨伟霖,2008;

王云平,2008;

陈建军,2009;

程必定,2010;

专业市场和城市发展、城镇化是密切相关的,专业市场凭借其聚集效应迅速促进二、三产业集中,进而带动城镇化发展。

有关这方面的国外文献不多,只有少数美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对中国农村集贸市场进行过研究,但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古代、近代和文革前的农村集贸市场(Skinner,1976;

山中均之,1975;

田村正纪,1973)。

国内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分析浙江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等方面。

从1970年代末至今,浙江的城镇化是由专业市场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聚集效应而导致的。

国内学者对此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专业市场是浙江城镇化的间接动力,专业市场通过聚集大量的中小加工型企业带动工业化从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如林浚清和吴添祖,1998;

黄勇和宋炳坚,2000;

王自亮和钱雪亚,2003;

许晓华和章明卓,2003;

郑勇军,2007;

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专业市场是浙江城镇化的直接动力,专业市场可以容纳并吸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推动其所在地城镇规模的扩大,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如史晋川和金样荣等,2002;

纪峰和卜燎斐,2007;

等);

第三种观点认为,专业市场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引起大量人口集聚,从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如周镇元,2003;

陆立军,2006;

楼洪豪和陈修颖,2007;

王先庆,2009;

以上研究成果无疑对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但现有国内外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一是没有考虑地方“产业链”的延长对城镇化的作用。

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以及专业市场与城镇化的相互关系上,很少有涉及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城镇化三者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研究文献。

二是对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缺乏系统性。

现有研究缺乏描述产业转移导致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及其演变路径的理论模型。

三是对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的研究成果不多,且缺乏理论研究深度。

现有文献没有构建和运用数理模型演绎专业市场推动城镇化的作用机理,也没有解释诸如“为什么专业市场会引起产业聚集与人口集聚”,“专业市场如何推动城镇化,推动过程如何”等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在理论方面,具有学科领域的创新性、前沿性和综合性。

城镇化需要产业转移进而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带动,而产业集聚又要以与产业相关联的专业市场为依托,这样的城镇化才能得到快速可持续发展。

反过来,城镇化的推进又会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要素资源,进而促进专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

如此,产业转移→产业集聚→专业市场布局→城镇化之间就存在一种互动关系。

本课题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产业经济学、经济地理学以及流通经济学等理论。

2.在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历史经验显示,区域产业转移及其形成的产业集聚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并为区域城镇化要素的空间集聚提供了基础条件。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未来一段时期将有2至3亿农民进入城市,大量转移人口既不可能都进入大城市,也不可能都集中到东部沿海地区。

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流动,并通过加强和优化专业市场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是优化我国人口分布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互动机理研究

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课题拟运用交易费用经济理论,构建数学模型阐述两者的演化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得出产业转移→产业集群(集聚)→专业市场布局的经济演变规律。

2.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

专业市场通过其聚集效应促进二、三产业集中进而推动城镇化发展,本课题拟运用“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阐述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互动机理,并求解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相同时的城镇中产业规模、专业市场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均衡点。

3.中国特色城镇化与产业转移互动机理研究

本课题首先拟构建一个基于聚集经济学的理论模型,以揭示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发展的演绎机理;

其次,运用该模型分析工业化进程中两者间的时序对应关系;

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特殊性及其规律。

4.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互动机理研究

本课题拟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数学模型分析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之间三者的演绎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VAR模型及其协整分析,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检验法,对我国的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升级)、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它们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

5.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本课题拟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三者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度量和评价,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6.案例剖析:

浙江义乌“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改革开放后浙江义乌探索出了一条“兴商建市”的城镇化道路,本课题拟剖析其发展本地小商品生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演化路径,并总结其协调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7.加快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专业市场,促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是,由东部接单,在中西部地区加工的转移方式更为普遍,而缺乏与转移产业相关的专业市场在中西部地区布局。

基于这种认识,本课题拟运用上述理论成果及借鉴浙江义乌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遵循“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式及其协调发展思路,提出政策建议和具体对策。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研究紧扣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这一主题,首先运用四个数学模型演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城镇化的互动机理。

其次,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和协调度模型。

再次,通过具体案例剖析,揭示浙江义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演化路径及其协调发展经验。

最后,在理论演绎与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呈现出梯度转移的特点,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合理布局专业市场,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以及三者的协调发展思路,提出政策建议和具体对策。

(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以数理分析和统计检验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

在本课题中第一至第五部分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将以定量分析方法为主。

我们将运用相关经济学理论,构建数理模型演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并对第四部分的互动机理和第五部分的协调度采用VAR模型等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2.以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定性分析方法。

在本课题中第六部分和第七部分的研究中,我们将以规范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方法)为主。

我们将追踪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城镇化的研究文献(尤其是对浙江义乌的研究),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和理论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实际,得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