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3905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第一次质检数学试题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且44亿=4400000000.

【解答】将44亿=44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4.4×

109.故选B.

4.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B.C.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

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可分析出答案.

【解答】A.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

B.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C.此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D.此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一学习小组七人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这七人成绩的中位数是( ▲ )

A.22B.89C.92D.96

【答案】D

【解析】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把中间数据(或中间两数据的平均数)叫做中位数.中位数把样本数据分成了相同数目的两部分.

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解答】共1+2+3+1=7个数据,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处于第4位置的数是96,

那么由中位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6.

故选D.

6.下列各图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 )

A.B.C.D.

答案】D

【解析】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特征,图A和、图B和图C正方体展开图的“1,4,1”结构,图D是田字型,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A、B、C经过折叠均能围成正方体,

D是田字型,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D.

7.一次函数y=x-1的图像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解析】直线平移变换的规律:

对直线y=kx而言:

上下移动,上加下减;

左右移动,左加右减.①如上移2个单位,即y=kx+2;

②下移2个单位,即y=kx-2.③左移2个单位,即y=k(x+2);

④右移2个单位,即y=k(x-2).掌握其中变与不变的规律是解决直线平移变换的好方法.先根据平移变换的规律,求出解析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直线y=x-1向上平移2个单位,即y的值对应x的值增加2,也就是:

y=x-1+2=x+1.

所以函数y=x+1的图象不经过第四象限.

8.已知二次函数y=ax 

2+bx+c(a≠0)的图像如图,以下结论①abc>0;

②b2-4ac<0;

③9a+3b+c>0;

④c+8a<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与b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由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判断a与0的关系,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

【解答】①抛物线开口向上,得:

a<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b=-2a,故b>0;

抛物线交y轴于负半轴,得:

c>0;

所以abc<0;

故①错误;

②由图知: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b2-4ac>0,∴b2>4ac,故②错误;

③∵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可知:

(-1,0)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是(3,0);

当x=-1时,y=0,所以当x=3时,也有y=0,即9a+3b+c=0;

故③错误;

④根据①可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

y=ax2-2ax+c(a≠0);

由函数的图象知:

当x=-2时,y<0;

即4a-(-4a)+c=8a+c<0,故④正确.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9.3的平方根是 ▲ .

【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概念,比较简单.直接根据平方根的概念即可求解.

【解答】∵=3,∴3的平方根是为.故答案为.

10.已知反比例函数 

 

的图像,在第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n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n>-3

解析】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图象为双曲线,当k>0,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k<0,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根据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可得到n+3>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m的范围.

【解答】反比例函数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说明处于第一、三象限,则n+3>0.所以n>-3.

故答案为n>-3.

11.一只袋子中装有3个白球和7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概率是 

【分析】此题考查概率的求法:

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

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

①全部情况的总数;

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

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解答】根据题意可得:

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10个球,其中3个白色的,

故任意摸出1个,摸到白色乒乓球的概率是:

.

故答案为.

12.若a-3b=4,则8-2a+6b的值为 

 ▲ .

答案】0

【分析】

此题的关键是找到所求与已知的关系,然后整体代入.

观察题中的两个代数式a-3b和8-2a+6b,可以发现,8-2a+6b=8-2(a-3b),因此可整体代入a-3b的值,即可求出所求的结果.

【解答】:

∵a-3b=4,

∴8-2a+6b=8-2(a-3b)=8-2×

4=0.

故答案为0.

13.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50°

,则另一个锐角等于 

 ▲ °

【答案】40

本题利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解答即可.

【解答】∵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50°

,∴它的另一个锐角的大小为90°

-50°

=40°

故答案为40.

14.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

,弧长为2π,则它的半径为 

答案】3

【分析】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弧长公式:

根据弧长公式代入求解即可.

【解答】∵,∴R=

故答案为3.

15.如图,⊙O的直径为10,弦AB的长为8,点P在AB上运动,则OP的最小值为 

【答案】3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注意两点之间,垂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根据“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知当OP⊥AB时,OP的值最小.连接OA,在直角三角形OAP中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P的长度.

【解答】如图:

连接OA,作OM⊥AB与M,

∵⊙O的直径为10,

∴半径为5,

∴OP的最大值为5,

∵OM⊥AB与M,

∴AM=BM,

∵AB=8,

∴AM=4,

在Rt△AOM中,OM= 

OM的长即为OP的最小值,

所以OP的最小值是3.

16.如图,在Rt△ABC中,∠ABC=90°

,AB=BC= 

,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

,得到△MNC,连接BM,则BM的长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出BM⊥AC,再利用含有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求得BD、DM的长,从而求出BM,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

如图,连接AM,由题意得:

CA=CM,∠ACM=60°

,得到△ACM为等边三角形根据AB=BC,CM=AM,得出BM垂直平分AC,于是求出BO=AC=1,OM=CM•sin60°

=最终得到答案.

【解答】

解:

如图,连接AM,

由题意得:

∴△ACM为等边三角形,

∴AM=CM,∠MAC=∠MCA=∠AMC=60°

∵∠ABC=90°

∴AC=2=CM=2,

∵AB=BC,CM=AM,

∴BM垂直平分AC,

17.如图,正六边形ABCDEF的边长为2cm,点P为六边形内一点,则点p到各边距离之和为 

 ▲ cm.

【答案】6

此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正六边形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此题可采用取特殊点的方法进行计算,即当O为圆心时进行计算.

如图所示,过P作PH⊥BC于H,

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可知,∠BPC=60°

即∠BPH= 

∠BPC= 

×

60°

=30°

,BH= 

BC= 

2=1cm;

∴PH= 

∴正六边形各边的距离之和=6PH=6×

=6 

cm.

故答案为6.

18.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开始输入的x的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得到的结果为24,第二次得到的结果为12,……,则第2016次得到的结果为 

【答案】4

分析】

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通过计算发现循环的规律,再进一步探索,有一定难度,注意规律的总结.

根据程序分别计算前几次输出的结果,从中找到规律,进一步探索第2016次得到的结果.

当x=48时,第一次输出的结果是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是12,第三次输出的结果是6,第四次输出的结果是3,第五次输出的结果是8,第六次输出的结果是4,第七次输出的结果为2,第八次输出的结果为1,第九次输出的结果为6,从此开始循环,即6次一循环且前两次不算,

依次是6,3,8,4,2,1,6.

∵2016-2=2014,2014÷

6=335…4,

∴第2016次得到的结果为4.

故答案为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86分)

19.(本题10分,每小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