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10015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泵房施工方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区间3个联络通道的地质断面图如图4-1、图4-2、图4-3所示:

图4-1CT2联络通道地质断面图

图4-2CT4联络通道地质断面图

图4-3CT5联络通道地质断面图

本工程所在的土层,自地表以下依次为人工填土层、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

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粘土、粉土,局部遇到粉细砂、中砂层。

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

(1)人工填土层:

主要为粉土填土①层,局部为杂填土①1层,中密,稍湿,以建筑垃圾为主。

本层层底标高为33.99~40.86m。

(2)第四纪全新世冲洪积地层:

粉土③层,灰色~褐黄色,密实,中低压缩性;

粉质粘土③1层,灰色~褐黄色,软塑为主,局部硬塑;

粉细砂③3层,褐黄色,中密,本层层底标高为27.03~32.58m。

粉土③层及粉质粘土③1层分布连续且稳定,粉细砂③3层仅在C47~C63#孔之间有连续分布。

粉质粘土④层:

灰黄色~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粘土④1层,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粉土④2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④3层,褐黄色,密实;

本层层底标高为20.45-28.34m。

(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地层:

中粗砂⑤1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⑤2层,褐黄色,密实;

本层层底标高为24.58-26.89m。

粉质粘土⑥层,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粘土⑥1层,褐黄色~棕黄色,软塑;

粉土⑥2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⑥3层,褐黄色,密实;

本层层底标高为14.03-21.29m。

圆砾⑦层:

杂色,密实;

中粗砂⑦1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⑦2层,褐黄色,密实;

粉土⑦3层,褐黄色,密实;

粉质粘土⑦4层,褐黄色,可塑;

本层层底标高为10.56~16.63m。

粉质粘土⑧层:

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粘土⑧1层,褐黄色~棕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粉土⑧2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⑧3层,褐黄色,密实;

本层层底标高为0.85~10.16m,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钻穿此层。

圆砾⑨层:

中粗砂⑨1层,褐黄色,密实;

粉细砂⑨2层,褐黄色,密实;

粉土⑨3层,褐黄色,密实;

粉质粘土⑦4层,褐黄色,硬塑为主,局部软塑;

本次勘察仅部分钻孔钻穿此层。

粉质粘土⑩层:

粘土⑩1层,褐黄色,软塑;

粉土⑩2层,褐黄色,密实;

4.2水文地质

(1)上层滞水

(一):

水位标高为36.83~37.97m,水位埋深为2.60~4.00m,观测时间为:

2004年6月10日~2005年5月13日。

含水层为杂填土①1层、粉土③层,补给来源为管沟渗漏及大气降水,以蒸发的方式排泄。

(2)潜水

(二):

本段勘测未测到此层水,粉土④2层的状态为湿,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及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3)层间潜水(三):

水位标高为24.33~24.34m,水位埋深为16.50~16.82m,观测时间为:

2005年5月5日~2005年5月6日。

含水层为粉土⑥2层、粉细砂⑥3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

(4)承压水(四):

受周围施工降水的影响,本次测得该层水已不具有承压性,水位埋深为21.90~23.90m,观测时间为:

2004年6月11日~2005年5月8日。

含水层为圆砾⑦层、中粗砂⑦1层、粉细砂⑦2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及人工开采的方式排泄。

(5)承压水(五):

本场区的该层承压水水头标高为10.64~12.57m,水位埋深为27.90~29.60m,水头高度为4.10~5.10m,观测时间为2005年5月5日~2005年5月8日。

含水层为圆砾⑨层、中粗砂⑨1层、粉细砂⑨2层和粉土⑧2层,主要接受侧向径流补给,以侧向径流、向下越流补给承压水及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该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有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4.3管线情况

4.3.1CT4联络通道上方管线情况

a、距左线隧道西侧约10m处有一电话线,西南~东北走向,距隧道顶约15.2m;

b、距右线隧道东侧约10m处东北方向有φ400热力管线,管底距隧道顶约14.77m;

c、距右线隧道东侧约13m处东北方向有照明管线,管底距隧道顶约15.77m;

d、距右线隧道东侧约13m处东北方向有φ800雨水管线,管底距隧道顶约13.36m。

4.3.2CT2联络通道上方管线情况

a、距右线隧道东侧约7m处,沿斜街东北走向有φ700雨水管线,管底距隧道顶约12.27m;

b、距右线隧道东侧约7m处,沿西北走向有φ100上水管线,管底距隧道顶约12.61m。

五、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5.1施工测量与监测

5.1.1施工测量方案

1、测量人员及设备

为保证整个工程测量的准确性,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员组成测量队,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定位、加密控制桩的测设、施工测量放线等,不同班组间交叉复核,测量队人员配备参见表5-1。

 

施工现场测量队人员配备表表5-1

职位

负责人

测量工程师

技术员

资料员

测量工

人数

1

2

3

职责

负责测量工作的全面开展

工程技术方案

配合测量工程师的技术工作

资料收集整理管理

测量仪器操作

根据工程特点及精度要求选用仪器设备,主要仪器设备参见表5-2,工程中所用的测量仪器应按国家《计量法》第25条的规定执行,定期送计量部门进行保养、校核、鉴定,不合格的仪器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施工现场主要测量仪器表表5-2

类别

型号

指标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TCRA1102

±

2″

(5+3ppm×

D)mm

1台

配备相应数量棱镜脚架

铟钢尺

N3

1mm

2对

钢卷尺

50m

3把

5m尺若干

精密水准仪

NA2

0.5mm

莱卡,配铟钢尺1对

对讲机

3台

KENWOOD

2、地面控制测量

本工程施工测量采用地面布置控制导线点。

利用激光投点及相关测量设备向地下隧道内投点控制主体结构施工。

(1)、平面控制测量

对业主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利用两点定向吊钢丝将地面控制点引入隧道,经三级复核后,隧道控制点指导施工。

(2)、高程控制测量

对业主提供的精密水准点进行复测并与临近国家二级水准点联测。

使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尺在提供的水准点之间加密水准网,布设成闭合环线,闭合差≤±

8mm(L为环线长度,以千米计),测量精度严格执行国家Ⅱ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

(3)、联络通道控制测量

联络通道施工测量在通道两侧拱脚上安装激光指向仪,用激光指向仪调节后的激光束控制线路中线的方向和线路纵断面的坡度及标高。

在初支过程中,钢格栅的架设要严格控制中线、垂直度、步距,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

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

二次衬砌施工放样用导线点严格控制。

5.1.2施工监测方案

1、地面及拱顶沉降量测

在地上及地下埋设基准桩,量测断面间距5m,地上、地下相对应,施工中用精密水准仪及铟钢尺观测所测部位绝对沉降量。

2、净空水平收敛量测

随施工分别在两边墙上埋设锚固件,量测断面间距5m,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在同一量测断面而进行。

用收敛计观测线两端周边点的相对位移,要求采用三角测线和水平测线,埋设点要及时,避免位移损失。

3、临近建筑物及管线安全量测

施工前根据周围建筑物及管线需要布设监测点,施工时利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钢卷尺进行量测。

4、工作面在开挖前进行一次观测,以确定土层的状态及自稳性。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频率参见表5-3。

现场监控量测项目表表5-3

序号

量测项目

方法及工具

测点布置

量测频率

地层及支护情况观察

现场观察及地质描述

每一开挖环

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

地表沉降

精密水准仪、钢尺

洞口附近、通道中心位置

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天

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1周

(B为隧道开挖宽度)

拱顶下沉

4

净空收敛

收敛仪

5

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变化

水准仪和水平尺

每5~10m一个测点

注:

由于CT4联络通道上方为机场高速路,无法进行布点监测作业,拟采用在隔离带上粘贴反射片利用全站仪进行地面监测。

5.2联络通道主要施工方法

5.2.1概述

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均为拱顶直墙断面,复合式衬砌结构,本区间共有3个联络通道,沿隧道掘进方向依次为CT5、CT4、CT2。

联络通道主要技术参数参见表5-4,断面参见图5-1。

联络通道技术参数/地质参数统计表表5-4

项目

名称

三元桥站~东直门站区间

CT4联络通道

CT2联络通道

设计中心里程

K1+974.254

K1+034.566

线间距

24.939m

13.000m

长度

21.088m

9.148m

外阔

尺寸

宽3.6m×

高4.15m

覆土厚

18.16m

16.82m

断面

拱顶直墙

洞身主要地层

(上至下)

2.05m厚⑥、1.35m⑥2、

其余为⑧

2.21m厚⑥、1.55m⑥2、

其余为⑥

初期

支护

洞内注浆;

DN32小导管注浆;

钢筋网片+250mm厚C20喷射砼支护;

锁脚锚管。

防水

无纺布+防水板+无纺布全包柔性防水

二衬

300mm厚C30S10防水混凝土。

图5-1CT4、CT2联络通道横断面图

联络通道采用单向掘进,施工前要对通道进行降水或其它方式进行处理,待地质条件满足无水作业条件后方可作业。

降水施工单独报施工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