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90997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重点笔记.docx

动物学重点笔记

1.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完全卵裂:

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见于少黄卵。

  

均等卵裂:

卵黄少,卵裂时形成分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不均等卵裂:

卵黄少,分裂球大小不均匀,如蛙。

  

不完全卵裂:

卵裂在不含卵黄某些进行,见于多黄卵。

 

盘裂:

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细胞质某些,如鸡。

表面卵裂:

卵裂只限于卵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3.棘皮动物后来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4.生物发生律由德国科学家赫克尔(E.Haeckel)于1866年提出

5.外胚层:

所有神经组织和某些上皮组织  

中胚层:

所有结缔组织、循环组织和肌肉组织,大某些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上皮组织  

内胚层:

大某些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假体腔:

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空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体腔。

6.细胞形态规划,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有极性, 功能:

保护、吸取、感觉、排泄、分泌和生殖  来源:

外、中、内三个胚层

7.结缔组织  

形态特点:

细胞间质特别发达,细胞数量少,排列分散,没有极性 ,功能:

联接、固缚躯体各某些、填充体内空隙、保护体内柔软组织、支持动物机体、制造血球  

来源:

中胚层

8.细胞间质  

由含糖较多基质和纤维构成  

纤维有二种:

胶元纤维:

由胶元蛋白构成,有韧性,常集合成束  

弹力纤维:

由弹力纤维构成,有弹性

9.肌肉组织  

形态特点:

细胞细长呈纤维状,一种肌细胞即一根肌纤维,功能:

能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具强烈收缩作用  

来源:

中胚层

依椐肌细胞形态构造、功能和分布,肌肉组织分三种类:

  

(1)横纹肌 

特点:

具横纹、肌肉收缩受意志支配,又称随意肌、收缩力强、易疲劳 ,分布:

重要附着在骨骼上,又称骨骼肌  

(2)平滑肌  

特点:

细胞呈梭状、无横纹、不受意志支配(不随意肌)、收缩力较弱,不易疲劳,分布:

内脏壁  

(3)心肌  

特点:

有横纹、细胞短柱状、有分支、细胞联接处有闰盘  、收缩有自动节律性 ,分布:

心脏

10.神经组织  

特点:

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质细胞构成,功能:

神经细胞能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和修复作用,来源:

外胚层 

原肾管型排泄器官是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端封闭,另一端对外开口为排泄孔(肾孔),排泄物靠渗入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排泄器官是由中胚层体腔膜形成,具备两个开口:

向体内开口为肾口 向体外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管,效率更高

11.多孔动物门  

特点: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由两层细胞和非细胞中胶层构成、有水沟系统  

12.腔肠动物门

特点:

身体辐射对称,浮现两胚层分化,浮现细胞外消化,有消化液,消化腔兼有循环作用,有胚孔形成原口,有上皮肌细胞和神经组织分化,具网状神经系统  

多态现象:

有水螅型两种基本形态:

水螅体专司营养,生殖体(水母型)专司生殖

特殊种:

薮枝虫 一种整体由两个不同生理功能个员构成  

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中间夹着中胶层。

  

外层:

细胞层较薄,排列整洁,由肌原纤维纵向排列外皮肌细胞,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剌细胞,腺细胞(口周边和基盘处较多),间细胞(能分化成剌细胞和生殖细胞等)  

内层:

细胞层较厚,肌原纤维横向排列内皮肌细胞和少量间细胞

在内外皮肌细胞协同作用下,使水螅产生运动。

   

体型 缘膜 垂唇 隔膜 口道 生殖腺  

水螅纲小 有 有 无 无 外胚层  

钵水母纲 大 无 有 有 无 内胚层  

珊瑚纲 \无 无 有 有 内胚层  

海葵:

单体生活,无骨骼  

珊瑚:

群体生活,外胚层分泌物质形成(发达)外骨骼   

13.扁形动物门(无体腔动物)

特点:

进化为两侧对称,分化为神经和感觉器官集中头,保护作用背面,承担运动和摄食腹面,浮现中胚层,间质为中胚层发育而来合胞体构造柔软结缔组织,浮现肌肉组织,梯形神经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原肾管型排泄系统,暂时性生殖系统   

代表动物:

涡虫纲:

涡虫:

头部有一对耳突,表皮下层有非细胞构造基膜,肌肉层分为三层:

 环肌,斜肌,纵肌,由口、咽和肠道构成消化系统,无肛门,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构成,梯形神经系统,耳突能感受味觉和嗅觉,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  

在口后部收缢断裂成二个子体,有性生殖:

两性生殖  

吸虫纲:

日本血吸虫:

营寄生生活,终寄主(有性生殖):

人和牲口,中间寄主(无性繁殖)钉螺  

 卵→毛蚴(钻入中间寄主)→尾蚴进入(终宿主)→童虫→成虫:

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 

其她动物:

布氏姜片虫:

终寄主:

人,中间寄主:

扁卷螺→茭白、荸荠

生活史:

卵→毛蚴(扁卷螺)→胞蚴→雷蚴→尾蚴(水中)→囊蚴(茭白、荸荠等)→童虫(人)→成虫  

华支睾吸虫:

终寄主:

人,中间寄主:

豆螺→虾、鱼 

14.原体腔动物

特点:

体表有角质膜,浮现假体腔,具备完全消化系统,雌、雄异体异形,圆筒形神经系统

代表动物:

蛔虫:

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为泄殖孔,只有纵肌,管状神经系统,由假体腔:

输送营养,在体壁与内脏之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15.环节动物

特点:

身体浮现分节现象,有刚毛和疣足形式附肢,浮现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囊胚腔形成血管中流动,链索状神经系统,无专门呼吸器官,但多毛纲某些海产种类浮现专门呼吸器官——鳃,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代表动物:

环毛蚓:

真体腔,雌雄同体,体节间有节间沟,

有外侧薄环肌和内侧厚纵肌,呈羽状排列,浮现一层中胚层来源体腔膜,真体腔内容有生殖、排泄器官,血管和神经索。

运动器官 生殖带 吸盘

多毛纲 疣足 无 无

寡毛纲 刚毛 有 无

蛭纲 无 有 有 

16.软体动物门

特点:

分为头、足、内脏团三某些

头部:

着生有口、触角、眼和其他器官。

各类软体动物因生活习性不同,其头部发达限度也不同。

足:

着生在身体腹面,头后方,有丰富肌肉组织,是软体动物运动器官。

内脏团:

普通在足背部,是心脏、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所在部位。

1.2 具备贝壳和外套膜

●贝壳

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某些外面均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特性之一。

不同种类贝壳形态、数目各不相似,但其基本构造是相似,均有三层构造:

1)角质层:

为最外层,薄而透明,具黑色光泽。

重要成分:

壳质素

由外套膜边沿内侧分泌而成。

随着动物生长,面积逐渐扩大。

功能:

保护贝壳中、内层不被碳酸溶解。

2)棱柱层:

也称为壳层,为中间一层,占椐贝壳大某些。

重要成分:

棱柱形碳酸钙晶体

由外套膜边沿背面细胞分泌而成,随着生长面积不断扩大,但其厚度不增长。

3)珍珠层:

也称壳底,为最里层,有珍珠光泽。

重要成分:

呈水平排列碳酸钙薄片。

由整个外套膜外表面分泌而成。

随着生长厚度不断增长。

珍珠即在珍珠层内形成。

珍珠形成是外套膜对外来物反映。

●外套膜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膜性构造,是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构成。

外套膜向下包裹了整个内脏团和足部,是一种重要功能器官:

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

2)外套膜围成外套腔与各种生理功能关于:

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

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开口。

3)具备辅助呼吸作用

1.3 真体腔极度退化

由于结缔组织侵入,真体腔极度退化,缩小为围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腔。

除真体腔外,初生体腔同步存在,初生体腔内布满血液,因而称为血窦。

1.4 浮现专职呼吸器官——鳃

2 代表动物:

河蚌 Anodonta

2.1 外部形态

躯体侧扁,具左右两片贝壳,前端稍钝,后端稍尖,背面有韧带互相铰合,腹缘分离。

韧带富有弹性,有能使贝壳左右张开功能。

贝壳闭合重要靠前、后闭壳肌控制。

贝壳前背方,各有一略为隆起壳顶,在壳外表面有以壳顶为圆心同心圆线,即为生长线。

贝壳后端有一种不闭合裂缝,内有外套膜形成两个孔,背面为出水孔,腹面为入水孔。

2.2 外套膜

河蚌外套膜紧贴在贝壳内面,是在左右两侧裹着软体两片薄膜。

在生活状态下,外套膜缘膜互相紧贴,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形成外套腔。

外套膜后缘加厚突出,左右相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在外套腔内,水流从入水孔进入,从后方流向前方,将食物带入口中。

水流通过外套腔内鳃时,营呼吸作用,呼吸水流从鳃出来后经出水孔排出。

同步将排泄物带出体外。

2.3 消化系统

由口、唇瓣、食道、胃、肠、肛门和消化腺等构成。

口:

位于身体前端,前闭壳肌下方。

唇瓣:

二对,呈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功能。

 外触唇:

与外套膜相连,在背方形成上唇。

 内触唇:

与内脏团相连,形成下唇。

食道:

短而宽,下接膨大胃

胃:

河蚌胃有两种特殊构造:

胃盾、晶杆

胃盾:

胃上皮具备一种会脱落厚皮,用以保护胃分泌细胞 

晶杆:

胃后方有一晶杆囊,能分泌物质形成胶质晶杆。

晶杆由粘蛋白构成,吸附有丰富酶。

晶杆囊壁纤毛摆动能使晶杆旋转,起搅拌和混合食物作用。

在胃酸作用下晶杆能释放出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也有人以为晶杆作用是贮存食物。

肝脏:

在胃周边有一对大型肝脏,为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酶,也能吞噬食物微粒进行细胞内消化。

肠:

胃后为细长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背方,形成直肠。

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心脏,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

特点:

肠壁无肌肉,不能蠕动

肠道无消化腺,只能吸取已消化营养物质。

河蚌不能积极捕食,依托水流带入微小有机颗粒、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

2.4 呼吸系统

河蚌以瓣鳃为呼吸器官。

鳃是外套膜内侧皮肤折叠形成。

河蚌鳃由内、外两对鳃瓣构成,分列在内脏团两侧。

每一鳃瓣由2片鳃小瓣构成。

鳃小瓣之间以瓣间隔相连。

鳃小瓣由许多纵向排列鳃丝和横向排列丝间隔连接而成。

丝间隔和鳃丝之间小孔为鳃水孔 。

2片鳃小瓣下缘及先后缘是愈合,背面分开,通鳃上腔。

连接鳃小瓣瓣间隔之间形成鳃水管。

水流从入水孔进入外套腔后,经鳃水孔进入鳃水管,向上流入鳃上腔,从出水孔排出体外。

因在隔上有丰富毛细血管,水流通过时进行气体互换。

2.5 循环系统

河蚌为开管式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窦构成

心脏:

位于围心腔内,具一心室,二心房。

2.6 排泄系统

河蚌排泄系统由二某些构成:

1) 肾脏:

位于围心腔两侧,分腺体部和管状部

腺体部(肾体):

为海绵状厚壁组织,黑褐色,以有纤毛肾口与围心腔相通。

肾通过肾口接受围心腔里排泄物,也能接受从流经肾体血液中渗出排泄废物,进面膀胱部。

管状部(膀胱):

为薄壁管状物,位于肾脏背面。

管腔内有纤毛。

膀胱以肾孔开口于鳃上腔。

2) 围心腺(凯佰尔氏腺):

位于围心腔前端,为赤褐色分支状腺体。

围心腺内有丰富毛细血管,排泄物从血管中渗出,汇集在围心腔内,再经肾脏排出体外。

2.7 神经系统

河蚌为分散中心式神经系统

由三对神经节:

腹神经节、足神经节和脏神经节构成。

神经节之间有神经相连。

2.8 生殖系统 

河蚌为雌雄异体,但在外形上无区别。

雌雄生殖腺都位于内脏团中,呈葡萄串状,形态相似。

生殖腺成就时,卵巢呈淡黄色,精巢呈乳白色繁殖时,成熟卵不排出体外,从雌蚌鳃上腔进入外鳃腔内。

精子从雄蚌出水孔排出,随水流经雌蚌入水孔进入雌体外套腔,再到达外鳃瓣鳃水管内,与卵结合受精。

受精卵即在外鳃腔内继续发育成钩介幼虫。

钩介幼虫从母体逸出,迂到鱼类便用足丝钩附在鱼鳃或鳍上,通过一段时间寄生生活后完毕幼体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