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909370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华宁一中高三份考试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

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4.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

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  )

①墙上画作的风格②人物的发型③照明手段④饮食方式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5.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及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邹凤炽、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均为唐时著名商人)。

这种情况说明(  )

A.当时富商大贾多与贵族官僚勾结

B.唐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C.当时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变化

D.唐时大商人垄断操纵了科举考试

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口口口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文中的口口口应是(  )

A.分封制B.郡县制

C.行省制D.军机处

7.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井田制B.宗法制

C.分封制D.世袭制

8.叶圣陶说:

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得慢的真意味。

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

反正是个到,何必急?

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

或说:

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

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

这岂不爽快而有味?

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反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

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9.“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从上帝的召唤。

……你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

”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

A.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B.明末清初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

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源自加尔文教派的清教徒

10.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

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

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11.19世纪中叶,曾国藩、李鸿章等以百战之功获取封爵;

20世纪初,清政府规定工商业者凭借一定资财即可获爵。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B.“实业救国”成为国人共同追求

C.清政府改革科举取士制度

D.清政府政治体制发生变化

12.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B.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

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

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

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

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

为什么?

 

1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把黄老刑名等百家之言排斥于官学之外,以优厚待遇延揽儒生数百人进入政府。

……他根据董仲舒、公孙弘的建议,在首都长安建立太学(国立大学),教授五经,从学官弟子里选拔官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凸显“官学”的地位做了哪些事情?

并概述他的做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具有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

(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

【历史选修1】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时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柬的事情。

……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论;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

上述三国采取的改革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上述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历史选修3】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

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

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

他说: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

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

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

“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

我将愉快会参军。

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

”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

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

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

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历史选修4】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克伦威尔把很大的精力用在对外事务上,他要改变这种局面,建立英国在世界上的贸易霸权,把失去的“漂亮姑娘”夺回来。

英国的舆论界也在推动着护国主去争霸世界。

一个政论家写道:

“在花盆里的橡树是不能长高的,为了它的根和枝,它应该有(足够)的土壤和空间。

”克伦威尔正是遵循着这一资产阶级的信条,开始他的外交活动的。

——据宋华《克伦威尔传》整理

材料二 虽然1654年的预算收入达到了就当时而言堪称巨额的一百五十万英镑,但赤字仍是护国政府的不治之症……无休止地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把全部重担加到劳动人民身上,引起了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

1655年初,王党的阴谋家们便力图利用这种情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据(苏)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整理

(1)英国失去“漂亮姑娘”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为夺回“漂亮姑娘”采取的行动。

(2)材料二中“国内不满情绪的增长”与材料一中提到的夺回“漂亮姑娘”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这使英国的政局产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政策与民生问题之间关系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

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

D项本身错误。

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故答案为C项。

2.【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见,501名审判人员是由抽签产生的,表决的形式是举手表决,采用一审制,有具体的罪名,材料能直接反映民主程序的形成,故A项正确;

范围狭窄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

苏格拉底有罪是非常冤枉的,这种审判并非公正至上,故C项错误;

501名审判人员的素养是否低下,表格体现不出来,故D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权利法案》的理解。

经分析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701年,问题中的关键词是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应该理解为是《权利法案》反映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该政体的本质是议会主权至上,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