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9815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培训讲稿范文模板 22页文档格式.docx

他去问第二个人,你在干什么呢?

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堵墙啊!

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

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

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第一种人的态

度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态度。

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

第二种人的态度称之为职业主义的态度。

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所以他的态度是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

但是他没有更高的追求。

而第三种人的态度称之为理想主义的态度。

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知道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

他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积极付出一定会得到丰硕的成果。

因为有了这个教堂梦想的笼罩,也成就了这样一个超出平凡的个体。

这个三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做事的态度不一样,实现的人生价值就不一样。

像暑假培训,如果你抱着一种花钱买罪受的心态坐在这里,那么你就是在服苦役,这几

天你会过得很不自在很痛苦。

如果你抱着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坐在这里,也许你多多少少就会有点收获。

这就是你带着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坐在这里,你就会收获不同的结果。

故事二:

一个企业招聘总裁助理。

有清华、北大的两位优秀的毕业生来应聘。

老总问北大的毕业

生:

“你希望要什么?

北大毕业生提了一连串的要求:

有没有底薪?

有没有三险?

有没有房补?

车补有吗?

没有话补等等,最后,老总不耐烦了。

轮到这位清华的毕业生面试了,老总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希望要什么?

知道这位学生怎么回答的吗?

他说,我来这里能学到东西,我的待遇取决于我所做贡献的大小。

结果可想而知,北大毕业生被淘汰了。

几年后,这位清华大学生成为本公司最年轻的副

总。

对生命价值的态度,决定我们这辈子能走多远。

如果一个人只顾眼前,他就不会有未来。

(二)成功决定于敢于付出、敢于改变、从容果断的做事态度。

案例一:

在以色列,一位行为学家在年轻的乞丐中搞了一次施舍活动,施舍物有3种:

约合100美元的钱、一套西装和一盆以色列蒲公英。

施舍过程中,行为学家搞了一个统计,

统计结果是:

近90%的乞丐要了100美元的钱,近10%的乞丐要了西装,只有百分之零点

几的乞丐要了蒲公英。

10年后,这位行为学家对当初参加施舍活动的乞丐进行了跟踪调查,

调查结果为:

要钱的乞丐,至今基本仍为乞丐;

要西装的乞丐,大部分成了蓝领或白领;

蒲公英的乞丐,全部成了富翁。

针对令众人迷惑的结果,行为学家作出了如下解释是:

要钱的乞丐,在拿钱时,心里想

到的收获,这种只想收获,不想付出的人,只能永远是乞丐。

要西装的乞丐,在拿西装时,心中想到的是改变。

他们认为,只要改变一下自己,哪怕

是稍为改变一下自己的形象,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他们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改变,使

自己由乞丐变成了蓝领或白领。

要蒲公英的乞丐,在拿蒲公英时,心中想到的是机遇。

他们知道,得到的这种蒲公英,

不是一般的蒲公英,它原产于地中海东部的沙漠中。

它不是按季节舒展自己的生命,如果没

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多么小,也不论在什

么时候落下,它们都会抓住这难得的机遇,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蒸发干之前,做

完受孕、结子、传播等所有的事情。

以色列人常把它送给拥有智慧的穷人,他们认为,这个

世界上,穷人和沙漠里的蒲公英一样,发展自己的机会极少极少,但只要拥有蒲公英一样的

品格,在机会来临之际,果断地抓住,同样会成为一个富裕和了不起的人。

老师们,机遇从来不会青睐于无准备的人。

我们既然选择做了教师,这职业一定是艰难、

繁重和劳累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怎么累出价值来,累出效率来累出品味来,累出创

造来累出智慧来,累出成长和发展来?

这几年,有机会与各地的一些优秀教师交流,发现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

是干工作时的那种有滋有味的幸福感。

只要一听上课铃声,他们就精神振奋,所有的疲劳都

不翼而飞。

只要一走上讲台,他们就激情荡漾,浑身都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只要在教室里,

在学生身边,他们就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这种老师是幸福的,因为工作将成为他们生命的

有机部分,这种老师也是美丽的,因为教学让他们如此美丽。

他们享受教学,享受教学给他

们带来的心灵的满足和踏实。

案例二:

有人问禅师:

“夏天天气太热,冬天天气又太冷,有什么不畏寒热的秘方吗?

禅师说:

“既然无可逃避,冷时就承担你的冷,热时就享受你的热吧!

我想,既然无可逃避,我们无法重新选择职业,无法改变社会改变教育这一个大环境,

那么我们能不能换一种心态?

以享受的心态从事艰难、繁重和劳累的工作?

哪一天你把美丽

的笑容带到了学校,把对人对世界的良好企盼带到同事和孩子们的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

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那些用了好多年的训词换成了赞美,把快乐引入课堂,把对生活的牢

骚与不满变成了幽默,那么你就有了积极主动快乐的心态,你就遇到了你生命中的贵人——

积极主动的自己!

千百年来,教育发生过多少变迁,可一定有教育永恒不变的使命,那就是教育必须为每

个人,为学生和教师创造美好的人生。

态度决定一切,学会享受教学吧!

像树一样活着!

自己当成自己!

老师一定要学会爱自己,爱自己就是要栽培自己,要栽培自己就是要努力去

提升自己,把每一次教研,每一次开课都当成栽培自己的机会吧。

“脚踏大地,仰望星空”,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也衷心祝愿每一位

老师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人生。

第二课时:

塑造教师新形象—教师专业成长修养观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被称为“21世纪影响中国社会的10位人物”之一。

他有一段很著名

“树草理论”,他说: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

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

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你太卑微了,你太

渺小了,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第二种活着的方式——像

树一样活着,像树一样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

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使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

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

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人要像树一样活着,去追求生命的尊严,这就是爱自己,这就是

爱生命。

“实力决定魅力,作为决定地位”爱自己,就是要努力去提升自己,栽培自己,让自

己的生活活得有价值,有尊严!

(一)过去的几种教师形象:

1、形象一:

他们渐渐衰老,但是并不幸福!

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幸福。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我在王崧舟的书里读到这么一句话“在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用?

学懂?

用?

成功?

来衡量一

节课。

其实,在课堂上,还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幸福。

因为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

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应该建立在

幸福之上。

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那

么教师首先要明白:

我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我眼中的美好是什么?

像小学阶段的孩子,也许

最重要的不是塞给他们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教

给他们做人做事的规范,培养孩子主动自觉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像赵景老师所说一生致力

于给学生两张名片:

一是美观工整的字,一是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些东西才会让孩子

受益终身!

有了这些,他们才能美好,才能幸福!

2、教师形象二:

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宋祖英所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里面的教师形

象: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

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

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

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这就是教师的“奉献者,牺牲者”形象。

3、教师形象三:

师德,一项光彩夺目的高帽;

课堂,行走爱与痛的边缘;

作业,勾叉

间细数着无奈;

评价,无法拒绝的教育之重;

家长,期望厚重如山;

职称,疼痛的阶梯;

训,花钱买罪受;

假期,读你千遍没味道;

福利,多多益善梦难成;

科研,想起来总是那么

遥远……三个形象,都把我们当作牺牲者和奉献者。

的确,今天做教师的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

当老师真难!

今天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指数

是很低的,社会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主管部门的压力家长的压力学生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常常让我们感觉很沉重,我们真的很辛苦,我们真的活得很不容易很不轻松很不快乐!

教师本身都不幸福,我们又怎么能给孩子幸福?

教学能滋养人的心灵!

一看这句话“滋养”,就想到学生——我们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精神滋养?

博大?

还是优雅?

我们给学生怎样的精神生活?

如果我们没有博大,优雅的心灵,我们又怎能滋养学生?

很少有教师意识到:

让教学滋养自己的心灵!

以前,我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我们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我们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甘当蜡烛、甘当春蚕,心甘情愿的,无可奈何地在这种“伟大的牺牲”中度过了一辈子,一辈子的默默无闻,一辈子的辛辛苦苦,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

因为它不仅没有给我们带来振奋和激励,倒常常使我们产生一种“只为他人做嫁衣的”委屈和吃亏的感觉,让我们苦不堪言。

但是“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而教学应该是丰富自我,滋养自我的过程!

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教师”这个职业的价值——教师不但要“益人”,也要“益己”;

不但要促“学生发展”,也要“促教师发展”;

不但为学生的幸福健康、也应为自己的幸福服务。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来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二)现在教师的形象:

形象

(1)在学校中,“替代父母的人,是创造孩子精神生命的人”。

形象

(2)教师是直面生命成长并迷恋生命成长和研究生命成长的人。

形象(3)教师是创造自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