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951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docx

拔高讲义第九章平面解析几何之第8讲曲线与方程教师版

第8讲 曲线与方程

最新考纲 1.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利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简单性质;3.能够根据所给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知识梳理

1.曲线与方程

一般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点的坐标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满足如下关系:

(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3)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4)代换——依条件式的特点,将其转化为x,y的方程式,并化简.

(5)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3.两曲线的交点

设曲线C1的方程为F1(x,y)=0,曲线C2的方程为F2(x,y)=0,则C1、C2的交点坐标即为方程组的实数解.

若此方程组无解,则两曲线无交点.

诊断自测

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 

精彩PPT展示

(1)f(x0,y0)=0是点P(x0,y0)在曲线f(x,y)=0上的充要条件.(√)

(2)方程x2+xy=x的曲线是一个点和一条直线.(×)

(3)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2=y2.(×)

(4)方程y=与x=y2表示同一曲线.(×)

2.已知点F,直线l:

x=-,点B是l上的动点.若过点B垂直于y轴的直线与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是(  )

A.双曲线B.椭圆C.圆D.抛物线

解析 由已知|MF|=|MB|,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知,点M的轨迹是以点F为焦点,直线l为准线的抛物线.

答案 D

3.设定点F1(0,-3),F2(0,3),动点P满足条件|PF1|+|PF2|=a+(a>0),则点P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 ∵a+≥2=6(a>0).

当a=3时,a+=6,此时|PF1|+|PF2|=|F1F2|,

P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

当a≠3,a>0时,|PF1|+|PF2|>|F1F2|.

由椭圆定义知P点的轨迹为椭圆.

答案 椭圆或线段

4.(2016·枣庄一模)已知△ABC的顶点B(0,0),C(5,0),AB边上的中线长|CD|=3,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解析 设A(x,y),则D,∴|CD|==3,

化简得(x-10)2+y2=36,由于A,B,C三点构成三角形,

∴A不能落在x轴上,即y≠0.

答案 (x-10)2+y2=36(y≠0)

5.(人教A选修2-1P37A4改编)已知⊙O方程为x2+y2=4,过M(4,0)的直线与⊙O交于A,B两点,则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垂径定理知:

OP⊥PM,

所以P点轨迹是以OM为直径的圆且在⊙O内的部分,

以OM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

(x-2)2+y2=4,它与⊙O的交点为(1,±),结合图形可知所求轨迹方程为(x-2)2+y2=4(0≤x<1).

答案 (x-2)2+y2=4(0≤x<1)

考点一 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例1】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弦MN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证明:

直线l过定点.

(1)解 

如图,设动圆圆心为O1(x,y),

由题意,|O1A|=|O1M|,

当O1不在y轴上时,过O1作O1H⊥MN交MN于H,

则H是MN的中点.

∴|O1M|=,

又|O1A|=,

∴=,化简得y2=8x(x≠0).

当O1在y轴上时,O1与O重合,点O1的坐标(0,0)也满足方程y2=8x,

∴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y2=8x.

(2)证明 

由题意,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

P(x1,y1),Q(x2,y2),

将y=kx+b代入y2=8x中,

得k2x2+(2bk-8)x+b2=0.

其中Δ=-32kb+64>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①

x1x2=,②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所以=-,

即y1(x2+1)+y2(x1+1)=0,

(kx1+b)(x2+1)+(kx2+b)(x1+1)=0,

2kx1x2+(b+k)(x1+x2)+2b=0③

将①,②代入③得2kb2+(k+b)(8-2bk)+2k2b=0,

∴k=-b,此时Δ>0,

∴直线l的方程为y=k(x-1),即直线l过定点(1,0).

规律方法 利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

(1)利用直接法求解轨迹方程的关键是根据条件准确列出方程,然后进行化简.

(2)运用直接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在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时,在化简的过程中,有时破坏了方程的同解性,此时就要补上遗漏的点或删除多余的点,这是不能忽视的.

②若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则最后的验证可以省略.

【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a,b)(a>b>0)为动点,F1,F2分别为椭圆+=1的左、右焦点.已知△F1PF2为等腰三角形.

(1)求椭圆的离心率e;

(2)设直线PF2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M是直线PF2上的点,满足·=-2,求点M的轨迹方程.

解 

(1)设F1(-c,0),F2(c,0)(c>0).由题意,可得

|PF2|=|F1F2|,即=2c,

整理得2+-1=0,

得=-1(舍去)或=.所以e=.

(2)由

(1)知a=2c,b=c,可得椭圆方程为3x2+4y2=12c2,

直线PF2的方程为y=(x-c).

A,B两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消去y并整理,得5x2-8cx=0.解得x1=0,x2=c,

得方程组的解

不妨设A,B(0,-c).

设点M的坐标为(x,y),则=,

=(x,y+c).

由y=(x-c),得c=x-y.

于是=,=(x,x),

由·=-2,即·x+·x=-2,

化简得18x2-16xy-15=0.将y=代入c=x-y,

得c=>0,所以x>0.

因此,点M的轨迹方程是18x2-16xy-15=0(x>0).

考点二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2】已知圆M:

(x+1)2+y2=1,圆N:

(x-1)2+y2=9,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求C的方程.

解 由已知得圆M的圆心为M(-1,0),半径r1=1;圆N的圆心为N(1,0),半径r2=3.设圆P的圆心为P(x,y),半径为R.

因为圆P与圆M外切并且与圆N内切,

所以|PM|+|PN|=(R+r1)+(r2-R)=r1+r2=4>|MN|=2.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曲线C是以M,N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短半轴长为的椭圆(左顶点除外),其方程为+=1(x≠-2).

规律方法 

(1)求轨迹方程时,若动点与定点、定线间的等量关系满足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直接根据定义先确定轨迹类型,再写出其方程.

(2)关键:

理解解析几何中有关曲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3)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时,还要看所求轨迹是否是完整的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如果不是完整的曲线,则应对其中的变量x或y进行限制.

【训练2】已知圆C与两圆x2+(y+4)2=1,x2+(y-2)2=1外切,圆C的圆心轨迹方程为L,设L上的点与点M(x,y)的距离的最小值为m,点F(0,1)与点M(x,y)的距离为n.

(1)求圆C的圆心轨迹L的方程;

(2)求满足条件m=n的点M的轨迹Q的方程.

解 

(1)两圆半径都为1,两圆圆心分别为C1(0,-4),C2(0,2),由题意得|CC1|=|CC2|,可知圆心C的轨迹是线段C1C2的垂直平分线,C1C2的中点为(0,-1),直线C1C2的斜率不存在,故圆心C的轨迹是线段C1C2的垂直平分线,其方程为y=-1,即圆C的圆心轨迹L的方程为y=-1.

(2)因为m=n,所以M(x,y)到直线y=-1的距离与到点F(0,1)的距离相等,故点M的轨迹Q是以y=-1为准线,点F(0,1)为焦点,顶点在原点的抛物线,而=1,即p=2,所以轨迹Q的方程是x2=4y.

考点三 相关点法(代入法)求轨迹方程

【例3】设λ>0,

点A的坐标为(1,1),点B在抛物线y=x2上运动,点Q满足=λ,经过点Q与x轴垂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M,点P满足=λ,求点P的轨迹

方程.

解 由=λ知Q,M,P三点在同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故可设P(x,y),Q(x,y0),M(x,x2),

则x2-y0=λ(y-x2),即y0=(1+λ)x2-λy.①

再设B(x1,y1),由=λ,

即(x-x1,y0-y1)=λ(1-x,1-y0),

解得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消去y0,

得③

又点B在抛物线y=x2上,

所以y1=x,再将③式代入y1=x,得(1+λ)2x2-λ(1+λ)y-λ=[(1+λ)x-λ]2,

(1+λ)2x2-λ(1+λ)y-λ=(1+λ)2x2-2λ(1+λ)x+λ2,

2λ(1+λ)x-λ(1+λ)y-λ(1+λ)=0.

因λ>0,两边同除以λ(1+λ),得2x-y-1=0.

故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y=2x-1.

规律方法 “相关点法”的基本步骤:

(1)设点:

设被动点坐标为(x,y),主动点坐标为(x1,y1);

(2)求关系式:

求出两个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式

(3)代换:

将上述关系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训练3】设F(1,0),M点在x轴上,P点在y轴上,且=2,⊥,当点P在y轴上运动时,求点N的轨迹方程.

解 设M(x0,0),P(0,y0),N(x,y),

∵⊥,=(x0,-y0),=(1,-y0),

∴(x0,-y0)·(1,-y0)=0,

∴x0+y=0.

由=2得(x-x0,y)=2(-x0,y0),

∴即

∴-x+=0,

即y2=4x.

故所求的点N的轨迹方程是y2=4x.

 

[思想方法]

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

根据题目条件,直译为关于动点的几何关系,再利用解析几何有关公式(两点距离公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夹角公式等)进行整理、化简,即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曲线的轨迹方程.

2.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可先设定方程,再确定其中的基本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3.相关点法:

有些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动点是随着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运动的,如果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是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

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得出或不易转化为等式,也没有明显的相关点,但却较易发现(或经过分析可发现)这个动点的运动与某一个量或某两个变量(角、斜率、比值、截距等)有关,可用参数法求出轨迹方程.

[易错防范]

1.求轨迹方程时,要注意曲线上的点与方程的解是一一对应关系.检验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方程的化简是否是同解变形;二是是否符合题目的实际意义.

2.求点的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不同的要求,求轨迹时,应先求轨迹方程,然后根据方程说明轨迹的形状、位置、大小等.

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方程(2x+3y-1)(-1)=0表示的曲线是(  )

A.两条直线B.两条射线

C.两条线段D.一条直线和一条射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