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3883179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作物种植原理与技术Word下载.docx

蓄水保墒。

土壤耕作使耕作层土壤松软、并切断耕层与底土层的土壤水分联系,减少地面蒸发,吸纳雨水,有利于蓄水保墒。

调节土壤通气性。

土壤耕作后使通气状况改善,有利于作物根部呼吸,增强土壤中好气性细菌的活动,硝化作用旺盛,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

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

通过耕地把有机肥料和地面上的残株茎叶翻入土中,不但改善了土壤结构,而且增加了土壤内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肥力。

消灭杂草和病虫害。

耕翻土地既可把脱落在地面上的杂草种子以及病原菌和害虫深埋入土中;

又可把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切断或翻出地面,把匿藏在土壤中的害虫也翻上地面,将它们消灭。

二、土壤耕作的类型

(一)基本耕作

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人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包括翻耕、深松耕和旋耕。

翻耕

翻耕的主要工具有铧式犁,有时也用圆盘犁。

先由犁铧平切土垡,再沿犁壁将土垡抬起上升,进而随犁壁形状使垡片逐渐破碎翻转拋到右侧犁沟中去。

翻耕的作用主要在于翻土、松土和碎土。

翻耕时期。

翻耕是对土壤的全面作业,只有在作物收获后至下茬作物播种前的阶段内和土壤宜耕期内及时进行。

有伏耕、秋耕和春耕三种类型。

在北方一年一熟地区,一般在秋季翻耕,接纳雨水;

种植冬小麦地区,则是夏闲伏耕和播前秋耕。

二年三熟制地区,春播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翌年冬麦收获后,灭茬播种夏播作物,夏播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

一年二熟地区主要是夏播作物收获后,进行秋耕整地。

就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而论,伏耕优于秋耕,早秋耕优于晚秋耕,秋耕优于春耕。

春耕是对于水田、低洼地、秋收腾地过晚或因水分过多无法及时秋耕的地块才进行的耕作。

由于翻耕会使土壤水分大量蒸发,严重影响春播和全苗,因而春耕的效果差。

在南方地区,翻耕多在秋、冬季进行,利用干耕晒垡、冻融交替,以加速土壤的熟化过程,又不致影响春播适时整地。

翻耕深度。

翻耕深度要根据作物、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来确定。

水稻、小麦、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和薯类作物80%〜90%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25cm耕层内,棉花、大豆等直根系作物入土深,但大部分也在30cm以内。

生产上翻耕深度不宜超过作物主要根系分布的范围,翻耕太深,常引起减产。

大田生产翻耕深度,以旱地20〜25cm,水田15〜23cm较为适宜。

不同土壤翻耕深度不同,土层深厚、表底土质地一致、有犁底层存在、黏质土或盐碱土等可适当加深;

土层较薄、沙质土不宜深耕。

在多风、高温、干旱地区或季节,深耕会加剧水分丢失。

深松耕

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面或间隔的深位松土。

耕深可达25〜30cm,最深为50cm,可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降水人渗,增加耕层土壤持水性能。

由于此法只松不翻,不乱土层,保持了地面残茬覆盖,故可防止风蚀,减轻土壤水分蒸发。

适合于土层深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耕层土壤瘠薄、不宜耕翻的盐碱土、白浆土地区。

旋耕

采用旋耕机进行。

可将土壤进行切割、打碎和混拌;

一次旋耕既能松土,又能碎土且保持了地面的平整。

水田、旱田整地都可用旋耕方法,一次作业就可以进行旱田播种或水田放水插秧,省工省时,降低成本。

旋耕机按其机械耕作性能可耕深16〜18cm,在实际运用中常只耕深10〜12cm。

无论水田旱田,如果多年连续单纯旋耕,极易导致耕层变浅与土壤理化性状变劣,故应作为翻耕的补充作业,与翻耕轮换应用。

(二)表土耕作

表土耕作又叫次级耕作,包括耙地、耢地、镇压、起垄、做畦、中耕等作业,是在基本耕作基础上采用的人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旨在破碎土块,平整土地,消灭杂草,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的土壤耕作措施。

表土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10cm。

耙地

通常采用圆盘耙、钉齿耙、弹簧耙等,通过一定间距的粑齿或耙片插人土中,拨动土壤,有破碎土垡、混拌肥料、耙碎根茬杂草、平整地面、减少蒸发、抗旱保墒等作用。

耙地除在耕翻后使用外,还用于收获后灭茬,播种前后的整耙地,深度一般5cm左右。

2•耮地(耱地)

是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

工具简单,一块木板或树枝编织成的工具均可。

作业深度为3cm左右。

耢地有平土、碎土和轻压的作用,在地表构成厚约2cm的疏松层,下面形成较实的耕层,这是北方干旱地区或轻质土壤常用的保墒措施。

在旱地上,耢地和耙地联合作业效果较好,可促进作物种子发芽、出苗。

多雨地区或土壤潮湿时不能采用。

3•镇压

镇压是利用镇压器的重力作用,将土壤表层的土块压碎、压紧耕层、平整地面的耕作措施。

镇压一般作用深度3〜4cm,重型镇压器可达9〜10cm。

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减少因水分扩散或空气对流作用而造成水分损失,保墒提墒。

在播种后进行镇压,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种子吸收水分,促进发芽和扎根。

此外,镇压也常用于冬小麦越冬前的田间管理,可防止作物徒长、弥合田间裂隙以及引墒固根,提高越冬率。

起垄

起垄的作用在于增厚耕作层,利于作物地下部分生长发育;

也可提髙地温,防风排涝,防止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性,压埋杂草等。

我国东北地区与各地山区盛行垄作,目的是为了提高局部地温以及排水;

山区垄作主要是为了保持水土。

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50〜70cm。

可先起垄后播种、边起垄边播种也可先播种后起垄。

(三)少耕法和免耕法

少耕法

少耕法是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破坏的耕作方法。

此方法有残茬覆盖,可蓄水保墒、减少风蚀;

节约能源;

但杂草危害严重,应配合杂草防除措施。

免耕法

免耕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种前不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在播后和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免耕法可节约能源和资金,投入少,成本低;

在生育期一季有余而两季不足时,可及时播种或栽插,从而争取更多积温,扩大复种面积。

免耕法的基本原理,一是用生物措施。

利用秸秆、残茬或死亡牧草覆盖地面,保持土壤自然构造;

增加蓄水量,使有益的微生物群落繁殖起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水稳性团粒,防止风蚀和水蚀,从而代替土壤耕作。

二是用化学措施。

即利用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代替全部耕作除草、翻埋害虫及病菌等的作用。

三、土壤培肥技术

土壤培肥是作物生产的基础,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才能保证作物持续的高产稳产与优质。

(一)生物养地

生物养地是利用生物及其遗体培养地力或改良土壤。

其主要作用是固氮;

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

分解有机态养料为无机态养料;

保持水土;

疏松耕地;

生物排除盐碱等。

具体措施有:

深耕增施有机肥,积极培肥地力。

有机肥主要是家畜粪肥为主的廐肥和堆肥,含氮、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养分齐全,肥效持久。

有机肥的改土培肥作用不仅在于供应作物所需养分,还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状况,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秸秆还田。

推广作物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旋耕翻埋还田、覆盖栽培还田、堆沤腐解还田等多种秸秆还田方式,结合施用氮肥和磷肥,可增加土壤蓄水、保墒、保肥能力,有利于作物持续增产。

种植豆科绿肥。

豆科绿肥是偏氮的半速效性肥料,可直接翻压施用。

翻压时间以产量最高、积累氮多、木质化程度低的时期为好,一般为初花期或初荚期。

一般翻压期要使供肥期与作物需肥期相适应,并翻入10〜17cm土层,以不露出土表为度。

如能配合施用磷、钾肥,更可提高绿肥效果。

合理轮作。

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把用养特点不同的作物合理搭配,如禾本科和豆科结合,一年生与多年生作物结合,做到用养结合,有利于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和扩大农田物质的循环。

(二)化学养地

所谓化学养地,即以化学肥料培肥地力。

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已经成为用地养地的一项基本手段。

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以无机促有机,氮、磷、钾与微肥配合施用,增施优质有机肥料可起到作物持续增产和土壤快速培肥的双重作用。

第二节作物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

(一)品种选用

作物播种材料的选用,不论从外地引种,还是利用当地培育的品种,必须具备优质、高产、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首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抗御当地主要自然灾害且与生产水平相适应的品种。

例如,生长季节短的地区,应选择早熟、耐寒性强的品种。

地势低洼或盐碱地区,宜选择耐湿和耐盐碱力强的品种。

在病虫害严重地区,要选择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等。

随着生产水平和良种选育水平的提高,品种应不断更新。

其次,在作物和品种间应注意茬口与季节的衔接。

多熟制地区,应选择熟期适当而高产优质的品种;

茬口早的宜选择耐寒性较强,适于早播的品种;

间套作地区宜选择株型紧凑、秆矮抗倒的早熟高产品种,以便早腾地,发挥各季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全年总产量。

第三,不同品种合理搭配。

不同品种对水分、肥料和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同,丰产、抗逆性有差异。

在选用品种时,应选择一个当家品种和2〜3个搭配品种。

当家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抗逆

性较好,保持相对稳定;

品种间进行搭配,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品种的优良特性,实现稳产丰产。

(二)种子清选

良种必须在纯度、净度、发芽率、含水量等方面符合种子质量标准(表6-1)。

常用种子的清选方法有以下3种。

表常见谷类作物良种质置标准%

作物

纯度不低于

净度不低于

发芽率不低于

水分不高于

水稻(常规种)

98

98.0

85

13.0(籼)、14.5(粳)

水稻(杂交种)

96

98.0

80

13.0

小麦

99

玉米(常规种)

97

13.0

玉米(杂交种)

高粱(常规种)

75

高粱(杂交种)

95

谷子

资料来源: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12-28发布的《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摘编

 

辣选

主要根据种子形状、大小、长短和厚度,选择筛孔相适合的筛子,进行种子分级,筛除秕粒以及杂物,选取充实饱满的种子,提高种子的质量。

风选

利用种子的乘风率分选。

乘风率(K)是种子对气流的阻力和种子在风流压力下飞越一定距离的能力。

乘风率用种子的横断面积与种子质量之比表示=式中:

C为种子横断面积(cm2)为种子质量(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