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8209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主题《为了建设新中国》详细教案doc文档格式.docx

一、创设情境,诱导感情。

师:

同学们,你们看过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吗?

今天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也让老师过过主持人的瘾。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这里是“实话实说”栏目现场,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

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谁愿意先来实话实说?

【设计意图】:

《实话实说》是学生们都很了解,也很喜欢看的一个栏目。

借用这个栏目导入不但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来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不太满意,有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比较满意。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体验另一种生活,你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请同学们注意观看下面一段视频,看完以后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大家。

(播放视频) 

追问:

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情景再现50-60年代人们的生活,与学生现实生活形成反差,让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二、学文明理,深切感受 

你们知道这种艰苦生活是什么时期,什么人过的生活吗?

讲解:

这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所过的艰苦生活。

所谓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就是1949年至1960年左右,距今也仅仅只有五十几年的历史。

如果你们的祖父,祖母一定最清楚那段艰难的历史,因为那便是他们年青时走过的岁月。

你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我国当时的基本情况吗?

(一穷二白)什么是“一穷”,什么是“二白”呢?

( 

“一穷”是指经济落后;

“二白”是指教育,文化落后,文盲多。

) 

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一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建立的,连年的战火摧残,使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不得不面临经济落后,教育、文化落后的困难。

让我们先来看看经济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37—39页的内容,结合刚才看到那段视频,找出答案。

你知道当时哪些物品是从国外进口的吗?

(有洋火、洋蜡、洋枪、洋铁壶等) 

同学们,你们听出来了吗,他所说的物品里每件都带有一个什么字?

这个“洋”字在当时是进口产品的一种标志,你从课外还收集到了哪些带有“洋”字的物品?

看来,我们祖辈们的生活到处充斥着“洋货”吃的、穿的、路上跑的,甚至玩的,从这小小的“洋”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因为当时我国物资贫乏、工业生产落后,所以大量物品从国外进口,然而这些“洋货”在当时十分昂贵,只有有钱的人才用的起,而更多的中国老百姓过的却是这样的艰难生活。

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一幅图会想到什么呢?

(出示反映当时人们饥寒交迫的图片) 

引导:

同学们,你们看到他们对食物渴望眼神了吗?

当时,他们就渴望得到这样一块饼(出示糠馍馍),就是这样一块既难吃,有没有营养的糠馍馍,在当时,也不是人人都能享用得到的(出示反映当时的人们饮食的图片)。

看完了这些关于食物的图,咱们再来看看另外一幅,看到这幅图你们又会想到些什么?

(出示当时百姓所居住的房屋的图片)讲解:

摇摇欲坠的房子,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教师讲述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

这样的房屋就是我们祖辈们所住的房屋,我的爷爷奶奶也曾经这样的房屋里住了几十年,因为房屋的墙是由竹片编的骨架,上面涂上由稀泥和稻草节和匀的泥浆,又透风又漏雨,艰苦的生活条件让我的爷爷奶奶落下了长年不愈的内风湿关节炎。

说完了“吃、住”,咱们在来看看“行”。

在这里,我想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下面的图片,结合课外调查的情况,谈谈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有哪些出行方式,当时的路况如何?

看了建国初期的交通状况,我们再来说说今天的交通状况。

对比之后,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受?

吃野菜与糠馍馍,穿破烂不堪的衣服,住四面漏风的房子,走泥泞不堪的道路,孩子们,我们的祖辈们,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开始了新中国的建设。

请大家阅读书本,找一找祖辈们在建国初期生活艰难,经济落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农业生产落后)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这幅图旁边有这样一句话,耕地时,人要使出牛一般的力气,为什么呢?

想想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们的祖辈就是这样一直拉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你们想说些什么?

喝水不忘挖井人,吃饭不忘种田人,我们忘不了祖辈们艰难耕作的身影,忘不了他们在天地中撒下的汗水,更忘不了一步步开创未来的艰辛。

然而,在他们建设祖国,开创未来的道路上不仅面临着经济落后的困难,还面临着文化,教育落后,文盲多的现象。

教师解说:

在旧中国,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哪里还有钱让孩子读书啊!

所以新中国成立时,在四亿八千万同胞中,就有三亿八千四百万是文盲,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人民的素质,发展科学技术,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屋檐下,都能看到人们勤奋刻苦,挑灯夜读的身影。

(图片) 

一上课时有些同学说向往没有作业,没有考试,学习负担少一些,玩的时间多一些就好了,现在你了解了祖辈们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勤奋刻苦的学习的情景想说点什么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者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或活动的情境,把教科书扩展到广泛的生活空间中,让学生从文中,一张张老照片中,学生入情入景,深刻体验到建国初期人民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教育艰难,以及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激发情感,提升品德 

俗话说的好,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不畏艰辛,刻苦学习,勇于探索,才能走出贫困,开创出美好生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祖辈们就是凭着这种毅力,这种精神,从艰难中站了起来,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穷二白”,走进了七十年代的“改革开放”,迎来了“丰衣足食”的八、九十年代,迈向了“繁荣富强”的21世纪。

(播放反映社会生产、生活变化的短片)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新中国的建设者,你们会用什么词?

预设:

坚强不屈、勇于探索…… 

我们的祖辈是这样的中国人,我们也要立志做这样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穷则思变,在艰难中我们的祖辈站起来了,短片重现了他们的变化、奋斗,让学生感受到祖辈坚强不屈、勇于探索、自强不息……的精神,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现在的生活,并且知道要从现在开始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教学反思:

2、爷爷、奶奶讲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全国人民面对着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艰难中起步,开展了土地改革、爱国卫生运动和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

2、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3、进一步发展探究、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和感受新中国的变化和进步。

教学准备:

1、语文课文年《我的战友邱少云》。

2、鼓励学生继续采访前辈。

3、中国政区图。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解放前夕的中国已经到了百业凋敝、人民生活极度贫困的境地。

对于全国解放就好象是无尽黑暗的天空豁然敞亮了一样。

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全国人们怎么办呢?

我们一起来看小文的邻居赵爷爷展示的图片吧。

二、阅读与讨论。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0~41页的图片和说明文字,并且讨论教科书上的第5、6、7三幅图的意思。

通过讨论或由教师讲述明确:

刚一解放,全国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清理战争遗留下来的废墟,切断疾病、瘟疫传播的途径,减少疾病,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

根据当时的条件,人民政府逐步推行了对少年儿童预防天花、肺结核、白喉、百日咳、伤寒、霍乱、大脑炎等重大传染病的免疫接种计划,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在城市里,开展了镇压恶霸和恶棍、打击流氓地痞、整顿社会治安的运动,使新中国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老百姓都被动员起来,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人民解放军把解放战争的胜利推向全国。

而且人民政府利用各种条件兴办学校,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进行学校学习。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了识字活动,对成人进行扫盲教育。

三、全班交流。

教科书第41页“调查”的要求,“你的爷爷、奶奶在刚解放的时候有多大呢?

那时候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他们是不是也有和赵爷爷一样的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鼓励学生将采访中了解到的内容与全班同学分享。

由于学生所得到的都是很具体的各案,所以很生动、很吸引人。

但由于情况复杂,应当以自愿为分享交流的前提,同时教师要注意把关,对学生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甄别,纠正错误。

四、师小结

“刚一解放,人民政府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经过这场运动,农民分得了土地,真正翻身当家做了主人。

五、阅读与讨论。

1、阅读教科书第42~43页课文,并且讨论。

“新中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给全国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有什么重大一义?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在刚解放的时候有没有经历过土改运动呢?

那时侯他们都看到了什么?

听说了什么?

他们有什么感受呢?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新中国农村的故事讲出来,与同学交流。

2、朗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标识。

教师适当给予说明解释。

六、教师小结

“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正在忙着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发展经济。

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并且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七、阅读与思考。

阅读教科书第44页课文。

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教师提问:

“知道‘抗美援朝’吗?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是怎样做的?

”请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八、讲授与思考。

教师讲述: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组成了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经过三年的浴血战斗,终于把美国侵略军赶到了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军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无所畏惧,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诗篇。

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战斗英雄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英勇无谓的民族气概,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志愿军和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勇行为,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想到:

人民热爱新中国,热爱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保卫自己的祖国,愿意付出一切。

九、阅读与交流。

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奶奶讲的故事,把自己采访所得,分享交流。

“你爷爷、奶奶那样的老辈人有没有经历过抗美援朝呢?

听到了什么?

把你们对周围老人访问所听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下、教师总结。

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布置家庭作业。

六、

家庭作业:

让学生观看有关抗美援朝的电影,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等。

3、新国家  新气象

1、知道全国人民从艰难中起步,豪迈地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历史重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使朝气蓬勃的新中国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了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1、了解中国人民在新中国建设中取得的各项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