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86949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册课时综合测评试题2文档格式.docx

C.③④⑤D.②③⑥

【解析】 ①持平之论:

公正的意见。

也指折中、调和的话。

含褒义。

②蠢蠢欲动:

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为贬义词,此处用来指报考学生显然不对。

③出人意表:

出乎人们的意料。

④大相径庭:

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⑤当仁不让:

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这里应用“不负众望”之类的词。

⑥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使用正确。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08332025】

A.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充分展现了中国与世界共同担当的使命感,表明了中国为推动互联网发展做出更大努力的决心。

B.一些调查显示,我国一线城市的大部分居民憧憬自由而又安定的生活,并且希望不断上涨的房价能够逐步回落是大家的普遍愿望。

C.商品的过度包装不仅会让奢靡浪费的风气入侵我们的社会领域,将真正喜爱这些商品的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

D.孩子们现在普遍近视得比较早,这除了与他们看电视、玩电脑、读书、写字时间过长有关外,也与其各自家族遗传因素密不可分。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中国上海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是介宾短语,缺主语,应删去“在”和“上”;

B项,句式杂糅,删掉“是大家的普遍愿望”;

C项,语序不当,“让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和“会让奢靡浪费的风气入侵我们的社会领域”位置调整一下。

【答案】 D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08332026】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__①__一项系统工程,__②__一句口号。

“大事讲规划,小事讲办法”,在具体实施层面上,相关方面须在落小落细落实上多动脑筋,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微观操作,__③__让具体项目落地生根。

唯其如此,__④__将“一带一路”战略变为可触可感的现实。

一个项目、一笔贸易、一次交往,都是一个切入点、一个具体抓手,看起来都是小事,__⑤__小中见大,解决好一个具体问题,__⑥__能打开突破口,带动其他问题解决。

A

不是

而是

从而

才能

然而

B

进而

因此

可是

/

C

所以

D

【解析】 第①②处两个句子构成了并列关系,用“是……不是”即可;

③处语意是在上句基础上的顺承,用“从而”,不能用“进而”;

④处与“唯其如此”照应,也与前文构成了条件关系;

⑤处语意发生转折,从衔接紧密的角度出发,应该用“但”;

⑥处与上句暗含着假设关系,应该加以体现,用“就”。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08332027】

①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 ②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节 ③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 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

⑤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都有美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⑥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

A.②⑤③①④⑥B.⑤②④①③⑥

C.②④①③⑥⑤D.⑤③⑥④①②

【解析】 首先确定这是一个描写性的段落,有其描写顺序。

开头点出季节,然后引出观景之事,接着按照从下而上、由近而远的描写顺序再现所看到的景物,最后是总结。

【答案】 C

二、阅读理解(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8分)

08332028】

一窗如画

翁文秀

①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

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

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②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

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朦胧,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

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③李渔《闲情偶记》里说:

“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

”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或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

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

或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④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

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

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

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⑤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

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

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⑥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槛,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

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

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

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

面对老去的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⑦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又历几人生。

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⑧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

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坐,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恍如见多年以前,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

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

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⑨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

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

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

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⑩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

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文汇报》,略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④段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画面,形象地表现:

无论是乘车匆匆而过,还是缓步徐行,都能处处收获生动美景。

B.文章第⑤段描写苏州拙政园的窗。

空窗简约清悠却也引人入胜,漏窗造型别致多样结构精巧。

窗与园中景相映衬,成为意态万千的图画。

C.本文既细致描写了眼前窗外的景物,也展开想象,遥想悠悠历史人文景象,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D.文末一段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前文②③段的内容,表达了只要用心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美景的真谛。

E.本文语言清婉华丽,整散有致。

散句灵活自如,将云絮、月光、村庄、青石板等景物描绘得生动贴切。

【解析】 A项,第④段没有运用排比;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观者安闲自适的心情。

E项,“散句灵活自如,将云絮……”有误。

【答案】 AE

6.文章标题为“一窗如画”,请简要概括,作者透过“窗”感受到了哪些生动画面。

(4分)

                                    

【解析】 作者在这篇散文中,透过“一窗如画”为我们条理清晰地描绘出几幅生动的画面,作答时,要先分清文章的层次,然后逐段加以概括。

【答案】 ①透过记忆,描绘了老屋天窗外静谧温柔的夜景。

②透过如今的大窗,描绘了窗外轻远飘缈的山色云雾。

③透过闲情慧眼,领略悠然丰富的过眼风物。

④关注窗户本身,描绘造型别致意态万千的窗。

⑤透过古镇精雕细刻的窗户,咀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沧桑岁月。

⑥透过历史之窗,品味浓浓诗情画意、悠悠历史文化。

7.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引用了古代诗文,请结合全文分析它们各自的作用。

第一处:

第二处:

【解析】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作答时要紧扣语境,从内容上看作者引用古诗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第一处:

丰富画面的内容,增强语言表现力。

第②段分别引用王维、李白的诗句,表现窗外迷蒙变幻奇丽飘缈的云雾,与眼前临窗远眺山色朦胧的景象相映成趣,虚实结合,增添了想象空间,丰富了画面的内容。

引用李渔的话,画龙点睛,巧妙点题。

指出只要“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这正是文章主旨所在。

8.有读者说,“读其文,便能够洞见作者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6分)

【解析】 对作者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的探究,要结合文中的意象和富有特色的词句来进行分析。

【答案】 (示例一)本文作者追求一种闲适清静的精神境界。

文章无论是选择“杨柳”“山色”“园林”“古镇”等画面,还是选择“慢慢”“悠悠”“缓慢”“诉说”等词语,都透露出闲适清静的情怀,正如文中所言,“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正是因为作者拥有“闲情”“慧眼”,才处处见佳景。

(示例二)本文透露出作者超然脱俗的情怀,表达一种恬淡静雅的人生态度。

“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人生光阴有限,只要保持素心闲情,就能在红尘中细数春花秋月;

只要有超凡脱俗的情怀,将喧嚣的诱惑关在门外,就能流年览胜,清景无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08332029】

在母语的屋檐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