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386356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1Word下载.docx

生产:

创造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行为。

欲望无限!

资源稀缺!

经济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限的,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用以生产各种产品和劳务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构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需要:

是指人们想要得到任何一种东西的要求。

人类基本的心理行为过程:

未满足的需要(主导需要)—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动机(优势动机)—行为—需要满足—新的未满足的需要

1、生理需要:

基本的生存需要,如衣食住行方面的需要,低层次;

2、安全需要:

包括现在的安全(人身、财产等)与未来的安全(医疗、养老等),低层次;

3、社交需要:

渴望与别人进行交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中间层次;

4、尊重需要:

包括自尊和在社会交往中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高层次;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通过工作中的胜任感和成就感来实现,高层次;

这五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形成一个序列,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

经济学研究什么?

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基本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

有限的资源相对于无限的需要构成了资源的稀缺性。

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

1、自由取用物品,如阳光、空气等,不需付费;

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2、稀缺资源,即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对象,可分为四种:

(1)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矿产和水等;

(2)劳动,指人类拥有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总和;

(3)资本,指人类生产出来的而且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所需要的一切工具,如机器设备、厂房、资金等的总和;

(4)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等。

所以说,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对永远存在的矛盾。

经济理性人假设(完全性、传递性、连续性)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与效益有关

如何生产?

与效率有关

为谁生产?

与公平有关

由谁做经济决策:

1、什么时候生产?

2、在什么地方生产?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机会成本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何生产?

资源配置方式技术条件生产规模企业的组织形式网络经济下的问题机会成本:

把一定量的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商品后,放弃该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即为这种商品的生产中使用该资源的机会成本。

由于一个经济社会不能只生产一类产品,就必须确定要生产的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并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之间分配资源,这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所能生产的不同的商品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两个坐标轴围成的区域,为社会的生产可能性集合。

由谁做经济决策?

计划经济:

政府负责计划与控制

市场经济:

业主制定;

政府引导、间接调控

经济问题的特征:

1、人的欲望和需要是无止境的;

2、这些需要的轻重缓急是不同的;

3、可以支配的生产资源是有限的;

4、每一种资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用途。

所以,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问题。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用途,以满足经济主体多样化需求的科学。

经济主体:

家庭和企业。

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核心理论研究方法

宏观经济学整体经济资源利用收入就业理论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单个主体资源配置价格理论个量分析

供给和需求理论:

(1)消费者如何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自己的需求;

(2)企业如何根据成本和效益来决定自己的生产;

(3)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生产如何共同决定市场上商品的价格;

经济学中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这里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条件:

1、消费者愿意购买2、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分类:

1、现实需求2、潜在需求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的价格水平

相关品价格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

消费者偏好特点

消费者价格预期

生产者营销策略

与一种商品相关的其他商品,包括该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

互补品:

一种商品在消费时,将引起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需求量也将同向变化。

替代品:

在消费时,能为消费者提供类似满足的两种商品。

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需求呈反向变化。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随其替代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替代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下降。

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将随其互补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随互补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上升。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和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

组成条件:

1、生产者愿意出售商2、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能力

影响供给的因素

商品价格水平

要素价格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

运作管理水平

厂商价格预期

政府相关政策

实例:

谷贱伤农

需求弹性不足,供给增加使价格大幅度下降,但需求量增长不多,结果使总收益减少。

讨论:

禁毒工作增加还是减少了与毒品相关的犯罪?

毒品方面的教育呢?

均衡的变动均衡的变动

非价格因素也将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现为需求和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1、需求水平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引起需求水平变化的因素将引起需求曲线的左移或右移。

如果假定供给水平不变(供给曲不变)需求水平的上升(D右移)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上升。

反之,则导致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下降。

2、供给水平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如果假定需求水平不变(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水平的上升(S右移)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和均衡数量上升。

反之,则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和均衡数量下降。

3、供给水平和需求水平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水品和供给水平都将发生变化,从而是需求和供给曲线都发生变化。

变化以后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取决于各种作用的综合效果。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

价格弹性系数(ED)表示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ED=(△Q/Q)/(△P/P)

当ED>

1,称需求是有弹性的;

ED=1,需求是中性的;

ED

什么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商品是否是必需品

商品的可替代性

该消费在总支出中占的份额

该产品的市场饱和度

观测时间的长与短

课堂分析为什么有的商品会经常降价,而有的商品则很少降价?

课堂讨论你认为下列物品中哪一种商品是最缺乏价格弹性需求的?

香水、盐、青霉素、香烟、冰激凌、巧克力冰激凌。

需求的收入弹性EI=(△Q/Q)/(△I/I)

当EI>

1,该商品为奢侈品;

0

EI

消费行为本质:

消费者总是倾向于购买他们能够负担得起的最佳物品。

消费者的行为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主观态度(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客观能力(购买能力、收入)

一、效用的概念

从消费者的主体来说,所谓效用可以从消费者作为主体和客体两方面来说明:

(1)从消费者作为主体来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自己的行为中得到的满足;

(2)从消费者作为客体来说,效用是商品或事物满足人的欲望或需求的能力。

二、效用的特征

(1)商品的效用不具有伦理学的意义;

(2)同种商品对不同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效用。

所以说,效用的判断是消费者的主观行为,不同的人对同种商品效用的判断可能并不相同。

一、无差异曲线的绘制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假定:

1、消费者偏好是完全的;

2、消费者偏好是可传递的;

3、消费是无止境的。

无差异曲线:

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不同的商品组合,但在这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程度的效用满足。

无差异曲线的性质

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负的;

2、每一效用水平都对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

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

4、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一、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用来度量多消费一种商品的一个额外数量所多获得的额外满足。

这里第一个额外通常指“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即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越来越多,额外数量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也越来越少。

欲望的特点:

无限性、再生性、反复性;

边际效用的特点:

时间性;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

1、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原因;

2、物品具有多用途性。

课堂讨论穷人的一元钱比富人的一元钱值钱?

边际替代率表示当消费者的总效用不变时,为获得单位额外的一种商品而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随着X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X的愿望便会减少,于是,为获得额外一个单位的X而愿意放弃的Y数量就会越来越少。

极端的商品:

1、完全替代品:

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为常数的商品;

2、完全互补品:

两种商品边际替代率一种为0,一种为无穷大的商品。

厂商:

为了获得经济利润生产和销售物品或劳务的社会单位。

目标:

尽可能地获取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

厂商的组织形式:

单人业主制:

一个人拥有一个企业。

合伙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意共同分担企业经营责任。

公司制:

企业以创办者和所有者相分离的形式存在。

利润与成本

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生产并销售出商品获得的货币收入,即为厂商的总收入。

生产要素的获得和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回报。

生产中支付的要素报酬,构成厂商的生产成本。

在经济学中,总成本包括所有的成本。

由于生产要素具有多种用途,一种要素因用于生产某种商品,而丧失了生产其他商品获得收入的机会,放弃掉的可能收益为生产该种商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每个时期各种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与利用这些投入所能生产某种商品的最大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表明了厂商所受到的技术约束。

经济分析中,厂商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

直接成本:

是厂商购买生产投入品的支出。

隐含成本:

是厂商生产中使用而未直接支付报酬的自有资源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为该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

社会成本:

个别厂商的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资源损耗。

社会成本>

生产成本。

总成本=对生产投入品的支付总和

1、固定成本(FC):

不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成本。

(在产量为零时也须支出的成本)包括:

购置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成本、某些与产量无关的税收、高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