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6210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二)各分公司

  1.建立组织保障机构,明确以分公司副经理、生产科长、烟站站长为主要责任人的层层责任制度,落实好县(区)和各个繁蜂点的技术人员。

  2.按照县、乡、村层层分解本县(区)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的面积任务,按照烟区大小、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等,科学合理规划繁蜂点和覆盖区域。

  3.按照《XX市XX年烟蚜茧蜂幼苗繁蜂技术方案》要求(附件2),结合实际制订本县(区)的工作实施方案。

并于4月25日前上报技术中心。

  4.负责项目在各县(区)区域内的组织实施工作,做好痕迹化记录,填写相关调查记录表格。

  三、组织保障

  为了切实做好XX年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完成全市XX万亩的大田防治目标任务,经市公司研究决定,成立烟蚜茧蜂

  -2-

  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组,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XX市项目区内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协调,计划安排,经费分配,技术培训,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负责本项目的日常事务。

主任由XX担任,

  成员为:

  (三)项目实施组组长:

  项目实施组负责项目区内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的方案制定、技术指导,及具体实施工作。

  各县(区)分公司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项目组,层层建立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提高政策、技术执行力,保证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全面落实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分公司要高度重视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强化组织保障,落实主体责任,突出抓好技术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

  -3-

  确保工作实,工作到位,严禁弄虚作假等行为。

  2.各分公司至少安排1名技术骨干负责本县(区)繁蜂点的规划布置,繁蜂、放蜂指导工作,以及相关调查及材料总结工作;

每个繁蜂点配备1名以上技术人员,负责该繁蜂点的繁蜂棚搭建、寄主培育、繁蚜繁蜂及放蜂工作。

  3.各分公司要科学规划繁蜂点和繁蜂规模,保证繁蜂数量能覆盖该区域推广应用面积,建议每个县(区)规划2-5个繁放点。

  4.各分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漂浮育苗场地和物资,以节约繁蜂成本。

原则上全市统一选择幼苗繁蜂法繁蜂,有条件的县(区)尽量选择大棚、中棚繁蜂,选择小棚繁蜂的要做好温湿度控制。

  5.繁蜂质量要求僵蚜繁殖量在100头/株以上;

放蜂环节要求烟叶生产单季放蜂次数不少于2次,单次放僵蚜苗数量不少于8株/亩。

  五、检查考核

  市局(公司)将组织人员对各县(区)的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纳入各县(区)分公司年度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组织保障、技术落实、繁蜂点规划、繁蜂设施、繁蜂量、放蜂面积、防治效果等内容(详见附件1)。

  同时,各分公司在放蜂环节要接受省局烟蚜茧蜂检查组的检查考核,检查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该项得分记零分。

  六、配套经费

  XX年全市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推广工作经费XXX万元,烟叶生产技术中心预留XX万元作为蚜种、蜂种保育和扩繁费用,各县(区)

  -4-

  分公司按照安排的推广面积配套经费(具体推广经费见下表)。

确保经费专款专用,规范使用,经费列支相关要求参照《XX烟草公司关于严格规范烟蚜茧蜂防治经费列支的通知》执行。

  表2XX年烟蚜茧蜂防治蚜虫配套经费分解表

  七、工作进度

  1.3月20日前,技术中心组织一次烟蚜茧蜂防治蚜虫理论和实操培训。

  2.4月15日前,各分公司撰写工作实施方案,上报技术中心审定。

3.4月20日前,技术中心完成蜂蚜苗繁殖烟苗的播种工作。

4.5月5日前,各分公司结合烟区移栽进度,完成各繁育点漂浮苗播种工作。

  5.5月25日前,各分公司组织运输车辆,到XXX领取蚜种或蜂蚜苗。

  6.6月15日后,各繁蜂点组织人员运输僵蚜苗到指定区域放蜂,对大田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并做好相关配套调查工作。

  5.7月下旬,市公司组织各县(区)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和总结。

  -5-

  篇二: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工作调查与评价

  附件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工作调查

  与评价

  一、目标与内容

  通过田间研究和整理分析历史研究数据等,运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主要内容如下:

  1、烟蚜茧蜂对烟田蚜虫的控制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2、烟蚜茧蜂对其它农作物蚜虫的控制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3、释放烟蚜茧蜂后,当地农药使用情况(使用次数、使用量与成本);

  4、释放烟蚜茧蜂对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农民对该项生物防治措施的认可程度;

  6、社会影响评价。

  二、烟蚜茧蜂繁蜂数据记录

  1.繁蜂点布局统计表

  详细填写繁蜂点名称,所在乡镇,站点面积,幼苗繁蜂数量,可防治面积,所覆盖乡镇,以及繁蜂点负责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详见表1)

  2.繁蜂棚温湿度记录

  从繁蜂烟苗从播种开始,每天8:

00-18:

00之间,每隔2小时记录1次温湿度。

(详见表2)

  3.农事操作记录

  在繁蜂期间,对各项农事操作进行记录,以便为后期问题追溯提供依据。

(详见表3)

  4.繁蜂点蚜虫和蚜茧蜂调查记录

  在每个繁蜂点,烟苗接蜂蚜苗后5天,选择3个繁蜂棚,每个棚随机选择5株烟,调查各株烟的最大叶片上的蚜虫数量和蚜茧蜂数量,以后每隔5天调查1次。

(详见表4)

  三、烟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果调查

  1.春季越冬寄主调查

  调查地点:

放蜂烟区

  调查时间:

3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5月上旬

  调查对象:

油菜、十字花科蔬菜(选择当地栽培面积较大的主要种类)、田间杂草荠菜、皱叶酸模(羊蹄叶)等。

  调查方法:

每种作物或田间杂草,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点调查20株,记录每株作物或杂草上的有翅烟蚜及无翅烟蚜的数量等。

  统计方法:

统计每种调查作物或杂草的有蚜株率及蚜量。

(调查结果填入表5)

  注意事项:

不要将其它的蚜虫种类(特别是甘兰蚜)误

  判为烟蚜。

  2.烟蚜田间种群数量调查

主要调查无翅烟蚜及有翅烟蚜的数量(注意区分有翅蚜与其它种类的有翅蚜)。

烟苗移栽大田10天后,每隔5天调查1次,直至大面上田间烟株开始采烤止(如调查当日遇下雨等特殊天气,则当次调查时间顺延,其它调查时间仍按期进行)。

  在放蜂烟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烟田5块作为调查点(每块1亩以上)。

每个调查点在烟苗移栽10天后,选择5点,每点定点选择6株,共30株进行调查。

每隔5天进行一次直至烟草开始采收止。

调查方法采取分级或计数方式,将烟田蚜虫(有翅蚜、无翅蚜、僵蚜、烟蚜茧蜂)及主要天敌数量填入表6、表7。

  叶片蚜量的分级标准为:

  0级:

全叶正反面均无蚜虫;

  1级:

1~5头/叶;

  2级:

6~20头/叶;

  3级:

21~100头/叶;

  4级:

101~500头/叶;

  5级:

大于500头/叶。

统计每株调查烟株的有翅烟蚜量、无翅烟蚜量或蚜情指数、有蚜株率。

蚜情指数=(级别的级值该级别的叶数)100最高级的级值调查的总叶数

分级调查时,以每株烟的叶片为单位进行级别判断;

计算的蚜情指数为烟株蚜量的指数。

注意区分有翅烟蚜与其它种类的有翅蚜。

  3.烟草复合侵染病毒病

放蜂烟区内。

烟苗移栽大田10天后开始调查。

每月逢5日、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进行调查,直至烟株开始采烤。

烟草复合侵染病毒病

采用五点取样,每点固定50株烟,共250株,对固定烟株(若固定烟株生长不正常或其它病虫害较重的烟株,则更换固定烟株;

若固定烟株邻近有其它重病烟株则将其铲除)进行调查。

每次调查时均采取以株为单位的方法进行分级调查,记录每株烟的花叶病的危害严重度。

  分级标准:

  O级:

全株无病。

  l级:

心叶脉明或轻微花叶,或上部三分之一叶片花叶但不变形,植株无明显矮化。

或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l-5%。

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叶片花叶,或少数叶片变形,

  或主脉变黑,植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二以上。

或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

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叶片花叶,或变形或主侧脉坏死,或植株矮化为正常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或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

全株叶片花叶,严重变形或坏死,病株矮化为正常株高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或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35%以上。

统计发病株率、病情指数。

(结果填入表8)注意事项:

系统观测田中的烟株进行正常的封顶打杈及按成熟采摘的标准进行采烤等,但需按要求详细记录每次调查的数据。

正确判断病毒病危害严重度的分级。

  4.农药施用情况调查

  在放蜂区域的观测圃样地C、D内,调查从移栽期至烟叶采收结束,每10天调查一次使用杀虫药剂及防病毒病药剂的情况,记录每次使用农药品种、数量(按喷雾器/亩计)、使用浓度、防治对象、施药时间(用烟草具体生育阶段表示)、使用方法、生产厂家、农药来源等。

调查结果填入表9。

  5.烟蚜茧蜂放蜂记录表

  记录烟蚜茧蜂繁蜂时间、数量及防治面积等数据。

(详见表10)

  篇三:

烟蚜茧蜂对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

  烟蚜茧蜂对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

  茶蚜趋嫩绿性强,聚集于新梢叶背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以芽下第一、二叶上的虫量最大[1]。

茶蚜繁殖速率快,繁殖力强,在适宜条件下,无翅胎生蚜和少数有翅胎生蚜聚集在茶树嫩梢上。

1支1芽4叶茶梢上的茶蚜可达300~400头,蚜数再多时,会有翅蚜迁飞[2],可使茶芽萎缩、枯竭,茶蚜排泄物“蜜露”会污染芽梢,常诱发煤烟病,受害茶叶制成干茶后色暗、汤混浊、带腥味,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3]。

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一些蚜虫已产生抗药性,同时蚜虫和天敌一起被化学农药杀死。

化学农药的施用污染了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4]。

  在我国茶园中已发现其天敌有蚂蚁、食蚜蝇、七星瓢虫、中华草蛉和蚜茧蜂等,被蚜虫为害的茶梢会释放挥发性的互利素、茶蚜释放的利它素对后3种天敌具有显著引诱效应[5]。

许多种蚜虫的蜜露可引诱寄生蜂在蜜露区域搜寻、停留,寄生蜂利用蚜虫蜜露定位其寄主,茶蚜蜜露在茶园中联系着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