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共41页Word格式.doc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共41页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共41页Word格式.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启发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并想像四个小动物从不同方向回家分别会看到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
教师进行启发性引导。
3.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四幅图,提出“判断这四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要求,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画实物
1.教师谈话提出画图的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境图摆好暖瓶和杯子。
然后,让学生画出自己看到的暖壶和杯子。
给学生一定的画图时间。
2.展示、欣赏学生画的作品。
先请一人展示,然后让同位置的人展示、评价。
四、辨认图形
1.教师谈话引出课本上画暖壶和杯子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图中有谁。
然后,提出大头蛙的问题,并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
2.教师提出“如果从上面看,会看到什么形状?
”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让学生观察桌上的实物,验证自己的想像。
五、课堂练习wWw.xKb1.coM
1.练一练第1题。
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2.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填空,再交流。
3、练一练第3题。
分组进行,鼓励每个学生说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并试着画出这些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
六布置作业
优化作业设计
填空1。
第二课时
第2课时:
观察物体授课时间年月日
本课知识
前后联系
教学目标教参4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
教学难点
能按照指定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参考教案
书写教案
一、情境引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班也组织两项搭积木比赛
二、展示目标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第一项是:
用4个小正方体搭出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听明白了吗?
比一比,哪一组得的分数最多?
师:
首先,同组合作用4个小立方块学具出示课本4页的立体图形后说:
搭出和老师一模一样的立体图形,再请每个同学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板书)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
2.全班讲评,订正、交流
(根据速度和正确率来给每一组评分)
3.师:
刚才同学们在第一项比赛中合作的真棒,下面我们再来一次比赛,请每一桌用4个小正方体自由搭一个立体图形,然后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
(师边指边说:
上面、正面、左面)再把看到的画面画在自己的草稿本上。
(动作快得加分)
4.前后两桌同学交换互相评改、打分。
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1.师: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同学们听清楚比赛规则:
请你们按照老师在黑板上给出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
2.师边说边出示。
X|k|B|1.c|O|m
从上面看到的从正面看到的
3.小组评判哪两个搭得对,并说一说理由。
4.独立判断,全班交流。
五、专项训练
试一试。
1.P5先审题,再让每个学生都搭一搭,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验证。
2.师:
用5个正方体搭成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X|k|B|1.c|O|m
二、展示目标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I
四、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II
六、综合训练
练一练P5一题和二题
七、回顾反思]
这节课的收获
七、回顾反思
二、用字母表示数2
用字母表示数
课型:
新授
教材与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式与方程”部分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4—6年级学段提出了三条具体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本单元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是: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背景下,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的过程,经历由数的计算、图形代数、字母代数等探索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的数学化过程。
所以,新教材的用字母表示数,不单是代数运算的基础,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强调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教育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简单数量关系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过程。
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加法运算定律,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在具体情境中,能对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思作出说明,能根据给定的字母表示的数,求出式子的值。
3.在探索、验证运算定律和解决用字母表示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地思考,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4.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并可以借助含有字母的式子来交流。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的简便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趣味性,认识到生活中许多问题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初步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践法、电教法
预习作业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
第二版块:
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
第三版块:
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
第四版块:
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
新-课-标-第-一-网
新|课|标|第|一|网
第五版块:
巩固拓展,提升发展阶段
一、创设情景
师生谈话,学生老师说出自己的年龄,然后引出丫丫和妞妞对话的情境。
师生交流年龄的问题,然后提出书中丫丫和妞妞的对话。
师:
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今年几岁了?
生1:
我11岁
生2:
我12岁
生3:
我10岁
……
老师今年23岁了,你们算一算,老师23岁时你们几岁?
我13岁
老师24岁时你们几岁呢?
我13岁……
二、问题讨论
我们的小伙伴丫丫和妞妞也在谈年龄的事,我们听听她们在说什么?
1.呈现情境,了解信息,知道妞妞1岁时丫丫几岁,会用式子表示。
谁知道她们说什么了?
丫丫比妞妞大3岁
妞妞问她1岁时,丫丫多大?
妞妞1岁时,丫丫几岁?
生:
当妞妞1岁时,丫丫4岁。
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能用算式表示吗?
我是数的
妞妞1岁时,丫丫(1+3)岁
2.师生对话,说出妞妞2岁、3岁、4岁……10岁时,丫丫几岁?
那么你再想一想:
妞妞2岁时,丫丫几岁?
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妞妞2岁时,丫丫(2+3)岁
妞妞3岁时,丫丫几岁?
妞妞3岁时,丫站(3+3)岁
同桌互相说一说,妞妞4岁时,丫丫几岁?
如果妞妞11岁、12岁、13岁……时,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丫丫的年龄吗?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提问题,说式子。
学生互相提问,回答。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三、字母表示
提出“妞妞a岁时,丫丫几岁”的问题,师生对话,让学生解答,并说明理由。
如果我们用字母a表示,妞妞的岁数,那么丫丫的岁数是多少呢?
当妞妞a岁时,丫丫a+3岁。
你是怎样想的?
因为丫丫比妞妞大3岁,妞妞a岁,丫丫就是a+3岁。
a可以表示任意数,a+3既表示了丫丫的岁数,又表示了丫丫和妞妞岁数的关系。
四、简便写法
观察课本第6页铅笔盒图,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每个铅笔盒9元。
小黑板出示:
买3个铅笔盒()元
买5个铅笔盒()元
买18个铅笔盒()元
学生填空、交流。
买X个铅笔盒需要多少钱呢?
需要9×
X元
9×
X可以写成9·
X或9X。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直接简写成X。
板书:
买X个铅笔盒需要9X元。
购买牛奶
1.看图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弄清图中每个字母表示的意义。
提出让学生自己试着填空的要求,学生独立解答。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大箱牛奶X元,1小箱牛奶Y元。
请同学们自己完成教材中的
(1)
(2)(3)题。
第(3)题中含有字母的式子X+2Y用两个运算符号,是对前面用字母表示数量内容的整合,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教师巡视指导。
谁想说一说你填的结果,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题填X+Y。
因为1大箱是X元,1小箱是Y元,每种都买1箱就是X+Y元。
(2)题填X-Y。
求1大箱牛奶比1小箱牛奶贵多少元,也就是求它们的差,用减法……
(3)题填X+2Y。
1大箱是X元,2小箱是2Y元,一共是……
如果买3大箱和4小箱牛奶,一共需要多少元?
需要3X+4Y元
课堂练习
同学们,观察练一练第1题,发现了哪些信息?
同学们进行800米跑步训练。
路过的路程有30米、80米、120米、260米、380米、n米。
求剩下的路程。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同学们跑800米是不变的,而跑过的路程是不断变化的。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每次剩下的路程吗?
如何列式呢?
自己做一做。
独立完成2、3题,同桌互相检查,交流结果。
观察第4题的图并读题,说一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每本《数学游戏》X元,每本《科学家的故事》Y元。
买来《数学游戏》35本,买来《科学家的故事》20本。
买来的《数学游戏》比《科学家的故事》多。
……wWw.xKb1.coM
请你根据这些信息,解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