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4158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Word下载.docx

1.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

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典型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1)主要类型:

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

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

思考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农业吗?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混合农业吗?

答案 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作为副业,且绝大多数规模小,故不是混合农业。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因地制宜地将甘蔗、果树、桑蚕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形式新颖的混合农业。

探究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

(1)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

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2)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

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

(3)热量(气温)。

 寿光冬季晴天多;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地下水丰富;

劳动力充足;

种植蔬菜历史悠久;

政府的大力支持。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地形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

坡度大于25°

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

交通运输

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

政府政策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机械

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

科技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

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

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

2.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3.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判定角度

典例分析

主导因素

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

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地下水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热量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交通、保鲜技术

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

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

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2)从微观角度(社会经济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判读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

C.地形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B.鱼塘

C.果园D.菜地花圃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题干信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类型是立体农业。

第2题,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

探究点二 混合农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

mm)”,阴影部分表示该国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区。

材料二 下表示意材料一图中阴影部分农业区主要农事安排。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麦种植

犁地(忙碌)

播种(忙碌)

小麦生长季节

收割(忙碌)

绵羊饲养

在牧场上放牧

配种(忙碌)

剪羊毛(忙碌)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

(1)说出图中阴影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小麦的种类(冬小麦或春小麦),并据表说出这种农业的优点。

(2)说明甲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混合农业。

 冬小麦。

 优点:

有两种主要农产品,市场适应性强;

农忙时间基本不冲突,可以合理安排农事;

在收割后的麦田上放牧,使农业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

(2)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河、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

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区位因素

(1)生产特点

分布

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

经营方式

种植小麦和牧羊混合经营

优点

①农场已经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②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安排农业活动;

③农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市场适应性强

不利条件

水源和灌溉条件

解决措施

政府实施东水西调,促进农业发展

(2)区位因素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小麦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畜产品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如下表所示:

区位优势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平坦开阔

土壤肥沃

灌溉条件较好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4.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3.A 4.C

解析 图示农业区为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该农业区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小麦种植或绵羊饲养的量,对市场的适应性强,收入稳定。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可能投入大量劳动力进行精耕细作。

从图中可看出,混合农业区大部分位于年均降水量500mm左右的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D.水稻、小麦

2.影响A、B两地区种植粮食作物种类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不同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D.耕作制度不同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A地区位于渭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B地位于汉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所以A项正确。

第2题,粮食作物种类不同主要受气候条件的影响,A地区降水较少,适合耐旱的小麦种植;

B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的生长,所以C项正确。

日光温室是解决青海高原地区冬季蔬菜供给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地农民增收和丰富群众菜篮子的主要生产设施。

据此回答3~4题。

3.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D.土壤条件

4.青海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B.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C.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

D.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太阳辐射带来的热量进入大棚,但却不易从大棚中散发出去,故大棚改善了当地的热量条件,有利于蔬菜瓜果的生长。

第4题,日光温室大棚的大力发展,有效缓解了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反季节蔬菜果品适时上市,迫使外地运来的果蔬价格回落,调节果蔬季节性价格波动,稳定物价水平,但不能彻底改变青海蔬菜依赖内地供应的被动局面。

5.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于2017年4月20日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

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又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

在这里国际领先的一流技术高密度集聚,世界最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贮运、园艺等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