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3878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鹿柴教案教学设计语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映照在青苔上。

这首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

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后两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夕阳的明亮衬托山林的幽暗,愈加让人感到幽暗。

这首诗以诗、画、音乐相结合,具有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一贯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注意“疑”、“响”、“深”。

2.反复朗读,结合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喜欢大自然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搜集李白、王维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瀑布的诗词、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望庐山瀑布》

一、激趣导入

庐山,风光绮丽,景色秀美。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畅游于此,写词赋诗,描景状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庐山瀑布的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设疑自探

1.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庐山在哪里?

庐山瀑布是什么样?

2.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探。

(请大家拿出笔,借助工具书,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解决。

在读诗句时结合文中的注解,独立学习,认真体会。

1.作者笔下的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

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尝试体会诗中的意境。

3.《望庐山瀑布》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的思想感情?

三、解疑合探

1.首先看看我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大屏幕,谁能起来读一下这些字词?

(教师随机找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认读。

特别是“瀑”和“疑”。

看来大家对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得很不错,接下来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画出重点词看看庐山瀑布是什么样子。

(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

重点抓住:

紫烟,川,三千尺,九天等词。

可以看到瀑布磅礴的气势。

2.“紫烟”用在这里恰当吗?

“三千、九天”是什么意思?

你能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视学生回答情况,师相机补充)

(同桌交流后回答。

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困难的情况下可做适当点拨。

“紫烟”展现了水气升腾的样子;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九天”使人想想到瀑布的气势多么壮阔。

可以得出诗人见到庐山瀑布那种惊叹,赞美之意。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站在什么位置观察?

你以为哪些词用得格外好?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远远看见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作者应是远眺,通过“遥”字可以看出。

4.指名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同学们在大脑中想像到什么样的景象?

5.现在谁能完整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

是呀,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庐山瀑布的壮观磅礴气势,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由衷赞美之情,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祖国山水壮美,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四、质疑再探

1.

通过学习这首诗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预设:

(1.诗句中哪一句是在远处观察,那一句是在近处观察?

(2.对于这首诗的写作修辞上都有哪些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疑。

五、运用拓展

1.请你为自己的同桌或同学设计几道题。

1.《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解释词义

疑:

生:

直下:

老师也为大家出了一道题:

请拿出你的小画笔,把诗文用图画展示给大家。

板书设计:

36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第二课

一、设疑自探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首古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二首。

1.板书课题:

《鹿柴》,指导朗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感知课题:

从课题中,你读出了什么?

3.介绍作者。

4.同学们,学习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1.《鹿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2.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下面就请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读懂意思,体会感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自探提示。

(10分钟)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采用结合注释、联系诗句、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铅笔批注在旁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鹿柴》这首诗写了什么?

2.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作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的意境你能体会到吗?

二、解疑合探。

接下来,大家一起交流下自学效果。

1.指名读古诗。

2.通过自学,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诗句意思?

“青苔”是什么意思?

“返景”是什么意思?

“复照”如何解释?

(指名回答。

3.大家想一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然后找学生回答,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同时老师也可做适当补充。

有山林,阳光,青苔等,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副画。

4.在诗中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看到的?

第一句是听到的,第二句是看到的。

5.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你能说出它的意思吗?

(同桌交流,讨论。

通过“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可以看出山间的幽静和空旷。

意思是:

空寂的山中,看不见人,

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

6.“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你能体会到什么?

(分小组讨论,教师可做引导。

以光亮反衬幽暗,可以看到山林的幽暗。

7.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

(指名回答,如果不完整,可以找学生继续补充。

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么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组织全班交流讨论。

主要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

那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何收获?

(组织学生讨论。

1诗中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2写出了山林的美丽。

3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赞叹!

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三、质疑再探

看来这节课大家收获真不少,那在学习了本节课之后谁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可以提出来。

1“柴”是多音字吗?

为什么在这里念“zhai”?

2诗文是如何以动衬静?

四、拓展运用

1.请大家互出几道题考考同桌或同学。

(1诗文中哪句是写听到的,“但闻”中的但是什么意思?

2默写古诗。

老师也有道题,请大家来做一做。

1.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讲给同学们听。

2.接下来在课后自学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6古诗两首

鹿柴王维

诗中有画

空山

人语

返景

深林青苔

恬淡幽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