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3758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时代县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于是,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现象,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大差距的事实,区域、城乡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对于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公平问题,世界各国主要的做法是“补短”,也就是对薄弱地区或薄弱学校增加投入。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县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的发展差距可能并没有缩小,原因是统计数据一般都是以“生均”来计算,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乡村学校大量的学生离开生源地,向镇、县、市流动,造成统计评价指标的偏差[1]。

许多乡村学校学生数量少,教师配备不足,而且教师学历水平低,年龄偏大,课程开不好、开不了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很难解决。

为此,《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要求,以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手段,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期间,基本完成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

要积极推动“专递课堂”建设。

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点开课率,提高教学点、薄弱校教学质量,推广“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逐步使依托信息技术的“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优秀教师带普通教师”模式制度化。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研究探讨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县区综合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县区内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县区内城乡、校际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原则

“互联网+”时代实现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就是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建立的线上虚拟学习环境,它不打破原有的体制建制,而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补充、改进和创新,让实体学校和线上虚拟学校有机结合,让线上数字资源和本地课堂教学同时并进。

“互联网+”环境下构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讲求实效的原则

讲求实效的原则即利用本地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重点解决乡村学校开不全课、开不好课的问题。

随着“三通两平台”的逐步完成,县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网络课堂的传输和实现功能,无须再进行专项投入。

须重点解决的是本地优质教师资源和现有数字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2.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位教师在一个课堂上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讲授,无论教师资源多么优质,但受众是有限的,共享平台可以将已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价值和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因为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一位优秀老师去服务成千上万个学生,通过直播课堂,学生可以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通过网上平台,学生可以打破时空,享受、学习到最优质的教学。

3.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是对实体学校教学的补充和改进,是通过网上虚拟的教学环境,弥补实体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因此,实现共享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过程。

首先,应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其次,优质资源共享,可帮助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建设、教学理念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

4.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

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进行教学,目的在于把优质的教师资源和数字教学资源引入乡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帮助这些学校开全课、开好课,和本地学校的教学相结合,全面提高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互联网+”时代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框架模式

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是基于县区“三通两平台”已基本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具备各类网络课堂传输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的,是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因此对平台的硬件环境不再进行研究,只是对如何构建平台进行设计和研究。

1.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已有资源,构建县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整合县区内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完成县区内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据中心,并实现与各学校之间的互通互联(如图1)。

这是整个平台建设的框架和基础,是实现已有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渠道。

但与平台建设以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不同的是,这是云概念下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是经过整合和筛选的,是单个学校的信息资源无法比拟的。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多样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向各个学校输送,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借鉴与补充。

但这种方式的教育资源传输是基于平台对学校、对教师的传输,对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有所帮助,但对于已经存在的校际间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改变。

2.利用优质资源,开设同步直播课堂和专递课堂

针对县区内学校教学水平差异较大、许多薄弱校主要课程开不好、个别课程开不了的现实,开设同步课堂。

在具有优质教学资源的中心学校或示范学校设置主讲课堂,利用宽带网络传输,通过平台同步直播到各相关学校和教学点,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一种是同步直播课堂,就是在主讲教师在本地为本校学生授课的同时,同步直播到其他学校,实现本校课堂和异校课堂同步讲授(如图2)。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各校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直接接受优质教师资源的讲授,不增加教学资源投入。

但是由于资源输出学校的教师是在为本校的学生讲授的同时来完成输出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的,对于资源输入学校来说,由于教学水平的差异,可能会感觉到针对性不强,或者难度较大,影响教学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专递直播课堂,是资源输出学校的主讲教师专门针对资源输入学校设计的同步直播课堂(如图3),资源输出学校的课堂并没有自己的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针对性强,可以照顾到资源輸入学校学生知识结构、接受能力和学习需求。

但主讲教师会长期面对无人教室授课,影响讲课激情。

在实践中可以在有条件的资源输入学校,让主讲教师作为专递课堂的支教教师,面对学生讲授,并向其他学校进行同步传输。

3.借助网络技术,实现校际互联互通,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

以上两种方式,都是建立在资源共享平台与各个学校或教学点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进行远程传输,是一点对多点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均衡化的比较基础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是在一个大平台下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诸如网络速度、网络安全的影响,一旦遇到问题,整个共享平台都可能被迫中断。

而且从平台本身来看,规模越大,对维护的技术要求就越高,维护成本也随之上升,平台整体行动的效率也会降低。

因此,须着力打造“中心一外围”管理模式,使某些学校成为整个网络运行的核心力量[2],在平台与学校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服务器分级下移,建立平台中心校,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联互通,让中心校成为平台运行的核心力量,逐步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同步直播课堂,在小范围开设互动课堂和专递课堂(见图4)。

4.借助“三通两平台”项目,实现教师教研与学习的网上互通

“三通两平台”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在基础教育阶段,国家建设要求是初中学生有条件逐步实现“人人通”。

结合共享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笔者认为当前重点是要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不是形式上的人人有帐号,教师要率先使用。

平台的构建,为在不同时空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成为现实,对于课程输出学校和课程输入学校的教师针对同一课程的交流研讨变得非常直接,不同学校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心得交流更加顺畅,大量“精品课程”、“名师课堂”等数字资源,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平台建设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性地设置专门的教学研讨空间,组织教师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平台的使用效率。

三、县区内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面临的问题

1.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顶层设计不到位

随着县区“三通两平台”建设逐步完成,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硬件环境已基本到位,但作为专门解决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设计并没有同步跟进,平台所需的软件环境没有进行整合,只是进行最基础的一点对多点的数字资源的传输。

2.课程建设不足,现有教学资源针对性不强

针对县区内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特点的课程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本地自己建设课程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在实体学校按传统方式授课的录像而已,根本不具备共享平台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

而市面上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虽然数量很大,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发现针对性不强,也不具备同步直播课堂的特点要求。

3.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参差不齐,根据华晓宇的调查[3],从使用频率来看,尽管中小学教师使用网络文献资源的教师比率达到98%,但仅有12%的教师会每天查阅网络文献资源,56%的教师每周查阅1次以上;

从使用能力来看,仅有不到2%的教师没有任何困难地进行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50%左右的教师会遇到各种困难。

在教学手段上,大部分教师只能制造简单的PPT,许多教师不能熟练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版。

四、平台建设的保障与措施

县区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县区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合力建设完成。

1.政府主导,推进平台建设

(1)建立UGBS协作模式,做好平台顶层设计

UGBS模式由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协同中心首创,是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发展的创新模式[4]。

U是高校研究机构,G是政府,B是企业,S是学校。

即引入高校的先进理念、公司的先进技术,通过政府资金与管理的支持以及学校教师的主动参与,共同推进平台的建设。

(2)组建核心团队,促进平台建设

无论是平台的安全高效运行,还是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归根到底是人员队伍的建设,需要逐步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学科核心团队。

因此,政府需要牵头组建包括信息技术专家、学科专家、一线教师、电教工作者等人员在内的学科研究团队,组成研究共同体。

承担控制平台运行风险,帮助学校教师进行学科研究,进行课程建设,指导平台建设等任务。

(3)加强教师培训,完善平台建设

过去的几年间,国家实施了信息化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

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必须针对平台运行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此推动平台建设。

(4)制定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平台使用效益

根据《教育部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

“要制订针对区域、学校、课程、资源、教师、学生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将相关评估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因此,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结合平台建设和使用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开展面向县区教育信息化的督导评估,提升共享平台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促进平台建设

(1)改变观念,创新教育教学组织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际优质资源共享,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要把教与学活动在物理空间、资源空间和网上学习空間整合起来,并进行融合[5]。

因此,学校层面必须改变观念,把实现县区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自己的责任。

强化校际合作和支持,全力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