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334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学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整理Word下载.docx

1、神话起源说(最古老)。

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

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

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

法,勒图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英,沛西能《人民的教育》

3、心理起源说。

是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代表:

美,孟禄

4、劳动起源说。

理论基础: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观点:

(1)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

(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

(4)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

(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五、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

教育水平低,没有阶级性,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奴隶社会教育。

古代学校的出现,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封建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4、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师生关系民主化;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5、社会主义社会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

六、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的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革命性

七、教育学的概念及对象

概念:

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确定的教育问题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并通过规范的语言文字清晰表达的教育认识。

来源:

pedagoguepedagogyeducation,educology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发展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八、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萌芽

毕达哥拉斯《金言》;

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孔子《论语》

2、创立

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康德——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康德论教育》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洛克《教育漫话》建构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

卢梭《爱弥尔或论教育》——自然教育

裴斯特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3、学派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实验教育学》。

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

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

3、把教育实验分成三个阶段:

假设;

实验;

论证

4、教育实验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

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

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教育与文化》、

《教育学的展望》;

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1、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2、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3、教育的过程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4、教育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

3、学校即社会

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5、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

6、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制度教育学:

瓦斯凯和乌里《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

洛布罗《制度教育学》

1、教育学的研究应该把培养制度作为优先目标,以阐明教育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2、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制度化比教育意图、计划、策略对师生教育及学习行为的影响更大更深刻

3、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会变迁

4、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显在的制度,也要分析隐性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凯洛夫《教育学》;

扬贤江《新教育大纲》

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5、教育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同时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与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布厄迪尔《教育、社会和文化的再生产》;

阿普《教育中的理论与抑制》

1、当代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

2、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九、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的社会性的表现形式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

2、教育的生产性。

表现为: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的目的、制度、内容、方法、手段等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4、教育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的阶级性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一定的教育反映一定的阶级要求并为它服务

5、教育的民族性。

指一个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等民族心理结构在教育上的反映。

二、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得以实现的途径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和科学创新

三、教育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的形式

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削弱和消解作用。

1、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都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

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通常会通过为社会服务去巩固相应的经济基础。

2、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

四、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所通过的方式

1、政治制度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决定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制约着谁拥有受教育以及受何种教育的权利。

首先,统治阶级利用自己手中国家政权机器的力量控制教育的领导权;

其次,统治阶级利用经济力量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最后,统治阶级以对思想文化方面的控制来影响教育

五、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六、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

相对独立性就是说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

1、教育发展的继承性、包括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模式的继承,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继承

2、教育与生产力、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涵义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变化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包括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指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活动应立足于不断地将其“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一般发展”——赞可夫

指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一般发展。

“心理发生论”

1、个性发生学派。

把注意力放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上,局限于情感和体验的描述,忽视社会阶级差异,无视所处的社会环境,低估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导作用,过度地强调主观因素。

2、认知发生学派。

皮亚杰。

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

感觉运动时期、前运算时期、具体运算时期、形式运算时期。

3、活动心理学派(心理动力学派)。

埃里克森。

通过个性内在固有的感情和趋向来解释个性的发展,认为这种感情和欲望最终是有着天赋和生理的根源。

二、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以及各自的作用

1、遗传因素。

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体质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

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基础,是自然条件。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环境因素。

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环境对人的才能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有重要影响;

家庭和周围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被进行的,人是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自己。

3、教育。

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既是特殊的环境,又是特殊的实践,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应该协调配合。

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四、认识人的可教育性和人对教育的需要性的意义

1、人的可教育性。

即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天赋素质和潜在能力

2、人对教育的需要性。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人类社会都需要教育。

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使个体获得生存、发展和享受的能力。

第四章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