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81373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发展概况讲解Word文件下载.docx

日本青森工业研究中心从1997年开始至今,持续进行(BMS)实际应用的研究,丰田、本田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等都把BMS纳入技术开发的重点;

美国Villanova大学和USNanocorp公司已经合作多年对各种类型的电池SOC进行基于模糊逻辑的预测;

韩国Ajou大学和先进工程研究院开发的BMS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其相互逻辑关系。

该系统在上述结构中进行功能扩展,即增设热管理系统、安全装置、充电系统以及与PC机的通信联系。

另外还增加与电动机控制器的通信联系,实现能量制动反馈和最大功率控制。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设立电动汽车重大专门研究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在BMS方面取得很大的突破,与国外水平也较为接近。

在国家863计划2005年第一批立项研究课题中,就分别有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的EQ7200HEV混合动力轿车用镍氢动力电池组及管理模块、湖南神舟公司承担的EQ6110HEV混合动力城市公交车用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模块、苏州星恒电源有限公司承担的燃料电池轿车用高功率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北京有色金属总院承担的解放牌混合动力城市客车用锂离子电池及管理模块等课题。

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承担的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和DC/DC变换器等一大批相关课题。

现在国外正在开展基于智能电池模块(SBM)的BMS研究,即在1个电池模块中装入1个微控制器并集成相关电路,然后封装为一个整体,多个智能电池模块再与1个主控制模块相连,加以其它辅助设备,就构成1个基于智能电池的管理系统。

该BMS成功实现对每个电池模块的状态监测、模块内电池电量均衡和电池保护等功能。

美国Micron公司开发的军用电动车辆BMS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电动汽车电池组热管理系统结构

1、热管理方式

电池组中有电解液、电极、隔板等各种材料,由于高温会加速它们的老化速率,而且当电池组中温差较大时,高温部分的老化速率会明显快于低温部分,随着时间的积累不同电池之间的物性差异将越加明显,从而破坏了电池组的一致性,最终使整组电池提前失效。

所以,电池热管理设计对于维持电池正常工作,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售后使用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从控制性的角度,热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主动式、被动式两类。

从传热介质的角度,热管理系统又可以分为:

空气冷却式热管理、液体冷却式热管理,以及相变蓄热式热管理。

1、动力电池组的冷却方法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有文献提出了铅酸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问题。

动力电池组布置比较紧凑,如果没有合理的冷却措施,将导致电池组局部温度上升,电池组充放电性能下降,部分电池过充或过放电,造成电池使用寿命缩短。

电池组冷却的方法主要有空气冷却、液体冷却、相变材料冷却以及热管冷却。

1.1空气冷却

空气冷却是利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对电池组进行冷却。

空气冷却按照冷却系统所采用的结构不同,分为串行和并行

冷却方式;

按照是否使用风扇,分为自然和强制两种冷却方式。

1.1.1串行和并行冷却方式

1999年,AhmadA.Pesaran等人[1-2]提出了串行和并行冷却方式,如图1所示。

图1(a)是串行式冷却,空气从电池包的一侧吹入,从另一侧吹出,容易造成电池包散热不均匀;

图1(b)是并行式冷却,空气从电池包底部吹入,从上部吹出,几乎相同的空气量流过各个电池模块的表面,能够使电池包散热均匀。

文献[2]中用二维模型模拟了串行和并行的冷却效果,如图2所示,在相同条件下,并行冷却比较均匀,电池包中最大值温度差为8℃,采用串行冷却时,虽然电池包的最低温度有所下降,但是电池包中温度差高达18℃。

1.1.2自然和强制冷却方式

自然冷却即没有采用冷却风扇,此方式冷却效果比较差。

强制冷却指采用冷却风扇进行冷却,大部分电动汽车都在使用这种冷却方式,丰田Prius和本田Insight都采用强制冷却2002年,KennethJ.Kelly等人[3]对2001年款Prius和2000年款Insight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两款车的电池温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Prius采用的冷却风扇有四种工作模式:

停止、低速、中速和高速,热管理系统根据电池包温度的不同使风扇以不同的模式进行工作。

文献[4]对空气强制冷却效果进行了实验和数值模拟,实验采用18650型锂离子电池,当环境温度在45℃、放电倍率为6.67C时,无论空气的流速多大,都无法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55℃以下;

当空气流速增加时,电池单体表面温度差也将随之增大。

在高温环境下,强制冷却无法将电池包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文献[5]提出的主动热管理系统:

在空气充入电池包之前,先通过冷却装置对空气进行冷却,经过冷却的空气能够有效地控制电池包的最高温度。

1.2液体冷却

虽然气体冷却比较简单,成本低,但是冷却效果有限,尤其在高温环境、高电流放电时,比较容易出现热失控,引发安全事故。

与空气相比,液体具有高的热容量和导热系数,所以,在相同体积和流速下,液体的冷却效果要明显比空气好。

虽然液体冷却效果要明显优于空气冷却,但是,采用液体冷却必须考虑密封、绝缘、电池包比能量降低以及成本等问题,AhmadA.Pesaran[2,4]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

文献[6]提出采用冷却盘方式对方形动力电池进行冷却,冷却盘内腔有液体流道,文章对流道的优化设计进行了详细叙述。

1.3相变材料冷却

近年来在国外和国内出现采用相变材料(PCM)冷却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展现出良好前景。

利用PCM进行电池冷却原理是:

当电池进行大电流放电时,PCM吸收电池放出的热量,自身发生相变,而使电池温度迅速降低。

此过程是系统把热量以相变热的形式储存在PCM中。

在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特别是在比较冷的天气环境下(亦即大气温度远低于相变温度PCT),PCM把热量排放到环境中去。

相变材料用于电池热管理系统中具有不需要运动部件、不需要耗费电池额外能量等优势。

具有高的相变潜热和导热率的相变材料,用于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吸收充放电过程中放出热量,降低电池温升,保证电池在正常温度下工作。

可以使大电流循环前后电池性能保持稳定。

通过在石蜡中添加热导率高的物质制成复合PCM,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

相变材料(PCM)以其无毒、不易燃、可储热、成本低以及应用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1994年,RafalovichA等人[7]用相变材料对铅酸电池进行冷却,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证明采用相变材料的可行性。

SaidAl-Hallaj和J.R.Selman等人[8-12]对相变材料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冷却材料进行一系列研究。

文献[8-9]通过模拟仿真论证了相变材料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被动式热管理系统冷却材料是完全可行的。

文献[10-11]以电动踏板车为研究对象,使用18650型锂离子电池替代原车的铅酸蓄电池,给出确定每个电池单体需要PCM数量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由于相变材料的导热率低,如果单独采用相变材料进行冷却,电池放电时所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无法快速地散发到空气中,从而导致电池包中不同位置的电池单体出现较大的温差。

通过在相变材料中添加泡沫铝,可以大大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使电池组的温度分布均匀。

文献[4,12]将强制冷却与采用相变材料的冷却效果进行比较,其中,为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率,在相变材料中添加了石墨,仿真结果表明:

相变材料的冷却效果要明显优于强制冷却,在45℃环境温度和大电流放电的情况下,无论流速多大,强制冷却无法将电池包的温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而相变材料可以,并且电池包的温度分布均匀。

文献[13]用电加热管模拟电池放热,研究了相变材料的整个相变过程以及相变材料中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

相变材料作为动力电池的被动式冷却系统有其独特的优势:

不需要冷却风扇、排气扇、冷凝器以及冷却路线设计。

虽然相变材料有以上一些诱人的优点,但是也不能忽视相变材料的缺点,SaidAl-Hallaj等人虽然在文献中强调采用相变材料可以减小电池包的体积和整个电池系统的质量,但是没有相应的对比实验,这两项指标是否能够降低应该进行验证。

1.4热管冷却

热管冷却是1942年美国人R.S.高勒提出,1967年热管首次在航天上使用,并取得成功,许多电子设备上开始采用热管进行冷却,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用热管进行冷却还在研究阶段。

2002年,Mao-SungWu等人[14]利用热管对12Ah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进行模拟仿真和实物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管冷却能够降低电池的最高温度,并且可以使电池的温度分布均匀,但实验也表明热管需配合散热片和风扇使用才能有比较好的冷却效果,同时应注意热管与电池必须有良好的接触,否则热管的冷却效果将大大下降。

热管冷却在动力电池上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项技术将有可能应用到电动汽车上。

从以上三类热管理形式上看,相变蓄热式热管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产业化开发应用。

1.5.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开发

下面以应用在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磷酸铁锂电池的热管理系统为案例,对其模拟不同的整车工况,通过系统台架对冷却运行特性、控制目标和策略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1.5.1.系统架构

水冷式电池冷却系统采用冷却液(50%/50%水/乙二醇)将电池热量,经电池冷却器传递至空调制冷剂系统,并通过冷凝器传递至环境中。

电池进口水温经电池冷却器换热后容易达到较低的温度,可调节电池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运行;

系统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制冷剂系统主要部件有:

冷凝器、电动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带截至阀、电池冷却器(膨胀阀带截止阀)及空调管等;

冷却水路包括:

电动水泵、电池(含冷却板)、电池冷却器以及水管、膨胀水箱等辅件。

1.5.2冷却运行特性

在试验准备阶段,为了使电池充满电量并达到一定的起始电池温度点,采用了充电、充-放电以及环境温度舱升温等不同方式。

根据电池产热行为分析,这个过程中电化学反应热和焦耳热占主导,伴随着副反应热和电极极化热以及外界传热等形式,将电池加热到恶劣起始工况;

在试验阶段,研究冷却过程的启动、运行特性,掌握电池的降温速率、影响因素及温度分布等。

对电池的负载工况,根据整车适用环境、目标市场、行驶模式、热管理需求等制定,可以分恶劣驾驶工况、普通驾驶工况等分别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冷却特性进行考察,本文将以热启动、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低速爬坡三种工况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结合一款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台架试验开发进行了简单分析和说明,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满足电池在这三个工况下的冷却要求。

因为电池冷却的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