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十二辟卦探索周易玄机Word文档格式.docx
《解析十二辟卦探索周易玄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十二辟卦探索周易玄机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易、太玄、卦气、十二辟卦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十二复辟卦,就是常说的:
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这十二卦,在易学上可谓是很常识性的内容,研究周易的人可能都很熟悉。
在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著述的《梦溪笔谈》中,有一个《郑夬谈易》的小故事这样讲:
[江南人郑夬曾为一书谈《易》,期间一说曰:
“乾坤大父母也。
复姤小父母也。
乾一变生复,得一阳;
坤一变生姤,得一阴。
乾再变生临,得二阳;
坤再变生遁,得二阴。
乾三变生泰,得四阳;
坤三变生否,得四阴。
乾四变生大壮,得八阳;
坤四变生观,得八阴。
乾五变生夬,得十六阳;
坤五变生剥。
得十六阴。
乾六变生未济,得三十二阳;
坤六变生归妹,得三十二阴。
乾、坤错综,阴阳各三十二,生六十四卦。
”夬之为书,皆荒唐之论,独有此“变卦”之说,未知其是非。
予后因见兵部员外郎秦君玠,论夬所谈,骇然叹曰:
“夬何处得此法?
玠曾遇一异人授此数,历推往古兴衰运历,无不皆验,常恨不能尽得此术。
西都邵雍亦知大略,已能洞吉凶之变,此人乃形之于书,必有天谴。
此非世人得闻也。
”予闻其言怪,兼复甚秘,不欲深诘之。
今夬与雍、玠已死,终不知其何术也。
]
根据这个故事的描述,结合太极图的阴阳消长意义,以乾、坤两卦分别作为阴阳两个路径,经过五次顺序变化就可以获
得易学上著名的十二辟卦圆图,值得注意的是,乾变的结果不是姤而是复,坤变的结果不是复而是姤。
恰好表明了阴阳分别各自消长,而形成一个偶合的对变体系。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西汉《京房易传》的八宫卦次序排列中看到另一种十二辟卦的规则排列。
下面就是易学上耳熟能详的八宫卦次序排列,也就是通过八纯卦分别与一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归魂卦的交错排列而成的卦序: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在京房易的这种卦序排列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在乾、坤各自的前五世卦顺序中,明确的出现我们熟悉的十二辟卦排列顺序:
从这个卦序中可以很直观形象的看到“─”表示阳,“--”表示阴的阴阳消长顺序。
与前面提到的十二变卦顺序不同的是,乾变为姤,而坤变则为复。
如果在伏曦六十四卦圆图中去寻找这十二辟卦的排列位置,我们还会发现,分别以乾坤作为起始位,采用与上述两种顺序相反排列方法后可以看到,他们的位数排列竟然呈现出2n-1=N指数规律:
21-1=1乾22-1=2夬23-1=4大壮24-1=8泰25-1=16临26-1=32复
21-1=1坤22-1=2剥23-1=4观
24-1=8否25-1=16遁26-1=32姤
上述伏羲六十四卦位置的指数排列特点可以用下面圆图表示:
然而,仅仅将十二辟卦在伏羲六十四卦图中排列特点揭示出来,并不能说明更多的问题,这些内容其实一直都存在于易经的本体结构中,如果不能由此发掘出更多的未知结果,这些内容或许也并不具有更多的价值,但问题是,我们要继续证明这些内容的价值,突破点在那里呢?
笔者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个突破点是存在的,而其中的关键就在汉代出现的卦气学说中。
卦气说的主要内容是,坎、离、震、兑四卦为四正卦,象四方伯,主北、南、东、西四方。
除去不用,余六十卦,每卦六爻,共三百六十爻,主三百六十日。
余五日四分之一日,以每日为八十分,共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每卦得七分,加之原本一卦六爻的六日,每卦总共可以表示六日七分,这就是著名的六日七分卦气。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日,十二月,二分、二至,二十四节气便全部纳入其中,都可以通过这六十卦来代表。
其中十二辰名与十二辟卦的对应如下:
子复,丑临,寅泰,卯大壮,辰夬,巳乾,午姤,未遁,申否,酉观,
戌剥,亥坤。
四正卦、六十卦、十二辟卦和十二辰的顺序与对应可以用下列圆图表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卦气说的六十卦的卦序排列却并不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也不是易经最常见的乾、坤、屯、蒙、师、比、小畜的这个排列顺序,而是以中孚、复、屯、谦、……(此卦序中其余卦在图中)的顺序出现的,在这个卦序中,十二辟卦在其中每间隔五卦出现一次,在其中代表十二月。
由此原因,十二辟卦在这里也被称为十二月卦,由于代表了一年中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的循环消长,所以也被称作十二消息卦。
十分神奇的是十二辟卦按照在易经中的排列顺序,在六十卦气排列中均匀分布,其余的四十八卦均匀的穿插排列其中。
如果把其中的四十八卦去掉,同样会得到我们熟悉的十二辟卦圆图。
至此,我们已经看到,同样是十二辟卦,在伏羲六十四卦、京房八宫卦和卦气六十卦中的规律性表现不同,其一是指数间隔排列,而另一却是线性化等间隔排列。
如果我们把伏羲六十四卦和卦气圆图中的两种十二辟卦提取出来,在一个圆图中排列,就可一目了然的看到这两种排列的特点,也能很清晰地看到,卦气十二辟卦从伏羲六十四卦中的玄变发生过程。
这个过程结合后面提到的玄易相准关系,也可说明太玄的发生过程。
然而,我们在这里必须注意到,和伏羲六十四卦一样,十二辟卦在卦气说六十卦中的这种特殊排列分布结构也是很早就存在于卦气卦序结构之中了。
最早依据汉书《京房传》等记载:
“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值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由此可知,京房易实际就是卦气易。
在汉书《儒林传》中另有记载:
“京房受易于梁人焦延寿。
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
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
”对此,虽然有人异议,但此结论还是被易学界所普遍接受的。
有关卦气来源的部分内容,刘大钧在《卦气溯源》一文中总结的很详细。
孟喜被认为是汉易学卦气说的开创者。
但是,孟喜的原著据说都已亡佚。
不过我们当今还
可以从清代学者惠栋著作的《易汉学》看到一些孟喜卦气说的内容和上述的卦气图。
根据笔者所能检索到的资料看,当代易学界研究卦气历史来源的学者也大有人在,比如,连劭名认为卦气说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
王兴业认为晋干宝时所说十二辟卦属于殷归藏,并认为其来源可以上推到夏代;
刘大钧在《卦气溯源》中也认为卦气说是出于孟喜之前。
汉书中的《京房传》、《儒林传》等有关卦气的记载,在近十几年的卦气学说研究热潮中可谓已经成了人们争相研究的对象。
但是,人们似乎是太多关注卦气说的来源问题和结果,反而把卦气学说本身结构的问题忽视了,过多注重卦气和历法的紧密关系,而很少注意到卦气卦序、十二辟卦、伏羲卦序之间的特殊关联,以及这些关联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和特殊意义。
当然,人们也可能以为,这些内容太平常了,根本就没有研究的价值。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卦气说根本就不是易学本原的东西。
例如,笔者曾经在李零先生主编,李申等校点的《中国方术概观杂术卷》中看到,有专门介绍卦气的部分,其中有宋代鲍云龙的《天原发微卦气》《易纬稽览图》等古代文献,但是在此篇的编者按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然直到今日,仍有人把卦气说中才出现的东西说成是周易里的东西,可谓是无知妄说了。
”这段文字大概可以理解为,卦气起源较晚,然后卦气说出现后才出现了一些依附卦气产生许多东西。
如果是这样,就等于把卦气说从本原易经的体系中彻底的排挤出来了。
由此来看,当代有关卦气的研究,也都是聚焦在卦气的来源,以及卦气是否是易经本原内容这样的一些前端问题上,争论也很激烈。
但这些研究如果没有考古学证据,就很难获得验证,大家都争着执牛割耳,结果可能是执耳不见牛。
经笔者几年研究发现,要让易经可以顺理成章的被释读理解,必须研究太玄、突破太玄,如果没有太玄的佐证,周易仅仅是一部孤立的经典,就象没有密码的电文,仅仅是一些天书符号而已。
谈到周易和太玄的关系,最神秘莫过于玄易准应关系,所以我们在简单介绍了卦气说的一些问题后,下面将玄易准应关系罗列出来供读者参考。
根据这种玄易准应关系,以卦气六十卦为基础,在卦气圆图上向外派生。
结果,我们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太玄顺序圆图,这个结果已经十分清晰地表达了玄从易中如何演绎而来。
这个关系也是从原本太玄中得到的,可能也是扬雄传下来的,笔者认为,对于太玄以及玄易准应关系这个问题,扬雄传承了这个内容要比扬雄发明了这个内容更具有历史文化与科学的价值,并且种关系可能要比太玄本身更具有意义。
当笔者将此玄易体系的内容公布在个人主页之后,已经引起一些学者极大兴趣和关注,认为与玄易准应有关的内容确实是古今易学上的一个大秘密,而且笔者在参加第十三届安阳国际易学研讨会期间,与一些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交流,获得肯定也是广泛的。
从太玄准易圆图上可以看到,组成此图的两个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内容,外圈是由太玄的玄冲顺序组成的八十一首排列,内圈是由孟、京六十卦气顺序组成的圆图,这时,玄易相准关系不言而明,豁然显现,可以肯定的认为,太玄和孟京卦气具有共同的来源。
这个秘密应当说在宋代朱熹已经注意到了,但是这些内容或许并不象朱熹想象的那样,是扬雄向孟喜或焦赣学来的,在朱熹之前,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扬雄与孟喜、焦赣和京房这些易学有过师承关系,如果有关系,古今易学界就绝对不会认为太玄是扬雄的发明了,而且太玄在形式上也能够自一体,而且体系相当完备,决非后世仅凭一人的智力所能够模拟,最有可能的就是太玄来源于九丘,有关这一方面的论证笔者另有文章,此处不作重点讨论。
虽然上述这些内容和太玄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但现代易学界极少有人研究。
而简单的回顾一下易学史就知道古人早就有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比如,宋代的鲍云龙在《天原发微》中也十分详细的讨论了太玄和卦气。
其中提到:
“朱子曰:
太玄都是学焦延寿,推卦气”、“人说焦延寿卦气不好,是取太玄。
不知太玄却是学他。
”等观点,说明朱熹已经注意到太玄和卦气易之间的关联,但遗憾的是,朱熹却不赞同卦气学说,没有认识到卦气学说在易学本原探索中的巨大价值。
在明代,鲍宁在注解《天原发微》时也就此问题提出过一些看法,已经对扬雄太玄原创问题提出了疑惑。
可见,扬雄与太玄之间的关系还不能作为绝对的定论,依据笔者多方考证太玄却不是扬雄的发明,这些证据不但存在于易经当中,而且普遍存在于先秦经典以及诸子著作中,同时也完美的表现在卦气学本身,这样,如果结合太玄研究易经,易经中的众多谜题也就不攻而自破,而自扬雄以来,除了宋代司马光等人以外,几乎无更多的人涉足过这个方向,也无人能有大的突破。
当然,太玄和易之间的这种关系完美地表达了卦气学说,但是卦气学说却并不是太玄和周易的全部内容,相反,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