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6321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3.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

A.a为树突末梢,构成突触小体

B.1中物质通过协助扩散释放至2中

C.2中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在反射弧中信号传递方向是b→a

4.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5.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C.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递质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6.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能引起()

A.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B.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C.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多D.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7.人体剧烈运动,当肌肉细胞缺氧时,pH是降低还是升高?

pH的这种变化是由哪种物质引起的?

需何种缓冲物质进行调节()

A.降低、CO2、NaH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9.⑴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

⑵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⑶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①过敏反应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病

A.②③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③①②

10.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可不设置空白对照

B.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

C.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D.实验的测量指标最好是枝条的生根数量

12.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13.下列不属于植物体内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物质是(  )

A.2,4-D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

14.对下列生物学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名称

实验分析

恩格尔曼用水绵作材料研究叶绿体的功能

A.该实验运用了对照试验的科学思想

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B.该实验没有涉及到细菌细胞的裂解

斯他林和贝利斯研究胰液分泌的调节机制

C.狗的胰腺分泌胰液仅受神经的调节

高斯培养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实验

D.双小核草履虫分泌了杀死大草履虫的物质

15.最能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A.茎的背地性B.茎的向光性C.植物的顶端优势D.无子番茄的培育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7.下图是一个正在生长的幼苗,将其水平放置,其中哪些点不能表现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效应()

A.AB.B

C.CD.D

18.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19.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②所示液体

20.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兴奋可以在B、C神经元之间和A、C神经元之间传递

B.C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只能接受B细胞产生的递质

C.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若ab=bd,则兴奋在ab段和bd段的传导速度相等

21.吞噬细胞不参与下列哪一过程(  )

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呈递

C.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D.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22.疫苗家族又添新丁,世界上第一支戊型肝炎疫苗——益可宁,2012年10月27日,在厦门宣告正式上市。

在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A.人的体质不同,—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23.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

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

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

24.斯坦曼因发现能够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状细胞而分享了诺贝尔奖。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是目前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有效激发T细胞应答(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应答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

C.树突状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

D.树突状细胞能够摄取和处理侵入机体的抗原

25.某研究小组进行一个有关大鼠甲状腺激素调节的实验,材料与方法如下:

若干大鼠按实验要求分为2组。

对甲组大鼠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甲状腺激素溶液,乙组滴注等量的0.9%NaCl溶液,从滴注开始测定2h内大鼠的耗氧量并记录。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预计甲、乙两组大鼠平均耗氧量为甲>

B.实验时甲乙两组应选用同性别大鼠

C.实验设计时每组用多只大鼠可排除因个体差异造成的误差

D.本实验的给药方式不可用饲喂法代替静脉注射

26.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

右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

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各种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植物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

27.如图是植物体内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形成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GA与ABA在植物不同器官和组织中含量不同,但在植物体内含量都极低

B.GA与ABA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共同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调节作用

C.GA与ABA形成过程的代谢途径相似,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D.一些休眠植物在夏季产生脱落酸促进芽休眠,而冬季来临时产生赤霉素促进生长

28.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种群出生率下降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C.雌性个体也减少       D.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29.运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哪一个假设不符合要求(  )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

B.个体被捕捉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

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

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易脱落

30.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

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

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种内斗争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31.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营养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B.植物都属于生产者

C.生产者都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

D.细菌都属于异养生物,均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3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震荡试管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