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6291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文档格式.docx

2、通过学文,你领悟到了哪些写作上的表达方法?

内容问题

1、《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你能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或词,改写成短文吗?

2、《儿童诗两首》展现了当代儿童的什么乐趣?

3、《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哪些快乐?

4、《童年的发现》中,给我们揭示了哪些有趣的发现?

课时安排

本组教材共需13-15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课时。

课题

5古诗词三首

授课时数

2课时

主备

于海成

时间

2011年3月日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读着这些诗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

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感觉那遥远的、古人童年的生活;

那一幕一幕生活的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身边。

一种亲切感,也便油然而生。

知识

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过程

方法

1、结合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诗词,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生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一样。

可以说,读着它们的时候,就是穿越千年时空,去揭开尘封的古老故事。

探究千年以前的儿童怎样生活的,这个话题本身对学生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他们会怀着浓浓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时,要注意诗句的解释,可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先自己说一说,然后我加以点拨。

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

分析

重点

1、边读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

理解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

2、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

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

2、图文结合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解决

办法

在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

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都是写童年生活的。

在学些课文时,可以重点学习一首,放手让学生自学其他两首。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其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感悟童年生活因环境的各异,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资源

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板书设计

牧童舟过安仁

绿草——铺大地一船——两小童

晚风——传雨声(景)收篙停棹——张伞(人)

黄昏后——牧童卧月明(人)不是——是

自由自在聪明顽皮

清平乐·

村居

屋檐、小溪、青草、

乡音、亲切、美好

老翁、老妇——白发苍苍描绘了和谐的农村生活

大儿中儿小儿

种地锄草编鸡笼剥莲蓬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媒体使用

一、回顾激趣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

试着背一背。

背诵曾经学过的关于描写儿童的诗。

复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

“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朗读两首古诗。

.想象《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的画面。

学生初读诗文时,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内容。

三、精读诗文,走进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

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利用课后的注释和学生已掌握的翻译诗文的知识,大概了解诗意。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

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爱、调皮、疲倦)

一个“弄”,一个“卧”。

从古诗中看到的情景,听到的声音,进一步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根据诗中的重点词中了解牧童。

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读诗句想画面。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读诗句谈感想。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在交流的基础上,完整地表达诗意。

在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朗读诗句,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

为什么?

2、背诵古诗。

比较两首诗的人物,谈谈体会。

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进行古诗文的小练笔练习。

(二)课时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

2、释题:

村居,词的题目。

(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

清平乐。

通过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本诗的作者。

二、初读,走近“美”

1、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

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2、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

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同桌互读、互评。

学生再读。

读读、看看、想想。

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通过合作探究,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看图知道。

你感到了什么?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通过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学生汇报。

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全诗的意思。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中一家五口的快乐生活。

四、作业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6冬阳·童年·骆驼队

2011年3月日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其中景和情既清晰,又那么朦胧。

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抄写喜欢的句子。

2、抄写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揣摩情感的方法。

4、反复读课文,理解课文表达的主要意思。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现在的学生对那段历史比较陌生,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又是第一次接触到,他们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比如,觉得这个课题很特别,很有意思,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

联想到诗,感受到节奏感和语言的美好等等。

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的时候,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

然后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的读,唯有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才能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的情感,领略语言的特点。

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讨,交流。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唯有充分调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