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376268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4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3课对外开发格局的初步形成备课笔记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在封闭的状态下得到发展。

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可知:

中国的对外开放绝非偶然,它是在国际有利条件和发展趋势下、在国内推动改革进行和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2、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3、显示“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点明经济特区的具体位置。

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①靠近国际市场。

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

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

厦门还面对台湾。

②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③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

⑤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有许多人的祖籍就在这里。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准备在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两地设置。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学思之窗

1979年春,邓小平在与广东省领导谈话时,提出在那里“可以划出一地方来,叫特区。

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几个月后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

“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这个重大的决策,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

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

【答:

a.水陆交通方便,与港澳台邻近,便于连接国际市场;

b.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进步,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

C.这一地区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传统;

d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可以发扬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e.有广阔的腹地作为依托。

①“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所以“特”在经济管理权限大;

国家给予特殊优惠政策予以扶持;

所有制结构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

作用和影响:

设立特区后,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在这种政策推动下,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也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1992年,在五个经济特区中,外商实际投入约占全国外商实际投资的29%;

外贸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七分之一;

涌现出一百多个技术和管理先进、年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的创汇企业。

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4、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22050项,外商企业13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二十多年来,深圳人创下了230多项“全国第一”:

物价改革、打破铁饭碗、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企业产权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对外企实行国民待遇、社会保障……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于是,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外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以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历史纵横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包括:

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37个市县和10个省市260个市、县,共计297个市、县,面积约42.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约4.4%。

这个开放地带,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业发达,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的地区。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这些开发区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自1988年起,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和内地开放城市中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带动当地经济技术的发展。

首批获准的有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闵行、虹桥、漕河泾、宁波、福州、广州、湛江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2—1993年,又批准开办营口、长春、沈阳、哈尔滨、威海、昆山、杭州、萧山、温州、融桥、东山、广州南沙、惠州大亚湾、芜湖、武汉、重庆、乌鲁木齐、北京1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

2000—2002年,第三批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合肥、郑州、西安、长沙、成都、昆明、贵阳、南昌、石河子、西宁、呼和浩特、南宁、太原、银川、拉萨、南京、兰州等。

此外,国务院还批准创办苏州工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指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概念”和“特点”。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在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的以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特定区域,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较为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从发展模式看,增加区域经济总量是其直接目标,以外来投资拉动为主,产业以制造加工业为主。

注意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主要区别。

地域分布上,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从“历史纵横”提供的内容中能看出);

所占面积上,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

经济发展特点上,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政策上,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

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浦东的地理、历史状况如何?

因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故名,面积556平方千米,是上海的1/2。

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相望。

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沟通,所以浦东经济远远落后于“东方小巴黎”之称的上海老城区。

以至于人民“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

当今上海哪两处标志性建筑?

东方明珠和金茂大厦。

(看下图)

浦东开发的有利因素: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人才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历史积淀的与国际交往的联系和经验等等。

这些,都预示上海有着迅速发展的内在潜质,有着重塑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条件。

浦东开发的目的?

目的:

建立浦东新区的目的是以该区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这是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中国经济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方明珠金茂大厦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历史纵横

浦东位于上海,是在黄浦江东侧、长江口以南、川杨河以北,紧靠市区的一块三角形地区。

它的东北濒长江,南临杭州湾,西靠黄浦江,面积约350平方千米,有良好的建港和水运条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少有的一片大面积可开发土地。

长期以来,虽然它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因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于上海的浦西等区域。

浦东开放以后,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发展非常快。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开放,浦东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问:

“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有什么特点?

答: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这个体系的形成,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作适当解释:

“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一是通过发展外资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引进先进技术、吸引利用外资、发展国际劳务合作与国际旅游业、跨国经营等各种方式与渠道,使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二是由一般加工工业开放逐步拓展到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金融、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四、点拨延伸

1、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有哪些?

国际方面,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来进行服务。

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对中国很有借鉴意义。

这些都为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