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6074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Word下载.docx

(一)生态效益…………………………………………………17

(二)经济效益…………………………………………………17

(三)社会效益…………………………………………………17

附件:

1、沙水村村规民约

2、沙水村创建新农村示范点项目建设包抓及进度安排表

马元乡沙水村创建新农村示范点

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完成马元乡沙水村新农村示范点创建任务,根据省、市、县有关要求,结合马元乡沙水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总户数

总人口

人均纯收入(元)

耕地面积(亩)

粮食总产量(吨)

150

646

2170

1422

320

1、地理位置

马元乡沙水村位于西和县东部,东临成县,南依晒经,北连礼县,东北与礼县、徽县接壤。

全乡南北相距18km,东西相间13km。

乡人民政府驻地设在马湾村,距县城31.5公里。

2、自然条件

马元乡属青泥河水系,马元河水系为梳状水系,河短流急,水量变化较大。

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高多雨,全年季节变化明显。

年均气温8.4℃,最冷月(元月份)平均最低气温-8.8℃,极端最低气温-24.6℃,最热月(七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5.5℃,极端最高气温33.5℃;

≥10℃的积温2725.5℃,初日为四月下旬,终日为十月上旬,持续日164天;

≥15℃积温1734℃,初日为六月上旬,终日为九月上旬,持续日92天。

年太阳辐射量102.9千卡/cm2,年日照时数1731小时,年蒸发量1200mm,年相对湿度74%,干燥度0.7-2,无霜期149—224天,植物生长期250-300天,年降水量600mm左右,雨量集中分布在5-10月份之中。

灾害性天气有春旱、夏洪、秋涝、冬干。

马元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区,海拔1800—2000m,植物资源丰富,土壤质地好,水资源充足,适宜发展蔬菜产业。

3、资源现状

全村总土地面积3258亩,其中:

耕地1422亩,林业用地336亩,荒坡1500亩;

沙水村自然景观众多,境内山系连绵环绕,经风雨沧桑,造就了很多奇特的地貌景观。

其中:

沙水村有周家阳山“一线天”、“小瀑布”等几处景点。

千姿百态,景色宜人,为陇南山区所少见。

但长期以来,由于群众生活困难,观念陈旧,缺乏对自然景点的认识和开发意识,而没有被开发打造。

全村总的土地特点是:

一是山地多,川地少。

二是中、高海拔面积大,低海拔面积小。

三是人均占有量少,垦殖指数高。

四是斜陡险坡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

4、社会经济现状

沙水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3万元,粮食总产量320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495公斤,人均纯收入2170元。

该村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农户45户,占总户数150户的30%。

贫困人口170人,占总人口646人的26.3%,主要分布在该村的一、二、三社。

2009年来,沙水村已投入资金88万元,易地搬迁群众44户,整修了村内道路,硬化400平方米,促进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1)农业经济情况

沙水村注重发展玉米、蔬菜大棚、中药材项目。

到目前已发展推广双垄沟播玉米200亩,6×

21米蔬菜大棚10个,农业产业结构初步调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全村农业年收入95万元。

(2)村社道路建设

县际联网路西和至徽县麻沿公路纵贯全村1公里。

村社道路总长5.5公里,含通村路1.5公里,通社路4公里,公路基本畅通。

(3)社会事业

该村已通过农网改造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用电贵的问题,全村现有户数116户,通电116户。

现安装有线电话20部,移动电话180部。

开通有线电视10户。

设立1个村支部活动室,

1个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文化大院。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蓝图,以灾后重建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坚持“五化”配套,搞好“三大”结合,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全面促进沙水村全面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富裕、和谐、生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注重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安排项目实施步骤。

2、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

合理利用村现状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方风情,体现乡村特色。

3、坚持群众自建,以奖代补的原则。

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注重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

坚持根据沙水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不搞形式主义。

三、试点目标

(一)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产业抓特色,基础抓配套,城乡抓统筹,村容抓整治,培训抓技能,制度抓创新,管理抓民主”的工作思路,以实现“四新三优两突破”(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农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优化农村社会管理,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为目标。

通过示范点建设,把沙水村建成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二)具体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蔬菜大棚实现户均1亩目标,蔬菜产业种植规模和效益每年递增15%以上,粮食生产稳步增产增收,每年户均劳务输出不低于1人,劳务产业不断壮大。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农业产值147.6万元,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30元以上,年增长12%,高出全县水平。

2、社会发展目标

村文化娱乐、休闲活动、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功能完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村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达到80%;

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农民技术员比例达到30%以上,信息、通讯畅通,电话(包括移动电话)入户达到90%以上,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口毕生达到85%以上。

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8%以上,“十星级文明户”达到50%以上。

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农村民主管理规范,社会秩序良好,达到示范区级以上文明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

3、人居环境目标

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实现“五化”标准,土壤、大气、水质无污染,环境质量达标。

四、主要任务

专栏:

沙水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十大”工程

1、房屋维修工程:

完成旧房改造9间、墙面粉刷8895平方米、新建篱笆墙540米。

2、村巷道硬化工程:

硬化巷道12条,新修排水渠393米。

3、绿化工程:

绿化主巷道1400米,小巷道150米,庭院栽植经济树种共计:

285棵。

4、亮化工程:

安装太阳能灯40盏,制作宣传灯箱40个。

5、净化工程:

拆迁临时建筑21间,净化院落29户,清理主巷道堆积物等。

6、产业增收工程:

新建蔬菜大棚20个。

7、清洁能源工程:

配置太阳灶44个,修建垃圾池4个,购垃圾车一辆,修建垃圾填埋场一处。

8、安全饮水工程:

新建水井44眼。

9、娱乐健身工程:

完善娱乐健身场所,配置健身娱乐器材3套。

10、教育培训工程:

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劳务技能培训。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

改造通社公路1公里,硬化村内主巷道长700m宽4米,小计2800㎡;

新建通社公路3公里,沙水一社、二社通社路,修建沙水—马湾、沙水—元丁石拱桥2座;

沙水实施马湾—沙水通村公路工程,建成通村公路1.5公里,使农民群众彻底告别“雨天两腿泥,晴天满身土”的生活状况。

2、水利设施建设

加固护村河堤960米,新建水井44眼,新修排水渠700米,堤路护坡200米。

3、人居环境建设

坚持从整理废弃土地、清理各类垃圾、规范公共用地、完善基础设施、健全长效机制等重点环节入手,加快“五化”建设步伐,全面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1)庭院净化:

清理村内巷道农户门前屋后各类垃圾和堆积物,硬化新区农户院落44户,配套安装太阳灶44个,实施沼气池44户,同时硬化旧区36户老住户的院子,对原有7条小巷道进行硬化处理。

建立健全保洁长效机制,在村内主干道要设置小型垃圾箱,通过公益性岗位或安排低保人员,配置垃圾清运车,对村内垃圾进行集中清运,在沙水村后山修建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集中收集集中处理,保证村内群众生活垃圾无污染排放。

使村内环境卫生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清洁化,彻底解决村内外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的问题

(2)村容美化:

按照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对新区44户和五保家园墙体进行装饰,初步设计墙体色调为淡黄色,墙裙为枣红色,共450平方米;

更换旧区土墙15户162.5平方米,改造危旧房屋6间;

利用已装饰墙面制作基层党建、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法制宣传墙450平方米;

设置完成庄内场边、地边篱笆墙540米。

(3)环境绿化:

绿化该村主巷道两侧1000米,栽植绿化树500株,经济树(杏树)100棵;

村前马元—金泉路两侧栽植绿化树120棵,庭院栽植经济树种,力争实现“林在村中,村在林中,路在绿化带中,人在风景区中”的目标。

(4)村庄亮化:

按照节俭、大方、美观的原则,大力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该村两条主巷道安装太阳能日照灯40盏,同时在灯杆上制作以村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便民服务等内容的宣传灯箱40个。

(二)主导产业

1、蔬菜产业

围绕发展新产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充分发挥该村光、热、水资源优势,在村前川坝地带新建蔬菜大棚20个,实现户均1亩的目标,使蔬菜产业成为沙水村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2、旱作农业

推广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250亩,促进农民增收。

3、劳务输出

开展劳务技能和农业技术培训,每年户均劳务输出不低于1人,劳务产业不断壮大。

(三)社会事业

安装有线电话130部,扩大移动通讯覆盖率,有线电视到户率95%以上,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民办文化,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农村文化设施,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四)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民主决策机制。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事关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事项,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委员会来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使已形成的决策在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得到检验、校正和完善,增强农村党员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二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进一步明确村支部和村委会的职能,同时积极探索金额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系会议制度、村干部参与重大事务决策制度、村委会定期向党支部报告工作制度以及村民评议“两委”班子的关系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